沈紫嫣
(昆山開發區夏駕幼兒園珠江御景分園,江蘇昆山 215300)
在幼兒園韻律活動中,音樂與動作是其得以進行的兩大基本要素。音樂是兒童內在情感的符號表征。音樂聲音大、速度快,兒童的情感會傾向于緊張、激動,相反則使兒童擁有恬靜、安逸的情感。動作則是兒童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理解與感受的方式。音樂與動作是相互牽制和制約的。在韻律活動中,音樂支配著動作,音樂的主題、旋律、節奏、音高決定著動作的外在形態;而兒童的動作發展水平也會制約他們表達音樂感受與情感的水平,兒童的肌體發展到什么程度,他們的動作便是什么水平,當動作的要求符合兒童肌體的發展現狀時,他們才能選擇和運用動作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音樂才能體現于兒童的肢體運動之中。需要強調的是,韻律活動中兒童的動作是一種符合他們身心發展規律、在反射的基礎上生成的動作。因此,這種動作應該是不需要機械訓練的、自然的身體動作。兒童在韻律活動中生成的動作內容是對日常生活和事物形態的再現,所以韻律活動也是一種寫實性的表現活動。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韻律活動的概念概括為:在音樂的伴奏下,運用一個或一組自然的身體動作來反映音樂感受的寫實性表現活動[1]。
幼兒園的韻律活動是幼兒有節奏地運用動作表現,或是在音樂伴隨下用動作詮釋聽到的音樂,逐步培養幼兒充分活動身體經驗的一種音樂活動。韻律活動的目標在于使幼兒樂意運用身體動作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同時在活動中積累動作經驗,豐富韻律活動的形式,以及提升動作協調性、合作水平和自信心等整體素養。從小班到大班,韻律活動的目標也呈現階梯式的難度增長,從聽音樂模仿簡單動作到聽音樂創編某一部分動作再到身體動作與圖畫的相應匹配表現,中大班可以進行簡單節奏下的創作創編以及自由舞蹈。
在開展韻律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不強調老師有多高的音樂水平、多專業的舞蹈技能,我們的重點在于激發孩子對韻律的興趣?;顒又胁贿^度追求動作的美感,而是致力于讓每個孩子參與到活動中去,引導孩子在音樂的伴隨下做相應的動作,并大膽地用個性化的動作來表現自己對樂曲的獨特理解。
韻律活動在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主要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說起:幼兒園韻律活動可以結交朋友,在律動的過程中幼兒需要與同伴交流、相互配合,這一過程可以促進幼兒交友的實現;律動除了對幼兒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有所發展之外,它能促進幼兒大腦思維的發展,能夠消除大腦的疲勞,讓幼兒的大腦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律動可以穩定幼兒的情緒,當幼兒處于緊張狀態時,舞動身體可以釋放壓力、調節他們的情緒;幼兒的身體有很多潛力可以挖掘,律動可以開放和解放幼兒的肢體,發掘身體深層的信息,并進行身心整合,讓幼兒更加大膽、自信,提升他們的個人潛力;律動是結合舞蹈、音樂、身體的一種開發,通過不同的空間和節奏,讓幼兒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創意性的舞蹈。簡而言之,幼兒園韻律活動讓幼兒享受到了參與韻律活動的快樂,過程中發展了幼兒感受音樂、韻律的能力,發展了幼兒運用身體動作進行藝術表現的能力,幫助幼兒積累了一定的音樂語匯和舞蹈動作語匯。幼兒在韻律活動中能夠釋放天性,成為真正的“藝術家”。
幼兒園的韻律活動是生動而活潑的,具有游戲性、愉悅性和情感性的特征。韻律活動所具有的特點,恰好與幼兒的天性相吻合,能滿足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好模仿、好表現、好創造等身心發展的需求,使他們在活動中自然而然地提升自己的身心各方面水平,而身心的健康、協調發展是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幼兒的創造性主要包括:知識經驗、創造性技能以及創造的動機。知識經驗是幼兒創造力得以發展的基礎,決定著幼兒新思想、新辦法的形成。幼兒的學習特點決定了他們能在無意之中毫不困難地獲得大量的感性經驗和初步的理性知識。幼兒園的韻律活動把旋律、節奏、動作等要素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把美好的情感寄托在動作的表達中,優化了幼兒在學習中的體驗感,從而更容易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和經驗。韻律活動以其生動活潑的形式、內容和方法,有趣的教育情境,自由寬松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其中形成廣泛的知識興趣和良好的探索習慣。幼兒在韻律活動中傾聽音樂,并把音樂的美感通過動作表達出來,從而不斷熟悉并積累音樂和動作的素材,這必將為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打下豐厚的基礎。
創造性思維決定幼兒能否順利地進行創造性活動,幼兒創造意識的強弱、創造技能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幼兒期所受教育的影響。韻律活動不僅僅是體現韻律之美的藝術教育活動,而且是開發幼兒創造力的有效途徑,能促進幼兒在律動中愉快地接受教育。音樂具有非語性,讓生活經驗并不豐富的幼兒參與韻律活動,能夠激發他們無盡的想象與創造能力,讓他們學會表達,形成良好的想象與思維習慣。此外,韻律活動讓幼兒在言語表達和形象思維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訓練,對他們想象力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韻律活動的過程本身就體現了幼兒不斷實現其豐富想象和創造的過程,能為幼兒創造性思維的騰飛插上翅膀。
動機水平對幼兒創造性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即使有較高的創造力,但如果沒有使用這些能力的動機,那么創造力輸出的可能性幾乎是很小的。如果幼兒對自己所進行的活動投入了興趣,那么就很容易表現出創造性。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韻律活動具備的游戲性特點非常接近幼兒的天性,最容易激發幼兒的興趣,并使幼兒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愿望,自覺自愿、認真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幼兒在形式豐富多樣的韻律活動中,不僅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而且能表現出更高漲的學習熱情與創造激情,會產生一種內在的、自發的活動動機。
在幼兒園日常的韻律教學中,教師在預設目標時往往會側重知識和技能目標,強調對音樂風格和結構的認知,強調對韻律動作和節奏變化的掌握,從而忽略了情感目標,忽視了幼兒對音樂本身的感知和體驗,忽視了幼兒情緒情感的表達以及在韻律活動中的創造性表現。這樣的韻律教學無益于幼兒在技巧以外其他方面的學習與發展,無益于發展他們積極的個性、情感和社會性品質。
在韻律活動中,幼兒的興趣一旦被激發出來,就會無比地投入,并能從中獲得愉悅感和滿足感。但由于幼兒年齡較小,他們的興趣需要一定的誘導和激發,他們的情緒也是易波動而且不穩定的。幼兒的興趣會隨時間和環境產生變化,尤其是當他們面臨挫折和困難時,就會對原本感興趣的事物降低或失去興趣。而實際情況是,教師常常會在教學過程中漸漸地忽略對幼兒興趣的關注和引導,沒有使用恰當的方法讓幼兒在活動中始終保持熱情和興趣,因此鞏固幼兒的活動興趣在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且沒有建立在興趣基礎之上的韻律活動,幼兒也往往會出現遺忘動作、失去想象和創造力的表現。
有時由于教師自身對音樂和韻律動作的研究不夠深入,導致在韻律教學中,教師的實施途徑過于固化,比較依賴于集體教學的形式。在集體教學中,依賴于固定的環節和模式,沒有對教學環節進行深入地探究,不能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進行靈活地調整,也不能抓住契機引導幼兒展開想象、進行創編,此外還有導入缺乏新意,對圖譜等教學輔助的運用也過于形式化。
幼兒時期一般正在處于直觀形象思維發展的階段,日常生活是幼兒進行各類學習活動的第一領域,并為幼兒的直觀學習與發展提供了各種形象與直觀的素材,幼兒的教育內容主要是回歸生活,也就是讓幼兒在生活中掌握各種規律[2]。因此,教師在設計與組織韻律活動時應當充分地挖掘幼兒的生活素材,促使活動更加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幼兒園的韻律活動主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日常生活的主題,二是動物主題,三是食物主題,四是職業主題,讓幼兒在自己熟悉的內容主題中更好地參與到韻律活動中來。
1.主題音樂材料選擇得當
韻律活動和音樂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因此我們在韻律活動材料的選擇中要合理地選用音樂素材,這個材料選擇可以是符合主題的,也可以是非主題的音樂,另外一定要是符合幼兒年齡段的,再者是幼兒喜歡的音樂。具體來說我們的選擇可以是以下幾種:一是生動形象的音樂素材,選擇朗朗上口的音樂,吸引幼兒自動地跟著音樂進行自由律動;二是常見的流行音樂,幼兒大部分都喜歡在家看動畫片,這些圍繞幼兒身邊的音樂素材都可以調動幼兒的音樂感受;三是選擇具有一定特色的民族音樂、民間音樂,教師可以對其進行適當的改編,使其成為幼兒喜歡的音樂內容;四是選用富有想象力的音樂,通過音樂傳達出來的情感與氛圍激發幼兒的想象。
2.動作創編符合幼兒年齡特點
韻律活動的表達方式是“動作”,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動作才能被孩子們接受,而跨越孩子年齡的肢體動作只會讓他們膽怯,從而也會造成教師硬教、死教的現象。小班幼兒動作的穩定性還不足,應選擇速度較慢、節奏明顯的動作;中班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有所提高,可以適當地加快動作速度,提升動作難度;大班幼兒的靈敏和協調性又有了很大的提升,那么可以加入民族或異域舞蹈的元素。韻律活動中的動作可以是教師創編的,也可以是幼兒自己創編的,還可以是師幼一同創編的。在創編動作的時候,教師應充分研究題材,研究活動主題所包含的故事和情境,鼓勵幼兒根據角色的特點進行動作的創編,運用到活動當中,這樣就能提高幼兒參與該韻律活動的積極性。如中班韻律活動《機器人》中,教師可以預設好一些不同難度的動作,同時幼兒也可以根據動畫片、科技館所見到的機器人帶來的相關經驗,結合自己的想象,創設出獨一無二屬于自己的機器人動作;大班韻律活動《西游記》中,根據故事可以衍生出大鬧天宮、孫悟空打妖怪、妖怪變身、唐僧念經、沙僧挑擔等多種富有情境性的動作,這些動作可以是教師的啟發,也可以是幼兒的想象。這樣符合角色特點的動作,更容易被幼兒接受,在活動過程中也能夠充分吸引幼兒的興趣,提高他們在活動中的表現欲。
1.從節奏兒歌開始
節奏是構成韻律活動的一個骨架,它是讓幼兒能夠了解音樂、聽懂音樂的基本要素。
2.從圖譜理解開始
圖譜是音樂教學中經常運用到的輔助教材,它可以幫助幼兒自主學習,幫助幼兒記憶動作、記憶歌曲和樂曲的結構,它能夠把音樂更簡單化、形象化和可視化。
3.從情景引入開始
適度的情景創設能夠激發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產生動的欲望,從而使韻律活動的開展更具有效性。
【案例】在大班韻律活動《小老鼠和啤酒桶》中,通過“小老鼠和啤酒桶”的故事情境,引發韻律動作的學習和創編,在多變的旋律中,幼兒感受到了故事發展的線索和經過,從而代入到故事角色中去,幼兒通過解讀故事角色,結合想象,表現相應的韻律動作。
4.從動作體驗開始
動作的體驗可以來源于幼兒原始的一種動作,它能夠幫助幼兒觀察、探索、模仿以及創編,使活動具有開放與創造性。
1.角色扮演
在韻律活動中實施角色扮演法,是指創設一個具體的情境,讓幼兒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借助體態語言或口頭語言來詮釋音樂、表現音樂。通過具體情境中的角色體驗,幫助幼兒想象角色行為,感受角色情感,體會角色的深層品質[3]。
2.寓教于游
在韻律活動中加入一些規則游戲、互動游戲、表演游戲等,利用游戲的愉悅性、規則性、競爭性、虛構性,讓幼兒在愉悅、輕松的游戲氛圍中快樂地學習,在游戲的參與和競爭中激發幼兒主動性和探索欲望,在游戲中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有序、自由的氛圍中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與創造。
3.層級遞進
在幼兒園韻律活動中,活動環節、空間站位、動作發展等是具有一定層級性的,因此在韻律活動的設計和實施中,應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將活動目標層層分解,融入每一個環節中。這樣的層級設計在教學中主要包括關于音樂、預令、動作(上下肢)、空間站位、師幼互動等的遞進[4]。
綜上,韻律活動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形式,關系著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教師應重視對韻律活動的深入研究,將科學、多樣的策略有效地運用到韻律教學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