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濤
(廣西師范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廣西桂林,541004)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課程內容上要“堅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體,講好中國故事,吸收、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文化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相統一”[1]。作為傳承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學校應多方面向學生普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此,將魯西南織錦圖案融入中職工藝美術專業創意圖形課程教學,豐富教學內容,是響應國家政策號召之舉。魯西南織錦獨特的造型、精巧的紋樣和對比強烈的色彩中蘊含著形式美、色彩美,教師可以從中提取豐富的藝術元素,將其融入中職工藝美術專業創意圖形課程,豐富教學內容,為教學提供大量優秀素材,讓學生深入了解民間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審美創新能力,同時,這也有利于魯錦文化的有效傳承。
魯錦是以棉花為原料、純植物為染料、手工紡線編織的魯西南地區民間具有代表性的提花紡織品,俗稱老粗布,因其圖案造型多以幾何圖形為主,也被當地居民稱為花格子布等。由于織造工藝煩瑣、圖案精致、色彩鮮明亮麗,這樣的紡織品被譽為“魯西南民間織錦”,簡稱魯錦。魯錦是黃河流域文化歷史長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魯西南地區人民的智慧結晶,是自然美、原始美的表現,在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中占據一席之地。魯錦織造歷史悠久,元明時期,隨著棉花的大面積種植,魯西南人民利用麻、絲制作成魯西南棉錦;到了清代,魯錦被當地官吏作為貢品,上貢朝廷為皇親貴族所使用;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魯錦在數量和種類上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2]魯錦織造技藝于2006年列入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于2008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
材料的正確選取與合理應用,在每一件成功的藝術品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地盛產棉花,故魯西南織錦選取棉紗為原料。該地氣候適宜,光熱條件充足,棉花種植面積廣、產量高,這些為魯錦織造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原料棉具有色澤潔白易上色、吸濕環保不污染的特點,可織造出質地柔軟、健康舒適的棉錦,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因此,魯錦不僅展現出了魯西南地區別具一格的民間文化特征,更體現了當地居民對自然的熱愛。
魯錦制作工藝煩瑣復雜,每一幅極具魅力的藝術品背后都飽含著勞動人民卓絕的智慧和不辭勞苦的精神。魯錦獨具一格的手工提花技法是區別于其他錦緞的重大藝術特征。
從棉花種植、原料加工到上機織造,共經過七十二道工序,可分為四步進行。[4]第一,紡織前準備:選取光澤潔白的棉花,經過彈花、軋花等步驟,將棉花揉搓成粗細均勻的棉條。在揉搓過程中需時刻注意力度的掌控,防止棉條出現粗細不均的現象。第二,紡線。將粗細均勻的棉條放于土織布機中紡織。此步驟需有熟練的經驗和技巧,避免棉線斷裂。接著將紡好的棉線浸入植物染液中煮沸,并不停攪拌使其著色均勻。第三,漿線。將染線放入糨糊中,再撈出晾干,目的在于提高棉線的耐磨損及抗拉強度。晾干整理后放入機杼中進行刷線。第四,上機織造。將棉線按實際構造的圖案、造型和所需色彩排列組合,進行掏繒,織成錦布。在整個操作流程對織錦藝人的要求十分嚴格,織錦藝人不僅需要豐富的經驗,同時還需保持耐心,循序漸進。
魯錦圖案以抽象的幾何圖形為主,現已從最簡單的基礎線條發展為水紋、棗花紋、貓蹄紋、鵝眼紋、芝麻花紋等八種富含生活氣息的多彩紋樣。[5]其原因在于魯西南位于黃河流域平原地區,氣候溫暖適宜。這樣的生存條件成就了自給自足的農耕文明,于是與生活緊密相關的農作物及飼養的家畜為魯錦紋樣的取材提供了大量豐富的素材。因此,源于自然是魯錦圖案的一大藝術特征。以貓蹄紋為例,該紋飾便是將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貓爪印進行歸納整理的抽象化創造。
魯錦紋樣的復雜多變體現了當地居民對生活萬物的熱愛。在婚嫁等重要場合,魯錦制品已成為贈送新人必不可少的禮物。例如,最具代表性的“魚眼長流水”紋樣,該圖案由水紋和魚眼紋兩者構成,其中魚眼以菱形呈現,水紋則以折線形式伴其左右。紋樣雖簡單,但寓意深刻。當地居民將水視為吉祥如意的象征并織于魯錦上,賦予“財源滾滾”的美好寓意,同時,以“魚水相依”之意表達對新人的美好祝愿。水紋在當地也被稱為狗牙紋。之所以用狗牙命名,是因為當地民間有著“狗來福,貓來貧”的俗語,同時狗作為看家護主的忠臣,在農耕文明中具有一定的地位,所以狗牙紋寓意深刻。
在紡織藝人的大膽創作下,魯錦已從最初廣泛應用的黑、白、藍傳統色,發展為目前的二十二種基本常用色。這賦予了魯錦千變萬化的形態,不僅體現了當地人民審美意識的提高,同時蘊含著深厚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內涵。
魯錦色彩的多樣性與當地自然環境息息相關。魯錦織造工藝具有以物取色的特點。例如,棗樹為當地常見樹種,當地人還認為紅具有吉利之意,更有著收福驅邪的作用。于是紡織藝人將棗紅色融入魯錦。魯錦不僅在染色上獨具特色,在搭配上也有著顯著特點,其巧妙之處在于利用染線的編織,使圖案在明度與純度之間產生對比關系,從而增加整個魯錦畫面的視覺美感。以棗花紋樣為例,該圖案雖簡單,但色彩眾多,整個錦面以紅色、綠色為主色,同時兼有黃、白、黑三色。棗花花瓣以漸變色呈現,綠與黃則作為葉片襯托花朵,起到豐富畫面的作用。在該圖案中,綠與紅是鮮明對比色,為了緩解視覺刺激降低其明度,將黑與白融入其中,使畫面對比中達到統一。
中職學校工藝美術專業創意圖形課程為理實一體化課程,其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圖形的概念、圖形的聯想、圖形的設計方法及創意等。該課程是一門發展性課程,要求學生脫離原有固定模式,多維度觀察事物,掌握圖形形態聯想與創意方式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具有獨立進行圖形創意演變的能力,掌握色彩搭配技巧與組合規律,培養色彩與圖形視覺平衡與統一的能力,為今后學生從事設計類專業奠定堅實的基礎,實現畢業就業的有效銜接。掌握圖形構成方式、色彩搭配原則等基本知識,具有創意思維融入設計作品的實踐操作能力,能夠準確合理將現有資源轉化為教學內容等要求是中職學校工藝美術專業創意圖形課程基本教學目標。因此,大力挖掘魯錦圖案教學資源,將其融入工藝美術專業創意圖形課程教學,對展現民族區域文化特色,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魯錦圖案紋樣制作工藝復雜煩瑣,其實現了由虛到實的文化沉淀,不僅具有簡潔且富有創造性的形式美,還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寓意,成為魯西南地區獨特的地域文化符號。因而,挖掘整理其資源融入創意圖形課程,有利于中職工藝美術專業教學內容的豐富與完善。
教師將魯錦圖案引入創意圖形課程標志設計這一主題課堂,采用項目教學法,利用合作探究、作品展示等環節,促進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加深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充分展現魯錦圖案的文化價值、藝術魅力、意象表達,以及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被有效利用的實踐創新價值,根據中職學校工藝美術專業的課程標準、對應崗位需求、人才培養方案及學生自身情感發展規律,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設置教學目標,從而加深學生對魯錦圖案文化內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合作探究能力。教學三維目標建立如下。第一,了解魯西南織錦圖案所屬類型,掌握圖案構成的基本規律,具備圖案元素的提取和應用創新能力。第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能夠根據項目發展的需求進行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及最終作品的展示,從而具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等。第三,在圖案創作過程中,感知魯錦圖案的文化價值與藝術魅力,幫助學生了解優秀地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形成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同時,在小組優秀作品展示環節,培養學生感悟美、欣賞美的意識以及樂于分享、互相合作的態度。
魯錦紋樣形態萬千,涉及各種動植物圖案且變化豐富,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將不同形態的圖案作為設計素材資源,從不同角度將圖形組合、分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圖形設計能力,也給學生留足探索發現、自由想象創作的空間。
魯錦圖案借助“形”與“色”延其“意”,蘊含豐富的文化價值及藝術魅力,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將魯錦圖案融入中職工藝美術專業創意圖形課程教學,對原有紋樣進行重新設計,超越固有視覺形態,具有豐富教學內容,實現傳統圖案與現代審美觀點相碰撞的效果,進而能夠體現魯錦人文精神,增加魯錦圖案在現代設計中的時尚感與獨特價值。具體做法如下。
1.魯錦圖案“形”的提取
中職工藝美術專業創意圖形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基本構圖原理,具有較強識圖、設計創意效果圖的能力。為加深學生對圖案構成的理解,教師應提取魯錦圖案中的“形”元素,融入創意圖形課程教學內容,幫助學生了解構圖特征及運用規律。
魯錦圖案中展現的圖形并非簡單的設計語言,它們蘊含著深刻的傳統文化。教師應將魯錦圖案中所包含的基本要素進行提取分析,將抽象繁雜的圖形轉化為簡單易懂的組織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圖形構成的基本特征。如魯錦中的魚眼紋使用了大量點元素,采取了不同的布局和不同的走向形成空間圖形,從而將魚眼的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魚眼紋圖案中點元素的聚集給人以沖擊、突破、不拘于一格的感覺,構成了魚兒在水中暢游的歡快場景。而芝麻花紋則采用了點、線相互結合的方式,不計其數的點組合成長短不一的直線,直線又具有延續發展的視覺特征,塑造了芝麻節節攀升的形態。點元素與線元素多次重疊交織,大小形態不一的布局又使整個畫面呈現出穩定、有序之感。在創意圖形課程中,教師可借助現代設計手法,將點、線、面等元素進行多次組合、重構等,融入設計并加以豐富聯想,產生獨特的視覺效果,從而形成形態萬千的新圖形。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提取魯錦圖案中的“形”為創意圖形的素材資源,有效傳播傳統文化符號,引導學生欣賞魯錦圖案“形”的美感,增加對設計作品的認同感。
2.魯錦圖案“色”的提取
色彩的組合在設計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一幅設計作品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色彩運用的優劣。色彩具有提高圖形可視性和識別程度的效果,能夠讓設計者在創作過程中融入更多的感情色彩。
中職工藝美術專業創意圖形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理論、色彩感知、色彩對比及其色彩搭配方法等基礎知識。魯錦圖案中色彩的應用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創意圖形的課程要求,提取魯錦圖案中的“色”元素,學習色彩明度、純度知識,巧妙搭配組合方式及色彩寓意表達等,從而幫助中職學生感知色彩魅力,領悟思想情感,賦予課堂生動有趣的內涵。
例如,魯錦圖案中的棗花紋樣運用了大面積的紅色和草綠色,給人以強烈的色彩對比,紡織藝人在創作時,還會將黑色、白色、黃色作為互補色應用其中。這五種色調在魯錦圖案中巧妙編織,大膽使用,展現出濃厚的民族地域特色。在傳統民間圖案中,大紅色為常用色,一是色彩明度高,引人注目,具有烘托節日氛圍的效果;二是寓意深刻,具有平安吉祥之意。與此同時,在圖案構造中,紅色和綠色多為組合色,兩者相互襯托,而根據主色多次使用小范圍的互補色合理平衡布局畫面,緩解視覺刺激,使錦面呈現出和諧統一的視覺效果。因此,教師在創意圖形課程色彩運用教學過程中,可將魯錦圖案視為素材資源,結合現代色彩搭配方法,以流行色為主色調,大面積布局,用互補色點綴其中,增加畫面的穩定性,既可保持原始民俗韻味,又具有個性化色彩特征,增加圖案紋樣的設計效果。
教師提取魯錦圖案中的“色”元素,將其融入中職工藝美術專業創意圖形課程教學時,一方面,可以魯錦圖案的色彩搭配和布局為明確導向,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豐富教學內容,幫助中職學生感知原始色彩,提高學生色彩合理組合運用的技巧。另一方面,要引導中職學生欣賞魯錦圖案,體會色調的統一與變化、節奏與韻律,提高審美意識,為圖形創意提供靈感來源。
隨著社會工業化的發展,具有魯錦特征的手工產品逐漸退出大眾視野,但是其蘊含的工匠精神、豐富的藝術美學,需要通過教育來傳承。因此,將魯錦圖案融入創意圖形課程教學,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喚醒學生的民族精神傳承意識,讓學生全方位理解文化內涵。
1.感悟美學
魯錦圖案具有獨特的造型及對比強烈的色彩,在創意圖形課程中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魯錦圖案來源于魯西南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對日常生活事務的具體觀察,富有深刻寓意。在圖形創意課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活躍的設計思維與巧妙的設計手法,提取具有代表性的魯錦圖案元素,再設計成新方案,將其包含的美學特征在現代圖形設計中盡情展現,凸顯魯錦紋樣的視覺美感,同時滿足設計者對創意設計的審美需要,從而培養健康的審美意識。
2.發揚文化
魯錦圖案的創作源于煩瑣復雜的織造工藝,是魯西南地區獨特的傳統手工技法,不僅承載著織錦藝人的民族情感,也蘊含著濃厚的工匠精神,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價值。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感悟織錦藝人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和制作方法,增強學生與地域文化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深入了解民間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樹立良好的職業觀,逐漸養成敬業樂業的工作態度。
如今,新一代年輕人正處于傳統民間文化與大眾流行文化碰撞的時期,怎樣將兩者合理融合是教師目前要深思的問題。因此,教師應大力挖掘整合魯錦圖案作為創意圖形課程教學資源,讓學生了解其意象內涵,加深對魯西南地區民間民俗文化的認知,同時利用現代審美觀點、流行設計手法對魯錦圖案進行創意改造,滿足大眾審美需求,實現文化價值利用最大化。
總而言之,魯錦作為魯西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藝術,經過漫長的歷史進程,演變為記錄、傳達信息的載體,蘊含著鮮明的地域文化和意味悠長的情感表達。深度挖掘魯錦圖案中的造型元素和色彩搭配,將其融入中職工藝美術專業創意圖形課程的教學,尋求民間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大眾流行文化的平衡,不僅對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地域文化認知、提高學生創新設計能力具有積極作用,還對傳承和發揚魯錦文化具有重要價值,同時為其他民間工藝美術融入中職學校教學提供了支持與引導,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