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銘鍵 扶金萍 余德孫 黃江誠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0)
專業群建設是“雙高計劃”建設的基點和核心,其內容與架構的建設是關鍵。專業群由各個專業組成,每個專業又由不同課程構成。傳統課程的學習常常是獨立的、相互封閉的,一方面課程內容之間的相互滲透比較薄弱,重點內容不突出,較散;另一方面涉及多門課程知識的綜合應用型練習較少,學生參與實踐缺乏制度化管理。因此,急需將各專業相關課程進行有效整合,以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整體聯系,更好地實現知識的聯合應用,從而更好地適應“雙高”新時期高素質復合型國際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求。為更好地構建課程群,要細化專業群建設的任務,完成“雙高”建設任務要求,突出課程群在專業群中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知網檢索相關文獻,王亞盛等[1](2021)設計了實現縱向復合、橫向復合、縱橫綜合復合的專業群“1+XB+nX”復合模式,制定了五種書證融通原則并在電子商務專業群、船舶智能制造專業群中進行了有效應用;胡德鑫等[2](2021)建構了以區域產業需求為出發點的高水平專業群,推動以校企合作為核心的多元主體協同育人,建設基于專業集群分類的質量評價保障動態機制;李科等[3](2021)積極引入區塊鏈技術,通過分層分類培養構建去中心化的團隊結構,推行“政行企校”四貫通,完善智能合約式共識機制,探索業績導向健全通證激勵式動力機制。但是如何構建課程群相關架構,用以更好地服務專業群,尚未探索出具體的路徑與方法。
協同創新是指創新資源和要素有效匯聚,通過突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充分釋放彼此間創新要素活力而實現深度合作。尹輝等[4](2021)分析了現代產業學院的起源與發展、內涵與模式、我國現代產業學院協同創新平臺的功能三個方面,論述了建設發展現代產業學院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現代產業學院的3個發展階段,以及正在探索中的4種組建與運營模式、現代產業學院協同創新平臺的功能,為進一步研究現代產業學院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基本理論背景。王夢梅等[5](2021)提出了協同創新背景下“三個一體化”的產學研實驗教學設計模式,繼而給出了建立基于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實驗室建設舉措。張若男[6](2021)針對當前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必要性、問題及策略進行分析,從多個角度對二者協同育人進行剖析,為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提供參考。以上研究通過將協同創新與教育專業結合,取得了相關成效,但是缺少對課程群建設的有效探索。
為了解江西省高職院校建筑類施工類課程建設情況,通過線上線下不記名方式,面向江西省共七所高職院校建筑類專業各年級學生展開問卷調查。調查問卷采用“問卷星”制作,線上派發問卷,共回收389份有效問卷。如圖1為各個院校樣本數統計結果。

圖1 院校分布及樣本占比
七所院校相關建筑類專業均有大一到大三的學生參與此次問卷調查,其中一年級人數占20%,二年級占44%,三年級占36%,調查問卷范圍廣泛,能夠合理反映省內院校施工類課程的實施情況,具有顯著代表性。
施工類課程開設情況調查結果如圖2,大多數院校僅僅開設了建筑施工技術的傳統課程,開設市政施工技術、裝配式施工技術課程的院校僅僅各占了30%左右,不能很好地適應新時期國家對施工技術技能人才的具體需求,缺少與行業匹配的適應度。

圖2 施工類課程開設比例
調查顯示,目前VR技術的在各大院校中的應用范圍依然很小,嚴重制約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水平,并且有近八成的學生認為VR技術的引入十分必要且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十分有效。強烈的數據反差說明,當前VR技術的應用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對課程技術更新的迫切希望,VR技術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目前,高職院校許多施工課程的教學還是停留在PPT、視頻等手段的講授當中,知識的傳授方式較為枯燥乏味,教師出于安全問題與疫情因素的考慮,不能帶學生到施工現場,學生對施工過程缺少實踐體驗,缺乏學習興趣,導致授課質量不高。VR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具有很強的臨場交互性,能夠全方位提高授課質量,滿足學生對施工類課程的實踐需求。
“1+X”證書是目前全國職業教育推行的基本政策,直接關系到畢業生就業技能的掌握與實現。調查顯示,建筑識圖“1+X”證書普及率接近90%,而BIM技術“1+X”證書的開設相對只有76%,相比建筑BIM技術新時期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不能很好地適應行業的先進需求。此外,工程造價、室內設計、建筑數字化類證書開設不足,留給學生全方位發展的選擇余地不大。在授課實施方式方面,有16.2%的學生反饋沒有進行授課,完全靠自學,僅有67%融合到相關課程當中,不能有效地將崗位與課程有機融合,致使課程缺乏相應的先進性與前沿性。
從調查結果來看,各大院校施工類課程開設類型單一,開設傳統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占大多數,而且實施過程中并沒有實現VR技術的普及,缺少大規模的應用實踐。此外,“1+X”證書中,BIM證書開設較少,不能適應行業發展實際需求。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市政給排水、裝配式等施工課程對傳統施工課程師資的要求較高,有些知識屬于不同學科,導致授課難度加大,需要教師提前一學年進行學習消化,才能很好地進行授課,給師資能力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此外,新課程開設的激勵機制不足、教師缺少企業頂崗實踐、企業教師的授課率不高、課程組溝通機制不完善等也制約了新施工類課程的授課實施。
VR技術與BIM技術都需要大量硬件與軟件的支持,對軟件程序、硬件電腦設備成本投入要求較高,許多院系缺少相關資源與經費的投入,導致實訓實施場地不足甚至缺失,直接打消了教師采用新信息化手段授課的積極性。但是,施工類課程是一類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單純PPT授課會使得教學實施效果大打折扣。
對接“1+X”證書的崗位需求,是現行職業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一些院校沒有開設相關課程對學生進行培訓,僅僅要求學生自學,根本來說是教學改革實施的力度、深度、廣度不夠,沒有正視資格證書的重要性,缺少政策與機制方面的鼓勵與補充。但是單獨開設相關課程,會增加師生授課與聽課學習的負擔,將專業課程與職業資格證書進行有機融合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水平,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基于上述問題及其原因,提出施工類課程群的建設優化策略。課程群建設的主要內容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相關課程的內容設置,另一個是不同課程的結構安排與協調。與單個課程的建設不同,課程群建設不僅僅需要考慮自身課程體系的結構與內容,還需要協調好不同課程內容間的關聯,明確相互之間的區別以及邏輯關系。此外,課程群建設還要考慮整個學科專業群的教學要求,一整套界定明晰、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系列課程(如圖3),是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中堅力量。

圖3 課程群承上啟下作用圖
突出課程群在“雙高”建設中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豐富專業群建設路徑的理論與實踐。專業群不僅僅是專業與專業之間簡單相加的模式,這種缺乏內在邏輯關系的專業集群難以通過實踐的檢驗,專業之間的共性并沒有得到有效連接,久而久之就會自動瓦解,恢復其原先的各自獨立狀態。不同課程群的建設,可以使專業群建設更加細化豐滿,整體性、層次性、可行性更強,便于專業群隨著時代更迭、科技進步與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靈活調整群內組合方式。
“三教”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手段。課程群建設應以“三教”改革為主基調,組成以“教師幫”“教材幫”“教法幫”為核心的“三教幫”模式。
高職院校二級學院的定位是教學實踐型學院。在此定位下,很難建設一支以科研為主的教學團隊。因此,針對地方高職院校特點,立足于“雙高”建設的要求,結合九江職業技術學院的實際情況,堅持以教學研究為主,科研反哺教學,服務新工科建設,建設一支強化特色、多維協同的建筑施工課程群校企“雙元”師資協同創新共同體,具體如圖4所示。以“教師幫”為引領,更好地培養新時期的“魯班工匠”。校企“雙元”師資協同創新共同體秉承“求同存異、兼容并包、模范引領”的基本原則,每一位青年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都有明確的權利和義務,在學校可通過“圓桌討論”、專題研討等形式,逐步搭建起施工課程群體系,并將其落實于教學實踐中,最終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意識、數字化思維和跨界整合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圖4 校企“雙元”師資協同創新共同體
課程思政、國際化水平、“1+X”證書試點都是“雙高”建設的重點任務,結合以建筑工程技術為基礎衍生出來的鋼結構施工、市政施工、裝配式施工三門課程,以“施工”為總基調,針對課程通性進行協調布局,以課程內容的更新進行融合創新,構建“教材幫”模式(如圖5),輔助教材主體內容,突顯教材建設的核心地位。針對施工類課程的通性,對大一建筑施工技術課程進行衍生,結合課程思政、“1+X”證書、建筑外語等內容全方位協同融入相關施工技術類課程,創新實現相關資源共享機制,豐富教材的內容與形式,為高素質創新型國際化技能人才的培養助力。

圖5 教學內容協同融合創新“教材幫”模式
在現有專業課程課堂理論教學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動態視頻(VEDIO)內容,能夠提升教學效率。在傳統實訓室,利用計算機虛擬仿真施工系統(VAS),讓學生參與各種模擬施工項目,初步了解施工流程。在建成建筑虛擬仿真(VR)實訓平臺的基礎上,與企業合作開發與專業知識、技能、崗位實踐環節相對應的場景感知、操作工藝、裝配建造等虛擬項目,輔助學生進行現場化、交互化、全程化仿真實訓,以鞏固專業理論知識,提高崗位實訓效果。利用PPT投影大屏幕及傳統實訓機房顯示器中的屏幕,最后再到現代實訓室VR眼鏡小屏幕,讓學生聲臨其境地參與施工建造,貫通不同教學空間,教師、教材全程支撐,最終形成“VEDIO+VAS+VR”(簡稱“3V”)信息化漸進循環協同創新授課法(如圖6)。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解決傳統單一空間授課、信息化手段單一的問題,“3V”信息化漸進協同創新教學方法可以避免施工類項目普遍存在的施工現場安全隱患,通過創建多個人員角色,并賦予他們職位和工作任務,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施工現場,幫助學習理解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藝,提高施工類課程的教學質量。

圖6 “3V”信息化漸進循環協同創新授課法
本文通過構建新型“三教幫”式課程群模式,在教師方面,組建校企“雙元”協同創新師資共同體;教材授課內容方面,融合課程思政、“1+X”BIM+識圖證書、國際外語教材輔助內容,以協同內容創新鏈連接各個課程;教學方法方面,打造VR技術為引領的“3V”協同創新漸進授課法。最終,建設以完成“雙高”建設任務為目標的土建施工類課程群,為其他課程群建設提供范例,以更好地培養土建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