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燕 周雨亭
【摘要】特殊學生的職業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是特殊學生就業、融入社會、獨立生活必須具備的,而父母在特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增強特殊學生家長關于其有特殊需求子女的職業意識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對當前特殊學生家長對其有特殊需求子女的職業意識進行分析,并據此提出相應的建議及對策。
【關鍵詞】職業意識;特殊學生家長
一、研究背景
2016年,中國殘疾人事業統計年鑒顯示,當前中國殘疾人總數已達8500萬,約占中國總人口的6.21%。其中已就業人數為2108萬,僅占殘疾人總數的24.8%。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會壓力,阻礙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殘疾人就業存在著不少問題,如,自信心不足、就業培訓不足、就業保障體系不完善等。特殊學生的低自我決定水平限制了特殊學生職業生涯的決定能力,對關于自我的職業生涯選擇的優勢與限制缺乏實際的認識。父母能夠為孩子提供職業信息,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和興趣;是孩子的行為榜樣,影響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是影響孩子每個職業發展階段中的首要因素。父母在特殊兒童職業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父母對此認知并不夠。許多研究表明:在學生的職業發展中,父母認為教師最適合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職業。其實,家庭在就業計劃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很多就業計劃并未將家長納入到體系當中。父母缺乏職業發展的培訓和指導、難以理解學生的職業發展過程以及不參與學生的職業發展計劃,阻礙了學生的成功轉銜。
下面,筆者在殘疾人就業現狀的大背景下,針對目前學校缺乏系統的職業教育模式及父母對自身在特殊兒童職業發展中的角色認識不深的現實情況下,對父母在特殊兒童職業發展中的職業意識進行深入的調查和分析,并據此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建議。
二、文獻綜述
職業是個體獨立生存與社會的必備技能。職業也是特殊學生脫離學校生活后能否適應社會的重要因素。然而,特殊學生的智力、自我決定等方面的缺陷導致其很難獨立地進行職業規劃。父母在其職業規劃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廣泛且深入地了解當前特殊學生家長對其有特殊需求子女的職業意識的研究現狀,本文通過中國知網搜尋相關文獻進行分析。
首先,研究者以“職業意識”與“特殊學生家長”“題名”“主題”“關鍵詞”為檢索項,以“精確”為匹配在中國知網上進行檢索,并未搜尋到相關已有文獻。這說明目前關于特殊學生家長對其子女職業意識方面的研究還處于空白或者是起步階段。一方面,這可能是由于特殊學生本身的障礙限制造成的;另一方面,可能是國內目前特殊教育發展還較為落后,特殊學生在職業教育以及就業方面還相對弱勢。
其次,研究者以“職業意識”與“特殊學生”“自閉癥”“智力障礙”“聽力障礙”“視力障礙”“殘障”等詞語進行搜索,發現僅有少數幾篇文獻。這幾篇文獻主要集中于聽障和視障學生的職業意識培養方面。徐桃坤通過對聽殘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聽殘學生就業自信心不足、學習動機弱、性格孤僻不合群,需要培養其人格完整的自尊意識,業無尊卑的擇業意識,獨立、自創的創業意識,優勝劣汰的競爭意識,和諧相融的相處意識這五大職業意識。原溯在對童年時期特殊兒童職業意識啟蒙的探討中認為,父母對特殊學生的成長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特殊學生職業意識啟蒙的根本。父母自身應該首先具備良好的職業態度、樹立良好的職業意識,進而影響及教導特殊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意識,促進特殊學生就業。李芳茹對殘障畢業生的調查發現,56%的學生在就業之后卻在單位干不長,48%的學生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疏通,工作上稍有不適就負起離崗等,而缺乏積極主動的職業意識是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盡管特殊學生在職業意識方面的缺失,特殊教育學校除了對其進行職業教育、培養職業技能外,更多的需要幫助特殊學生建立職業意識。學生職業發展包括連續的幾個階段,是持續一生的事業。然而,特殊學生職業意識的發展往往比普通學生發展落后,職業意識發展階段遠遠落后于其年齡階段,往往需要家長、教師以及包含其他人員的團隊輔助。因此,父母在特殊學生職業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父母參與孩子的職業發展是孩子轉銜成功的重要因素,但父母對此認知并不夠。通過搜索相關國外文獻,國外關于職業意識和職業發展的研究較多集中于實證研究,主要通過制訂職業發展計劃,探討父母在特殊學生職業發展中的作用與成效。Palmer和Cochran等人認為,父母的角色觀念和職業計劃參與對特殊兒童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影響。Wilson 和Burkhead等人通過將家長納入職業計劃體系當中,并注重對家庭環境進行評估的方法,對控制組實施職業計劃的實證研究方法,證明父母在職業計劃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關于職業意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普通學生或者是各個行業人群的職業意識的現狀調查和培養。然而,特殊學生的職業意識薄弱,自我決定能力較差,阻礙了特殊學生的職業發展。特殊學生家長在特殊學生職業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有必要加強特殊學生家長的對其特殊需求子女的職業意識的培養,以更好地幫助特殊學生進行職業規劃,促進特殊學生的職業發展。
三、建議
父母在特殊學生融入社會、適應社會中起著重要作用,在特殊學生就業過程中同樣起著重要作用。家庭在學生的職業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特殊學生就業計劃并未將家長納入其中。因此,政府、學校在特殊學生的職業教育過程中應該注重父母的參與,培養特殊學生家長對其子女的職業意識。
第一,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特殊學生就業的重視,拓寬特殊學生的就業渠道,給予企事業單位相應的補貼與指導,鼓勵企事業單位增設相關崗位并積極接收特殊學生就業,鼓勵形成校企合作的培養方式,并落實監管職責。同時,相關部門應該公開殘疾人就業招聘信息網,鼓勵社區對特殊學生家庭宣傳就業政策和就業信息、渠道等。相關單位及社區可以積極宣傳父母對特殊學生就業的重要作用,鼓勵父母參與到特殊學生的職業發展中,并建立相應的督促與獎勵機制,提高父母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第二,學校開設職業教育課程,應增設職業教育家長課程,讓家長參與學生職業教育過程,實現家校共育。通過讓家長參與學生的職業教育,提高家長對特殊學生的職業教育認識,樹立家長對其有特殊需求子女的職業意識,從而培養其對自家有特殊需求子女的職業意識,并為子女的職業教育、就業而努力,最終促進特殊學生的就業及增加特殊學生從業過程中的適應性和持久性。同時,學校應該注重特殊學生的職業意識的啟蒙教育,注重勞動教育,滲透社會職業知識,從小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第三,家長應樹立正確的職業意識,隨時關注特殊學生就業政策、就業信息、就業渠道。與此同時,家長應積極與學校教師溝通,了解學生當前的能力及興趣,結合學生的能力興趣,視情況與學生共同進行職業規劃,并配合學校的職業教育課程逐步教導必要的就業技能。家長樹立良好的職業意識,在生活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多帶學生參觀不同的工作崗位,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理想,為以后的職業規劃做好準備。同時,家長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職業道德、和諧的人際關系。
參考文獻:
[1]王玲.河南省殘疾人就業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8.
[2]汪洋.北京市殘疾人就業問題研宄[D].北京交通大學,2012.
[3]徐桃坤.聽殘職業高中生職業意識調查與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1999(4):21-23.
[4]原溯,范莉莉.特殊兒童職業意識啟蒙教育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15):54-55.
[5]李芳茹.殘障學生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的培養[J].現代職業教育, 2016(21):5-7.
[6]于玉東.河北省聽障兒童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及對策[D].河北師范大學,2015.
[7]鄭維瓊.論聾生職業意識與能力的培養[J].教育研究,2017(6):271.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