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堅斌
【摘要】人物結構是一個復雜精密的系統,包含骨骼、肌肉、臟器等組織。很多學生在剛入門學習人體時,容易被內在的結構、繁瑣的表面細節所困擾。常表現為在學習人物繪畫時缺乏清晰的思路、有效的觀察方法,導致事倍功半。人物素體法則可對人體進行簡化歸納,有效地概括人物體塊結構,表現包含人體的動態、體態、重心、性別和年齡的造型相關特征。同時,人物素體也是應對復雜動態、透視短縮、默寫和創作的有效參考工具,是理解和應用人體一把重要的鑰匙。
【關鍵詞】高中人物速寫;藝用人體;素體;透視;教學探析
一、人物素體在高中速寫課的教學現狀
畫家都是善于對形體進行歸納的高手,“我們知道受過培訓的畫家能夠把整個人體及人體的每一部分都用塊體框起來。矩形的體塊可以解決方向和透視的大問題,而其它的體塊——圓柱、球體以及它們的變形經常被用來解決特殊的問題……受過訓練的畫家不僅僅善于應用簡單的立方體、圓柱體、卵形、球體等形狀體現人體的結構,他還非常了解人體的各方面。而初學者則常常只能去畫輪廓和局部。”美國美術教育家弗蘭克·賴利認為:“任何復雜圖形均由簡單形狀組合而成。之所以從簡單形狀入手,是因為簡單形狀更容易產生動勢,從而獲得生命力。” 賴利首先強調用簡單形狀來理解解剖結構。學習人物速寫要建立三維的理念,不僅要理解形狀,還要理解形體。
人物素體發源于歐洲繪畫的草稿,并隨著藝用解剖研究的發展被逐步應用起來。丟勒作為重要的藝用解剖學家及杰出的藝術家,創作了大量以人物素體為基礎的研究手稿,在歐洲的繪畫草圖中也能夠看到不少類似的歸納形態人像造型。
人物素體的教學方式早已被現代美術學科的教學所廣泛采用。特別是在動漫、游戲角色的人才培養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其在美術高考培訓中的應用顯得不足。藝考培訓的教師主要來自于傳統繪畫領域,大多在十多年前進入美院進行“學院派”式訓練,對人物素體教學并不多。人物素體教學的流行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這種方式使得人物教學更科學化、更有實效。在教學中能讓講解更加直觀,也更有利于鍛煉學生構建人物對象的立體思維,故本文著重對其教學進行一一梳理。
中學人物素體教學的歸納方法在頭像學科的教學中較為明確,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和經驗,例如,頭部歸納為方體、球體,鼻子歸納為楔形,眼眶歸納為球體,下頜歸納為馬蹄形等(圖1)。而軀干的歸納部分較為模糊,也較少進行規范的教學。在教學中,我們常見以虛直線的方法起形,實際這種方法替代不了素體的形式(圖6)。
人物素體教學實效的提升是現代美術相關學科成果外溢的成果,支撐其的教學理論基礎包括:透視學、藝用人體解剖、現代繪畫教學理論,3D建模App的普及等。其中,透視學在文藝復興已經在大師們的手中被熟練駕馭,但是直到近代廣角、魚眼鏡頭的出現,以及現代電腦3D建模技術的發展成熟,才讓透視學在繪畫的應用中更進一步,突出地體現在影視動畫、漫畫的大角度、超近距離的透視描繪中。而手機3D模型App的零門檻使用(圖4),讓學生可以非常便捷地,以非常低廉的成本甚至免費,就可以從多維度,用廣角、魚眼透視鏡頭的形式觀察到人物的多個維度(圖2、4),在透視學的學習條件上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他們可以將素描課程中習得的透視學理論指導自己的素體訓練和作為判斷形體準確性的依據。藝用人體解剖則可以在學習的后階段作為形體判斷工具。
二、人物素體基本形態的歸納方法與教學要點
人物素體的歸納在軀干中以方體(胸腔)、柱體(腹腔)為主要基本形態,亦可以進行差異化的處理(圖6左1、左2)。例如,胸廓的處理既可以遵照胸廓解剖形的方法,也可以直接用方體的形態歸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進行難度的調節,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進行靈活運用。筆者經過教學實踐總結,認為在教學中應對以下幾個方面著重進行教學:
1.注重對人物素體比例的表達,以及理解繪畫比例傳遞出來的人物造型信息。素體比例的核心是頭身比例,其次是學生特別容易忽略身體的厚度、手腳的粗細等比例關系。對于頭部的概括教學,其概括原則需要教師與學生達成一致觀念并做好理論講解:其概括指頭顱部分而不包括頭發。因為發型、發量的多寡會使得整個頭的比例差別較大,影響頭、身比例的把握,避免學生在歸納時觀察邊界不清。另外,頭肩、肩臀比例能反映出男女性別特征,身體的厚度、寬度比例則反映了對象的體態、體格等信息,這些都是我們在素體描繪中要注意的(圖8)。
2.注重通過抓住軀干的曲線,捕捉人物素體的動態線。其中,頭和軀干組成身體的主要動態線,軀干和手臂組成身體的次要動態線,其次,胸腰胯、頭頸肩的動態關系也是動態的關鍵點。這是學生初步學習描繪人物動態的基礎核心,要在素體教學中進行重點講授和示范。
3.注意素體的描繪要符合透視原理。“初學者不了解透視和解剖規則而經常犯的錯誤往往與形狀、方向、比例、透視有關。從初學者畫模特的方形展臺就可以立刻看出他的透視知識程度。”而許多大師如拉斐爾、丟勒等都是解剖學和透視學大師。學生在實踐中常常只關注單個體塊的透視而忽略軀干、頭、胯、腿上下體塊之間的整體透視關系。從圖2、3、5、7可見,人物素體的對應方塊是要符合其透視規則的,需要對寫生的對象設定相對應的視平線,對于其手、腳等四肢的前后、上下、屈伸等縱深關系,要根據透視關系對弧度進行準確的表達。這個過程是學生構建人物空間思維,也是提升觀察力和概括能力的過程。這個訓練對學生提升鑒賞力和深入學習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4.注重通過素體訓練學生的透視思維,幫助學生克服人物透視短縮動態的難點。在一般訓練中,學生比較習慣畫平視的角度(圖6右1、右2),對于有遮擋關系、有縱深關系、俯仰關系的人物形態就會感覺無所適從,一旦描繪這類人物對象,水平就會一下子差了很多。這主要是平時欠缺相關角度透視訓練的結果。素體則是這方面訓練的工具,幫助學生克服以上弱點(圖7)。
5.抓住人物中軸線,檢驗人物透視和結構的銜接。人物的中軸線是從上至下依次貫通的,無論是用人體的方式表達,還是用素體的方式進行,都需要遵照這個中軸線的要求(圖6紅色線條為中軸線)。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人物的中軸線是如何通過頭、頸、肩、胸腔、盆腔貫穿一線的。在具體繪制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肩膀的中點找到脖子的中點,從頭部方體的中點與肩膀的中點連接判斷頭部的中點并將其連接。當學生有了這種意識并能準確表達后,會更有利于以后的深入刻畫的學習。
6.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以從一般素體過渡到更加精細、復雜素體的訓練,提升其思維能力(圖6左1、左2),以及以此進行雙人、多人素體組合訓練。筆者想,這樣的訓練對于有多年經驗的從業者來說都是大有裨益的,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習將受益更豐。
三、高中生學習人物素體的價值
人物素體是構成人體結構的重要框架,是學生描繪速寫人物的起點,也是收拾畫面的重點參考,是從整體認識人體的核心思維工具,筆者總結其主要學習價值如下。
1.學習素體可以提升學生從基本型把握人物形態的能力。與剪影法相比,更具體地表達了人體的結構;與火柴人相比,能更好地表現人物的胖瘦,還能表達剪影法、火柴人不具備的體積以及透視關系,鍛煉學生透視短縮的觀察方法與思維(圖4)。例如,它能有效表現人物的比例、動態、動作,以至于性別、年齡等信息,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有用的學習工具,對于教師來說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思維工具和教學手段。
2.人物素體教學可以在人物速寫教學中起到有效糾正學生形體基本錯誤與透視錯誤的作用,有利于克服比例不準確、人物動態不生動、透視關系不清晰等頑固問題。首先,通過素體訓練排除細節干擾,直擊人物比例本源,訓練學生對人物頭身比例的敏感度。其次,則有利于不同透視角度以及帶有透視短縮的動態的訓練。當人物手腳往前傾等產生較大透視關系的動態時,若學生感到畏懼以及難以描繪準確的情況,則可通過素體模型工具進行理解,幫助學生更準確地進行描繪。
3.可作為默寫考試的思維輔助工具。大部分學生在沖刺階段的人物默寫主要依賴現成人物模板,顯得十分生硬,按目前的以半寫生半默寫的形式進行考試的方式,如果學生通過了素體進行更概括的默寫建模,可以生發出更多的變量,增強學生在考試中的優勢。
素體訓練還有利于對同一姿態的人物進行多角度的觀察和默畫訓練,加深學生對同類動作的理解,進一步培養其默畫能力。此外,還能為同一人物對象的多種角度的訓練打下基礎。例如,除了一般的平視角度以外,還可以進行對遠近(前后關系)、俯仰等角度的訓練,這是鏡頭人物表現特別需要的。有利于拓展學生繪畫訓練的思維界限,避免局限在平視的單個人物速寫之中。在清華美術學院的高考高分卷中,人物動態的設計與視點經常有異于一般角度,遵照這個原理進行一個階段的默畫訓練。這些方體和柱體就會融入到頭腦中、繪畫過程的潛意識中,從而表現在畫筆之下。
四、結語
人物素體的本質是從入門階段就需要學生從宏觀角度進行觀察,作為概括人體的一種繪畫工具,是學生在深入刻畫過程中貫徹始終的頭腦意識。素體是考生成長過程中理解應用人體的輔助工具和思維方法,也是我們在教學訓練中、講學中的有力教學工具。學生習得這個方法之后,能夠幫助減少造型上的硬傷,提升考學能力,成為自己反思、檢驗自己畫作的一個有效繪畫思維工具。
參考文獻:
[1](韓)金樂熹.藝用動態解剖[M].王子衿,譯.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
[2](英)薩拉·西蒙伯爾特.藝用人體解剖[M].徐焰,張燕文,譯.浙江攝影出版社,2021.
[3](美)佛蘭克·賴利.人體與動物結構賴利法[M].黃朝貴,高國銳,譯.廣西美術出版社,2019.
[4]肖瑋春.人體結構·原理與繪畫教學[M].人民郵電出版社,2021.
[5]孫韜,葉楠.中央美術學院基礎教學教材:解構人體——藝術人體解剖 [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6]沈兆榮.人體造型基礎[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