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梅
[摘 要] 小學階段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生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但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盡相同,所以必須重視小學英語的差異教學。差異教學可充分體現英語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提供全新的思路與契機。然而,目前許多小學英語教師并未充分認識到差異教學的重要性,導致小學英語教學效果不夠理想。文章就小學英語差異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根據問題提出相關優化策略,以進一步提高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 小學英語;差異教學;存在問題;優化策略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主張英語課堂教學應立足于學生認知實際、個人發展特征,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因材施教。差異教學是指教師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根據學生實際學情展開的教學,旨在確保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特點都得以挖掘。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的做法不夠完善,依舊存在諸多問題。筆者針對這一情況做出詳細闡述。
一、小學英語差異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單一化
無論哪一門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都必須有清晰準確的教學目標。然而,就當前形勢而言,小學英語的教學目標雖明確精準,但實施內容過于單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關注學生學習技能的掌握情況,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價值觀培養,甚至忽視了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只重視知識的灌輸。這樣不僅降低了英語教學的效果,還限制了學生的個體化發展。每個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能力不同,且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差異教學。
(二)教學內容總體化
教學內容是推動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關鍵,但目前小學英語的教學內容普遍一致。如果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差異和個體特殊性,僅根據教案選擇教學內容,這對英語差異教學的實施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教學內容總體化嚴重,學生內心可能產生消極情緒。例如,理解能力較高的學生會認為教學內容過于簡單,感受不到學習的意義,而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學習起來則會感到比較吃力,以致最后不能滿足任何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教學缺乏紀律性
差異教學要求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區別性教學。它要求教師在教學時,重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為其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與空間。但眾所周知,小學生由于年紀尚小,自主學習能力和控制能力都較弱,課堂紀律稍不注意就容易混亂。課堂出現紀律問題后,教師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整頓秩序,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縮短課堂有效教學時間。在課堂教學時間受限的情況下,差異教學自然也就無法順利開展。
二、小學英語差異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
差異教學的前提是教師了解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并掌握認知發展規律。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個體特殊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才能確保教學具有針對性。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先調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其真實水平,關注每個學生的差異,并以學生實際為契機,深入挖掘教材內容,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名詞時,教師可以先請學生談一談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不可數名詞,包括星星、頭發、食鹽、大米等,再讓學生思考要如何進行表達。在之前兩個板塊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復數表達形式既不能在名詞前直接加上a,也不能在名詞后加s。這樣的遞進式教學,可以讓學生對名詞復數形式、可數名詞、不可數名詞的內容有逐漸深入的了解,既體現了差異教學的理念,又強調了英語教學的針對性。
(二)整合資源優化教學內容
優化教學內容是差異教學的重點,也是尊重學生個體化差異的重要體現。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合理開發課程資源,整合課外資源,不斷優化教學內容,使英語教學內容更為豐富,以提高差異教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開展關于圣誕節專題知識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搜集圣誕節的相關知識,并將資源進行整合,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圣誕節的文化特色、飲食習慣、穿著打扮、活動開展方式等內容,讓學生在了解西方文化與我國文化的差異的同時,還能熟練掌握“past”“to”“half”等單詞的用法。這種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而且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此外,整合資源還可以體現在根據學生差異設計的多元化教學內容上。例如,在開展英語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提出相應的寫作要求和選擇不同的素材。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側重構思、涉及復雜句式分析的素材;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則選擇注重詞匯與句型練習的素材。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每個學生的個體化特點都得到關注與呈現。
(三)創新英語課堂教學方式
差異教學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再繼續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應勇于嘗試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有新的學習體驗,使他們樂于參與課堂互動。目前,小組合作學習是英語課堂較常見的教學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可以實現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共同進步。例如,在譯林版《英語》五年級Unit? 3“Our animal friends”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以“animal”為主題的合作學習,將全班學生分成多個動物小隊,讓各小組在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時相互競爭,小組成員回答正確后可以獎勵一個小動物的標簽,獲得最多標簽的小組會得到教師額外的物質獎勵。但在競爭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兼顧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分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各種小動物的聲音錄像,讓學生去猜測回答。如針對“喵嗚”這一聲音,教師可以提問:“What is it?”基礎較弱的學生通常回答:“It’s a cat.”學生回答后,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以增強學生自信心。而對于基礎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嘗試延伸說出聲音錄像中動物的形象與喜歡它的理由,為學生提供更多英語口語鍛煉的機會。
(四)創新優化教學評價機制
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機制也是英語差異教學實施的重要環節之一,多元化評價機制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多元化評價機制包括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教師終結性評價等環節。與傳統教學評價機制不同,多元化評價機制提倡從學生個體差異、教師個體差異及教師教學風格差異出發,以學生為關注對象,強調對學生學習情況、進步情況的評價,以激勵學生不斷超越自我、不斷進步。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肯定其主體價值,滿足其身心發展需求。差異教學的多元化評價內容不應只是單一的分數評定和考試評估,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習態度、學習過程、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以及最終學習效果等方面,只有這樣才能激勵學生不斷進步與成長。除此之外,教師評價還應該基于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技能方面對學生進行評估,并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和價值觀的建立給予評價,側重對學生動手能力、互動能力和表演能力方面的關注,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均衡發展。
綜上所述,差異教學是一種新穎且極具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它主張的教學理念與現代素質教育要求高度相符。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差異教學,能更好地培養和塑造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進而提升英語教學質量。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學生實際學情為切入點,合理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同時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機制,以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不斷進步,實現差異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黃永紅.試論小學英語差異教學的實施[J].教學與管理,2010(24):128-129.
[2]吳建柱.差異教學視域下的英語作業設計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7(1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