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蘭 皇立衛 李丹妮
(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3)
中藥制劑分析技術是較為典型的理實一體化課程,傳統教學模式中普遍存在電子天平、高效液相色譜等藥物分析設備結構、工作原理不易理解,而且由于實訓條件有限,不能滿足所有學生接觸藥物分析設備,很難實現教學的目標[1]。近年來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結合網絡課程平臺MOOC、超星、智慧職教等,把信息化技術合理運用于教學中,有效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更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2]。本研究以六味地黃丸重量差異檢查信息化教學設計為例,以期通過該案例的示范性作用,帶動該課程的整體發展。
中藥制劑分析技術是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應用現代分析理論和方法,研究中藥制劑質量的一門應用學科,前導課程包括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中藥鑒定技術、天然藥物化學等,后續課程有專業綜合技能考核、頂崗實習等。依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緊密結合中藥質量控制工作崗位,將中藥制劑分析技術教學分為6個模塊:即基礎知識模塊、中藥制劑的鑒別技術模塊、中藥制劑的常規檢查技術模塊、中藥制劑的雜質檢查技術模塊、中藥制劑的含量測定技術模塊和中藥制劑檢測新技術模塊,共64學時。本次教學內容為六味地黃丸重量差異檢查,選自中藥制劑的常規檢查技術模塊,共計2課時。
本課程授課對象是高職藥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二年級學生。學生學習了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儀器分析、中藥鑒定技術、醫藥學基礎、藥物化學等專業基礎課程,具備了分析和中藥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為中藥制劑分析技術教學奠定了基礎。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參差不齊,不喜歡理論知識,對實驗有著較強的好奇心,規范的操作意識淡薄,學習熱情較高。針對高職學生的上述特點,課堂講授與討論,理論練習與實驗操作相結合方式,注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根據課程標準、職業標準及崗位需求,確定了本次課的教學三維目標。(1)知識目標:加深《中國藥典》中藥丸劑質量相關要求的認識,掌握中藥丸劑重量差異的具體要求及檢測方法。(2)能力目標:能按照《中國藥典》要求對中藥丸劑進行重量差異質量檢查,能正確使用電子天平,能如實記錄實驗數據,能判定重量差異合格與否。(3)素質目標:培養學生規范操作意識,強化嚴格的藥品質量安全管,增強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細致、嚴謹、求實的工作態度,培養自主學習、團結協作的工作精神,培養學生守正創新意識,增強學生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藥品生產企業質量控制實際,確定本次課教學重點是丸劑重量差異檢查方法,解決措施是課前利用《中國藥典》查閱六味地黃丸質量標準以及丸劑的制劑通則,熟悉中藥制劑丸劑重量差異檢查,同時利用職教云課程平臺在課前上傳丸劑重量檢查視頻,使學生對丸劑的檢查方法有初步了解。根據學生缺乏中藥質量檢驗經驗,確立本次課難點是電子天平儀器的規范使用及結果的判定,解決措施是結合儀器和視頻等現場演示,直觀展示規范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教師結合實例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判定結果。
在教學分析的基礎上,制訂教學策略如下:課前通過智慧職教課程平臺發布學案,學習資料,引導學生查閱資料,自主學習。課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首先給出丸劑重量差異檢查指令,以丸劑重量差異檢查的工作任務構建教學內容,讓學生充當質量檢驗人員,通過自主探究,在小組合作下完成本次課的教學,在“做中學、做中教”中達成教學目標。本次課分別應用了微課、仿真軟件、QQ等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很好地突破了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問題。
課前三天,教師登錄智慧職教課程學習平臺發布課前任務書。學生通過網絡平臺積極討論,自主探究,按照要求完成如下內容:(1)查閱六味地黃丸質量標準,梳理出重量重差異檢查項目上傳至職教云課程平臺;(2)觀看丸劑重量差異檢查視頻;(3)根據屠呦呦發明青蒿素的故事,學生在QQ群中討論自建黨以來各個時期中醫藥發展情況,了解中國共產黨對中醫藥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所做貢獻。
課堂教學又分為案例導入、課中學、課中練、課中測、總結要點等環節。
(1)案例導入。引入國家藥監局關于11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的通告(2019年第60號),其中包括3批次中藥制劑因重量差異不符合規定。學生分析案例,發表感想,使學生認識到藥品質量檢查的重要性,要時刻牢記生命至上,嚴格進行藥品質量檢查。學生根據課前學習,說出六味地黃丸重量差異檢查項目,引入本次課教學內容。
(2)課中學。教師展示實物讓學生觀察外觀不合格丸劑出現的具體問題,并提出問題:控制丸重差異的目的?不同類型丸劑重量差異控制范圍?通過此問引出本次課的重點知識:丸劑重量差異檢查方法。學生觀察藥品,指出外觀不合格的丸劑,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分組討論、發言。
(3)課中練。通過職教云App發布測驗,考核學生對本部分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學生完成在線答題測試,檢測學習效果,查漏補缺。緊接著布置六味地黃丸重差異檢查練習,通過練習,解決本次課難點:電子天平儀器的規范使用及結果的判定。學生動手操作儀器,進行丸劑重量差異檢查操作練習,各組如實、及時記錄整理實驗數據,給出檢查結論。
(4)總結要點。教師對本次課所學內容進行簡要總結,學生聆聽點評,總結易錯點及注意事項。
學生根據老師布置課后任務,完成以下內容:(1)梳理本次課內容,完成思維導圖;(2)完成教學評價;(3)引起丸劑重量差異超限的原因;(4)查閱六味地黃丸的六味地黃丸歷史故事及劑型發展情況,并將作業上傳至職教云平臺。通過完成上述內容,提升學生系統整理知識的能力及查閱質量標準的能力,為下次課教學做好準備。
中藥制劑分析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本次課采用了任務驅動教學法,以六味地黃丸重量差異檢查為任務,通過做中教、做中學,實現了中藥制劑質量檢查理論學習和技能操作的有機結合。課前發布教學視頻、查閱資料及討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教學中引入案例、學習新知識、測驗知識及操作的掌握情況,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及學習樂趣,提高學習效率,為學生今后藥品質量領域的長足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引入中藥制劑質量問題實例,使學生樹立藥品質量第一的信念,課后讓學生查閱六味地黃丸歷史故事及劑型發展情況,合理的引導學生構建新知,加深中藥創新意識,增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達成了素質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