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韻 周婕
摘 要:“導師學長制”工作室是高職院校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本文探討“導師學長制”工作室背景下的高職學生勞動教育實施模式。
關鍵詞:“導師學長制”工作室? ? 勞動教育? ? 人才培養
課? 題:本文系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2020年校級課題“基于‘導師學長制’工作室視角下的高職學生勞動教育實施模式構建與研究”(課題編號:2020ZX15)研究成果。
2020年國家有關部門先后出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前者旨在提高社會各界對新時代勞動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提出要形成勞動教育的多方合力,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培養教育體系。后者是對前者的細化,對家庭、學校和社會如何開展勞動教育進行專業指導,提出勞動教育要緊跟產業變革和新技術發展步伐,不斷創新勞動教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提高勞動教育效果。
《意見》和《指導綱要》均強調高職院校需要通過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具有正確勞動觀念、必備勞動能力、積極勞動精神以及良好勞動習慣和品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導師學長制”工作室對勞動教育的作用
“導師學長制”工作室將導師、學長和工作室三者有機結合,將專業教育教學與生產管理實踐融為一體,企業導師和校內導師共同指導,高年級學長發揮“傳、幫、帶”作用,工作室成員參與企業真實項目和各類競賽,以做促學、以賽促練,推動專業建設和學生成長成才。
(一)實現勞動教育目標
工作室結合專業引入企業真實項目或職業案例,根據學生個人興趣特長安排其參與其中,開展崗位體驗活動。例如,藝能動畫工作室組織學生團隊分別為三家公司進行藝術銀壺設計、網頁動畫設計和網站設計,讓學生在不同崗位上獲得勞動體驗,在勞動角色分工中形成勞動觀念、掌握勞動知識、提升勞動能力。
(二)提供勞動教育指導
企業導師為學生提供崗前培訓和技術支持;校內導師對學生開展日常安全教育、進行工作考核,并為學生策劃方案、溝通客戶、拓展業務等提供指導,讓學生在真實勞動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并得到鍛煉。
(三)加強勞動教育保障
教務處和學院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和規章制度,為工作室提供項目研究開發場地、設施和經費支持,企業發揮其在資金投入、技術支持、知識儲備、設備更新和科學管理方面的優勢,校企合作共同提高勞動者的培養質量。
二、“導師學長制”工作室的勞動教育實施模式
新時代的職業教育要求進一步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學校培養的人才能夠與職業崗位實現無縫對接,即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實施過程與考核評價各個環節都要適應企業愛崗敬業、奉獻創新的職業要求。而將職業崗位要求與勞動教育融為一體的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正符合這一要求。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信息學院制定了《專業自主學習課程模塊實施方案》,將合計4個學分的專業自主學習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不同學制的學生在不同的學期以分散學習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導師學長制”工作室項目,與專業技能競賽項目、職業資格鑒定項目作為專業自主學習課程的3個子模塊,學生選擇其中一個或多個完成,學生若在一個學期內完成工作室任務并通過考核,即可獲得2個學分。
(一)實施目標
堅持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通過“導師學長制”工作室項目模塊,采用“職業核心能力和專業核心能力協同發展”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學生綜合知識運用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具有較強專業素質、專業技術運用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和良好意志品質的勞動者。
(二)實施過程
1.校企協作,創建工作室
學院鼓勵熱心教學改革和項目開發的專兼職教師聯合企業申報工作室。工作室必須服務于專業建設,開展與專業相關的項目研究或項目化教學改革,包括動漫、攝影攝像、微機維護、網站開發、電商平臺建設等,覆蓋學院主要專業。
2.發布公告,招聘成員
校企導師結合工作室主營業務擬定發布招聘需求,學生綜合比較各工作室具體情況和招聘條件,結合自身專業特長報名,雙導師通過選拔方式確定成員名單。
3.崗前培訓,參與項目
進入工作室后,學生參與企業真實項目開發或職業技能賽前培訓,企業導師重點指導學生提高專業技術水平,校內導師重點考查學生職業態度,高年級學長重點帶領新成員熟悉項目,確保工作室人才梯隊的形成。
4.全面考核,提高素質
學院制定了《“優秀工作室”考核細則》,從工作室工作氛圍、團隊協作、成就成果、工作規范4個方面量化打分,雙導師除了注重學生技能的培養鍛煉外,還關注團隊協作完成項目情況、學生是否自覺維護工作室的良好工作環境和氛圍,教育更具針對性。
5.四方聯動,共育人才
通過工作室,學院依托校企合作平臺了解產業發展,參與技術攻關和標準調整,使人才培養方案與市場需求達到較高契合度。企業增加與學校、教師、學生的深層互動,更好地培養符合企業用工需求的勞動者。教師更好地把產、教、學、研融為一體,推進職業技能提升和促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學生通過學習技能、參與勞動實踐和技能競賽,成為符合社會和市場需求的人才,拓寬就業出路。
(三)實施效果
經過幾年實踐,學院組建了12個校企合作工作室。工作室的設備配置、工作環境設計均參考現代企業生產開發場景,方便團隊配合、小組分工、項目測試、作品展示。例如,游戲開發與虛擬現實工作室,分為策劃研討區域、開發區域、采集區域、展示區域、管理區域,模擬企業工作場景,開展項目式教學,幫助學生團隊快速代入企業生產情景。
1.推進校企合作項目開發
游戲開發與虛擬現實工作室與某公司合作完成“虛擬現實仿真人體解剖系統”“《一品江山》全息數字多媒體展示系統”“云天樓洲際廣場總裁公館VR漫游”等大型VR項目開發。受某動漫投資有限公司委托,設計《宇宙英雄AR——奧特曼系列》手機游戲角色并制作系列角色,參與工作室項目的兩位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學生也因技術過硬、工作表現突出被合作企業高薪錄用。
2.參加技能競賽屢獲佳績
學生通過工作室的生產性實習實訓,提升了對勞動的認可度和對職業的認同感,專業技術水平不斷提升。2018年和2020年游戲開發與虛擬現實工作室學生團隊勇奪“挑戰杯”省賽特等獎并挺進國賽,最終分別獲得國賽二等獎和累進創新銅獎。樹莓影像工作室指導學生榮獲省級職業技能大賽動漫制作賽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3.開展社會服務輻射效應明顯
工作室發揮校企合作優勢,為社會提供技術支持、產品設計制作、教育培訓、咨詢服務等,影響力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例如,課件制作工作室為廣東省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站開發了考務管理系統,提供考試通知、考生報名、在線交費、成績管理等服務,目前使用人次已超120萬。微機維護工作室協助學院開展“1+X”Web前端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培訓、廣東省中小學骨干教師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應用融合示范培訓等。
通過形式多樣的社會服務,讓學生深刻領悟愛崗敬業、團結合作的勞動精神。
三、“導師學長制”工作室模式下勞動教育實施模式的優化
(一)明晰政策導向,為勞動教育助力
工作室要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精神,把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作為勞動教育的總目標,將其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為勞動教育助力。同時,根據《意見》要求,加強高職院校實習實訓課程建設,依托生產性實習實訓,挖掘校政行企多方資源,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教育。學院可以結合實際,加大“導師學長制”工作室的建設力度,做好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規劃,聘請知名行業技術人員擔任校內勞動實踐導師。
(二)勞動教育賦能,促進“三教”改革
國家先后出臺多個文件,推動教育改革,提出教師、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務。
在教師方面,要指導學生在任務驅動情境下開展學習,也要主動學習,快速成長為熟悉行業企業新發展動態、具有一線工作經驗、具備較強專業能力和較高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從而培養服務于當地經濟發展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在教材方面,可以采取校企合作開發的方式,結合“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與企業共同建設可以體現新技術發展、打破傳統學科體系、凸顯生產生活聯系的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使之更具有適用性和實用性;也可以改變教材形式,通過為經典的紙質教材匹配內容對應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形成新型的“線上+線下”“紙質﹢電子”的一體化教材體系。
在教法方面,讓企業、學校、教師、學生在真實的勞動環境中“教、學、思、做、練、創”,切實發揮高職教育在新時代背景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中的重要作用。
四、小結
“導師學長制”工作室既是一種校企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也是一種校企師生多方聯動的勞動育人模式。學院不斷改革現有人才培養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企業優先選拔人才,降低了人力資源成本;學生在勞動鍛煉中初步具備了頂崗生產的能力,實現畢業與就業“零距離”。該模式也拉近了課堂與產業的距離,構建了校企協同“雙元”育人的新機制,具有積極的意義。
(作者單位: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