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劍鋒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創新;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6-
“雙減”政策影響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傳統的教學觀念。在傳統教學實踐中,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保障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在課下完成教師布置的大量作業。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作業負擔凸顯,短期的學習進步卻影響到了長遠的全面發展,尤其對學生身心健康帶來了很大的負擔。“雙減”政策則一反常態,借助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為學生爭取更多的自由空間來實現全面發展,尤其有利于學生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一、了解“雙減”政策,轉變數學教學理念
數學教師想要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發展,了解當下最新的教育政策時十分必要的。“雙減”政策主導了小學教育的大方向,而相關教育文件的下發,更加具體地指明了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舉措。教師應當順應政策指導,積極轉變自己的數學教學理念,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切實感受到“輕負擔、高效率”的學習體驗。具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數學教師,更要積極了解“雙減”政策,由此實現教學理念的“揚棄”,真正意義上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發展。
例如,當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混合運算”這部分教學內容時,教師需要采用科學高效的辦法為學生講解這部分學習內容,讓學生能夠先審題,再計算,按照正確的運算順序完成相應習題的計算。當然,教師為學生布置作業的時候需要考慮作業難度和作業量,保障學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去全面發展自己。當小學數學教師能夠再政策的影響下,轉變教學理念時,有利于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優化數學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有利于學生成長,且不會造成過重負擔的作業安排。
二、借助教育科學技術,優化數學教學內容
時代信息更新速度之快,遠超課本自身的容量,教學的相對滯后性漸漸成為每一位教師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只有懂得與時俱進地開展教學,才能夠不被時代所淘汰。教育科技的更迭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教師提供了便捷的信息獲取渠道。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借助教育科學技術,有效獲取最新的教學內容,進而有效優化數學教學內容,拓展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視野,才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一起學習“觀察物體”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就可以立足課本講解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讓學生能夠學會觀察物體,并且能夠讓學生體會從多個角度去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盡相同的,有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當然,教師也可以借助教育科學技術,為學生播放3D立體模型的“三視圖”,通過動態演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對物體的觀察,這樣做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對空間的深刻認知。有教學實踐證明,小學數學教師借助教育科學技術,的確可以搜集到更多全新的學習素材,這對小學數學教師更新教學素材、有效優化數學教學內容幫助很大,有利于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三、開展教學反思活動,有效完善教學模式
長期以來,教學反思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糾正”作用。小學數學教師每一次開展教學,都可能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不同的教師對于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有著不同的看法,部分教師認為,教學內容不同會導致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也不同。而部分教師則會針對教學實踐進行積極的反思。當教師組織學生主動開展教學反思時,就有機會及時發現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及時進行糾正和完善。可見,小學數學教師持續開展教學反思,有助于推動數學教學進一步發展。
例如,當數學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年、月、日”這部分內容時,需要幫助學生認識到年、月、日這些時間單位,采取生活化教學幫助學生認識到“年、月、日”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當教師講解完這節課的內容之后,需要組織學生開展教學反思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來提出可能存在的問題,教師也需要站在第三視角來審視本節課存在的問題。當教師通過教學反思發現這些問題時,就可以通過針對性的調整來解決問題,有效完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
總得來講,“雙減”政策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影響是積極的,不僅有助于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還可以指導小學數學教師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孔繁晶.控量減負,創新增效——“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1(08):29-34.
[2]高丙顯.“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及改善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35):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