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
摘要:當前我國正受到國際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因此培養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是當前廣大中學英語教師迫在眉睫的任務之一。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意義以及當前教學的現狀和問題,進而提出培養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三條策略,以期為今后中學教師的英語教學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文化意識;講好中國故事;初中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和大調整地變革時期,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于關鍵時期,我國正受到國際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因此,宣傳中國文化和傳播中國聲音,引導其他國家正確認識和了解中國就顯得尤為重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學英語課堂有義務有使命培養將來能向全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現代中國人,用外國人聽得懂的語言來講述中國故事。因此,培養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意識和能力是當前廣大中學英語教師迫在眉睫的任務之一。
一、培養初中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意義
(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英語學科的具體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1]。其中,文化意識指的是對中外文化的理解與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跨文化認識、態度和行為取向。文化意識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師在日常的課堂中潛移默化地讓學生通過英語課程開闊視野、豐富經歷、發展跨文化意識、了解尊重文化多樣性,并學會觀察、判斷、評價、欣賞、鑒別所學文化,創造性地運用文化知識。培養初中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也是提升學生文化意識地方式之一,有助于學生提升文化自信,用發展、欣賞的目光看待中華傳統文化,并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而努力。
(二)培養初中生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是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在中學英語課堂中落實的體現之一。英語課堂就是要培養用英語了解世界,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具有“中國心魄,世界眼光” 的自信中學生[2]。所以,教師將如何培養學生“用英語講中國故事”的能力必將是英語教學研究的熱點和趨勢。
(三)有利于提高中學生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實踐證明,大量的英語閱讀即充足的語言輸入對提高中學生整體英語素養有極大幫助。大量中國故事的英語視聽練習,保證了語言學習的輸入需求,促使學生了解并掌握英漢語言的特點和不同,并逐漸熟悉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匯、短語的英語表達和結構, 有助于學生詞匯量的擴展,能夠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方式,不斷強化學生的語法知識,讓學生在寫作和講述中國故事中不斷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從而有利于提高中學生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
二、初中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能力的現狀及問題
新課標指出要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更多還停留在課堂中,且由于中考的壓力,部分教師也只能以課本和考綱為基礎進行教學。這就使得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英語詞匯量和語法知識體系,卻無法使用目標語準確、流利地進行交流。更無法做到準確、生動地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優秀文化。
這一現象也被叫做“中國文化失語現象”,即外語學習者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不能用準確流利的目標語適時主動,有效、對等地向外輸出、傳播中國文化的交流能力缺失的現象 [3]。近年來,隨著英語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我國目前的英語課堂已經逐步開始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然而長期以來,學生和教師本身、課程設置、英語教材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忽視都不同程度地影響學生“用英語講中國故事“能力的培養,導致英語課堂教學多重視外國文化、外國語言的介紹,鮮少涉及中國文化、中華故事,未承擔起英語課程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的責任,這種失衡導致英語課堂教學普遍存在中國文化受冷落的情況。基于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的雙向性,外語教學不應僅局限于對外來文化的了解和學習,更應該將語言作為媒介,用英語準確、生動地向外傳播本民族文化。
三、提升初中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素養,加強知識儲備
英語教師主導著英語課堂, 無論是作為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服務者, 英語教師都應該首先增強自己教授母語文化英語表達的意識, 提高對于教材和學習資料中母語文化英語表達的敏感度。在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識記母語文化英語表達的同時, 也應該根據自身情況, 補充學習母語文化知識, 提高自己的母語文化素養。
(二)明確中國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地位,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要講好中國故事,首先,教師要樹立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改變傳統以考綱為本的教學方式,形式多樣地激發學生的文化認同和自信。 其次,英語教師的態度與思想定位要清晰,要正確看待中西方文化及其地位和影響,堅持在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努力把課堂打造成學生學習和交流民族文化的主陣地。只有教師擁有了正確的認識,教師才會有意識地在材料選取、教學活動開展、教學評價等環節融入我國優秀的文化,著力培養學生推廣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三)拓展課外活動,拓寬學生學習方式
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不應拘泥于課堂,要開展豐富的英語課外活動,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日常的活動中。例如,在班級開展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演講比賽、話劇、舞臺劇等,拓寬學生獲取相關知識的途徑,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方式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提升自己用英語將中國故事的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講好中國故事不僅是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在中學英語課堂中落實的體現之一,還提升當代中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重要方式。正因如此,從中學開始培養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才擁有了更難能可貴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 2011年版[M].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楊桂青. 培養向世界講中國故事的現代人[N]. 中國教育報,2018. 07
[3]趙海燕. 從文化變遷看高校英語教育的“中國文化失語”[J]. 中國高教研究, 2016. 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