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陽
摘要:大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剛脫離了高中學習的模式,他們的身心一下子獲得了自由,進而無法合理地規劃自己的運動時間,由此導致他們的身體素質降低。基于此,本文從明確教學內容,驅動學生運動;開展理論教學,拔高體育價值;擇定適當內容,激發學生運動興趣三方面,對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教學進行簡要探究,以期為廣大大學體育教師的日常體育教學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大學生;身體素質;興趣
大學體育要想成功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僅僅依靠有限的課堂時間,是無法獲得成功的。除非教師借助有限的課堂時間,培養出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精神。由此才能夠讓學生自行提高身體素質。縱觀當今大學體育教學現狀,不難發現大學體育教師的教學并未從培養學生養成運動習慣的角度開展,因此學生也沒有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他們也沒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針對此現象,大學體育教師應該重新反省大學體育課程對學生的價值,繼而才能夠在教學實踐方面,做出有實踐意義的教學行動。
一、明確教學內容,驅動學生運動
新的教育思想要求學校體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體育教師要重視學生身體素質較差等身心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任務,并將這些任務具體化,在每一節課中解決具體任務,不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當教師能夠將自己的教學內容,提前布置給學生后,學生便能夠提前準備,進而能夠在后續的體育課堂學習中,有意識的培養教師的教學要求,努力朝著教師的教學目的靠攏,提高自己的運動效能。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每堂體育課開始階段,就將本堂課需要學生完成的運動任務告訴學生,讓學生能夠從宏觀層面對本堂課的體育課程有一個理性的認知。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就剛才的教學內容對自己進行提問和發言。在此環節中,教師不僅能夠解決學生出現的疑問,而且還能夠了解課堂的氛圍,讓學生能夠在后續的學習中,進入深度學習狀態中。當然,教師的教學內容可以隨時改變,畢竟計劃和現實總是有一定的距離,具體的改變,教師應該依據學生在課堂中表現,進行決定。當學生完成了預期的學習任務后,教師就可以為增加自己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
二、開展理論教學,拔高體育價值
大學階段的體育教學,不能夠僅僅從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做起,而應該從拓展他們體育認知觀做起。畢竟大學階段的學生已然具備了較強的認知能力和自學能力,因此教師應該開展理論教學,從理論層面充實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能夠既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還能夠從專業體育知識的角度,提高自己的體育素養。而且當教師從體育理論知識的角度開展教學,就能夠提高體育課程的教育價值,讓學生能夠對體育課程建立正確的認知觀。
具體來說,大學階段的學生,已然具備了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因此,教師的體育教學也應該契合他們認知特征,從更加專業的角度開展教學。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體育概論類的知識,讓學生能夠對體育課程有一個整體的認知。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講述運動心理學、體育心理學,由此可以讓學生了解到體育運動對人類心理的影響,進而能夠從客觀方面,強迫自己養成運動的習慣。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述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等內容,從而讓學生對自身在運動中,身體所進行的反應有更加科學的認知。當然,教師還可以從體育與歷史、體育與文化等人文性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對體育學科建立更加寬泛的認知。當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后,并且能夠從更加寬廣的角度去看待體育學科后,教師對他們的教學也就能夠完成教學了。
三、擇定適當內容,激發學生運動興趣
一個班級中的學生,由于擁有不同的生活經歷,因此他們對事物的喜愛程度不一樣,而且他們所喜愛的運動項目也不一樣。因此,大學體育教師要想在有限的體育課程中,培養學生的運動樂趣,就需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擇定合適的教學內容,由此才能夠激發出學生的體育運動熱情,他們也才能夠在運動中提高自己的參與程度。由此,他們才能夠在有限的體育課程中,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選取籃球、健美操等運動項目,對學生進行教學、有的學生由于在課下進行的主要運動項目時籃球,因此他們對籃球具有強烈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選擇籃球運動,提高學生在課堂運動中參與程度。而有些學生更需要靜態的運動項目,像是瑜伽,因此教師應該開展瑜伽課,讓喜愛靜態運動的學生,能夠讓自己投入其中。當然對于喜歡其他運動的學生,只有教師調查清楚后,自然能夠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教師甚至還可以創建課堂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在課堂中,觀看優質的運動類電影。由于學生平時的觀影體驗都是幾個人,因此,當教師為他們開展集體觀影時,就能讓他們沉浸其中,進而能夠讓他們感受到電影中傳遞的主題思想。由此才能夠達到教育的目的。
綜上所述,大學生體育教師成功地借助有限的體育課程,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僅在讓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運動方面,有著積極作用,而且在完善當今大學體育教學體系方面,也有著進步價值。學生能夠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意味著他們具備了初步運動的習慣,由此教師對他們開展體育精神的教學,便能夠成功的完成。基于此,大學應該積極地優化自身的課堂教學,切實地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繼而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王新悅,朱永莉.體育教學對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干預效果的實證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23):175-176.
[2]馮向宇.論高校體育教育與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J].當代體育科技,2019,9(32):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