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堅
摘要:高校圖書館一直將館藏資源的建設與服務模式創新視為發展基礎,大力發展藏書量,提升新信息服務工作水平,必然會帶來讀者數量的增多,以及圖書館的服務對象范圍的逐漸擴大。在傳統信息服務工作模式下,讀者想要在海量藏書之中尋找到一本特定文獻是比較困難的。為了提升讀者借閱體驗,圖書館管理者一直在嘗試創新信息服務工作。本文結合筆者實踐經驗,對當代智能圖書館視域下高校創新信息服務工作實踐方式進行分析,以期為各位同行提升一些參考。
關鍵詞:智能圖書館;高校;信息服務工作;實踐研究
中國文化事業已經歷經數千年發展,傳統圖書資源已然十分豐富。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數字化文獻逐漸增多,高校圖書館藏書進一步得到豐富,圖書館管理方式逐漸智能化。智能圖書館視域下,相關圖書館管理人員應不斷創新信息服務工作實踐模式,針對紙質化文獻與電子化文獻共存的新館藏格局提出新的工作實施策略。
一、智能圖書館視域下高校信息服務工作實踐現狀
(一)藏書浩如煙海
1.印刷藏書
館藏資源建設是學校圖書館發展的基本內容,為了給讀者提供豐富的借閱資源,學校圖書館一直在探索信息服務工作實踐改革之路。尤其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家大力支持文化出版事業,學校圖書館借著政策的東風蓬勃發展,藏書量飛速提升,藏書逐漸趨于飽和。豐富的藏書更好地滿足了讀者借閱需求,同時也使信息服務工作形成了新的壓力與困擾。顯然傳統工作方法已經不能幫助讀者在海量藏書之中快速尋找到某本特定文獻。為了提升讀者借閱體驗,圖書館管理者需要進一步探索新的信息服務工作實踐方式,嘗試新的工作模式革新路徑。
2.電子圖書
信息科技的發展為高校圖書館發展注入新活力,各類網絡資源與電子資源逐漸增加,各種智能化信息服務工作手段不斷涌現?;ヂ摼W技術豐富了文獻資源儲藏載體,改變了圖書資源類型以及結構,對信息服務工作實踐方式提出新的要求。智能圖書館視域下,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在印刷收藏的基礎之上,增加了大量的網絡資源與電子資源,信息服務工作手段也更為豐富,相關管理工作人員需要從讀者借閱體驗的優化出發,對當前的信息服務工作實踐方式進行整合。
(二)讀者需求多樣
學校圖書館里滿滿的書架、安靜整潔的環境、奮筆疾書的同學共同構建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靜下心來自主學習,因此很多學生喜歡在課余時間去圖書館學習,這些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不同年級,借閱興趣與需求各不相同。再者,網絡環境極大地方便了讀者借閱,學校教師也會通過圖書館獲取備課資料或者自主學習資料。最后,為了更好地方便公眾、體現藏書價值,部分高校圖書館對社會開放,豐富的館藏與良好的借閱環境吸引了大量社會公眾。學校圖書館的讀者類型不斷向著多樣化發展、數量快速增長,如何更好地為讀者服務,發揮智能圖書館應有的作用,是當前圖書館管理人員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三)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員新要求
學校圖書館藏書豐富,讀者需求多樣,要求相關管理人員不斷創新工作方式,主動適應新工作環境。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圖書館的構建,推動著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方式和發展理念的變化。在智能圖書館視域下,高校圖書館對工作人員的服務理念、工作方式、信息素養都提出更高要求。相關管理人員應將互聯網思維、共建、共享理念引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從而打破傳統管理理念的各種制約和束縛,改變學校圖書館封閉狀態,促使館藏結構科學化與向專業化發展。高校圖書館員承擔著信息服務、信息導航、借閱服務等三重職責,需要其積極學習前沿智能圖書館管理技術,才能不斷適應圖書館服務方式的新變化,提高自己圖書管理服務水平,滿足當代讀者的借閱需求。
二、智能圖書館視域下高校創新信息服務工作實踐內容
(一)智能的化信息資源組織
在智能圖書館視域下,館藏信息資源組織包括外部信息資源與內部信息資源兩大部分,其中讀者信息資源組織是構成外部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化的信息資源組織主要是指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可以結合讀者群的具體需求與特點,按專業分類體系和學科門類建立動態知識和知識導航子系統,并自動采集、處理、更新相關資源,所形成的智能化館藏信息資源組織體系。
(二)智能化的信息服務方式
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方式的智能化,主要體現在可以依據讀者需求自動提供最佳信息服務方式,而非是將所有信息服務方式羅列出來供讀者本人選擇。
三、智能圖書館視域下高校創新信息服務工作實踐策略
(一)加強智能化信息服務環境建設
構建智能圖書館狀態實時監控系統,對圖書館開放狀況、館藏情況、人流量以及相關信息實施實時監測,并將檢測到的信息實時顯示到館內開放區域,以供讀者通過在線系統實時查詢?;谧x者自助打印復印掃描系統、觸摸屏報刊閱讀系統、自助借還書系統等智能化設備建設讀者自助服務環境,為其提供開放的自主借閱空間。
(二)數字資源優化建設
在現有館藏信息資源基礎上,建立健全讀者信息資源數據庫,并充分利用這些數據提升信息服務質量。在數字資源建設及其使用過程中,分析、挖掘讀者個人特征數據,增進對讀者信息需求和需求變化的了解,從而找到讀者需求規律,提升信息服務針對性。結合讀者需求規律,創新數字資源內容與形式,實現讀者信息資源和數字化館藏資源的有效互動,最終達到提升讀者借閱體驗與信息服務效率的目的。
(三)移動信息服務
整合智能信息服務與傳統借閱服務,優化信息交流和共享、在線閱讀、資源統一檢索、信息發布等信息服務實踐方式。第一,要基于云技術,創新共享服務與個性化服務工作實踐方式。第二,要實現對各類館藏的一鍵搜索與直接閱讀。第三,要實現借閱記錄查詢、咨詢、續借、圖書預約、館藏查詢、借閱證掛失等自助服務。第四,要實現智能化的互動交流、個人信息通知、新聞發布、短信提醒和推送服務。
(四)一站式信息服務
將網絡搜索引擎、個性化服務、學術信息發現平臺、電子期刊/數據庫導航、館藏目錄整合到同一框架系統中,創建一站式檢索平臺,為讀者提供一步到位的一站式集成化整合檢索服務。
(五)提升藏書資源利用率
智能圖書館視域下,高校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藏書作用,要逐漸擴大了借閱服務范圍,借助更為透明與公開的新信息服務工作實踐,為本校師生和無數校外讀者提供借閱便利,方便他們使用數據資源和館藏文獻,提升藏書資源利用率。
在此基礎之上,高校還可以優化圖書館館藏結構,實現藏書資源利用率的進一步提高。首先,高校圖書館要從滿足讀者借閱需求的角度出發,借助現代智能技術快速搜索平臺提升信息服務工作效率,使讀者更加便捷地獲取電子資源和館藏文獻資源,比如高校圖書館可以開通網上借閱服務與ISBN查詢,為師生開展學習、研究提供便利。其次,通過高校圖書館網站主頁展示館藏資源的借閱以及其他服務項目,方便讀者了解信息服務工作實踐內容方式與內容。再次,高校圖書館要構建線上互動機制,利用論壇、微信、QQ群線上平臺向讀者提供在線咨詢服務,以更加快速、有效地幫助讀者解決借閱問題。最后,高校圖書館還可以向學校申請專門的多媒體教室,用來定期開展培訓講座,向讀者普及新型文獻檢索方式,以便于他們通過自主服務找到自己所需的資料。
(六)主動適應讀者個性化需求
智能技術的發展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也改變著學校師生的閱讀方式。在過去,高校圖書館以自動化借閱為主要信息服務工作方式,服務比較簡單、單一,在讀者借閱需求逐漸多元化的今天,創新信息服務工作實踐內容與方式已經迫在眉睫。為了更好地滿足新時代讀者的借閱需要,高校圖書館正在逐漸摒棄文獻資源為核心的借閱服務模式,向以讀者為核心的借閱服務工作實踐模式靠攏,在信息服務工作實踐開發和創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筆者認為,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工作實踐創新應乘坐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快車,快速發展個性化、智能化信息服務項目,以便于相關人員針對讀者類型和層次為其量身打造服務方案。比如,高??稍谥悄軋D書館視域下,將藏書系統打造成專題網站,并設計個性化導航,以實現系統界面與服務信息的結合,方便讀者利用系統界面瀏覽和搜索文獻資料。
(七)內容延伸
在過去,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料多以紙質為載體進行儲存,以“借書、還書”為主要信息服務模式,文獻儲存與信息服務形式都較為單一。隨著信息技術在文獻儲存方面的應用,智能圖書館的構建,數字化文獻逐漸增多,逐漸形成了電子化文獻與紙質化文獻共存的格局。近年來,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發展出智能技術,電子化文獻優勢得到進一步凸顯,其在學校圖書館的儲存量逐漸超越了印刷文獻,成為高校圖書館主流藏書形式。藏書格局悄然變化,推動著高校信息服務工作實踐方式的創新,圖書館員需要進一步拓展服務內容,為讀者提供集成信息服務。集成信息服務是一種以讀者的實際需求為導向的服務,圖書管理員獲取原始文獻信息、檢索文獻線索以后,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分析加工,然后再將信息提供給讀者。
四、結語
讀者借閱需求、圖書館管理技術一直處于動態變化之中,因此學校圖書館信息服務工作實踐模式一直處于變革之中。進入新時代,高校圖書館借著政策的東風與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館藏數量和形式都得到進一步豐富,推動了讀者服務模式的不斷創新。智能圖書館視域下,高校應主動創新信息服務工作實踐方式,通過信息服務環境建設、轉變服務方式、擴大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延伸等多種途徑,提升讀者借閱體驗與藏書資源利用率。
參考文獻:
[1]齊巖.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創新與實踐[J].科研,2016(001):256.
[2]許海燕.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模式的創新[J].辦公室業務,2017(001):175.
[3]傅俊.信息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分析[J].數字化用戶,2018,024(0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