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姐
摘要:高中地理是高中文科中偏向于理科的一門綜合性課程,知識體系繁雜,考試題目難度大,學生沒有學習動力和積極性。而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推動地理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成為了地理教育新的要求。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使得地理知識簡單化、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豐富的教學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的生存技能。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育;生活化教學模式
一、生活化教學模式概述
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中應用最廣,源自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近幾年來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生活化教學理念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創新地理教學模式,使得復雜抽象的地理知識簡單化和具象化,教師可以聯合生活實際解釋知識概念。地理課本中的氣候變換、季節交替、天文現象、地形地貌、山川河流等自然現象;人文地理中的人口情況、城市化發展、工農業區的區位因素都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聯系。而區域地理作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有效整合,學生不僅能了解自己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現狀和人文歷史文化,更能開闊自己的視野,認識到不同國家和文明的風土人情,體驗不同文化的魅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地理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注重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使得教學教育回歸生活,完成知識----生活------學習的轉換,使得學生在生活中理解消化理論知識,學會用理論知識解釋生活中出現的個例,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生活化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生活化教學使得地理知識簡單化,轉換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生活化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想象的空間,使得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學生對于生活中觀察到的地理現象或者自然人文景觀可以用地理學科的知識解釋。在自然地理中講到時差和區時,大部分學生不會理解,但如果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新疆和東部沿海的時間差,進行解釋,學生更容易理解。同樣在人文地理中,學生對于某一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把握不了,總會忽略關鍵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從經濟、政治、文化、地形以及歷史沿革等全方面討論,并進行排除,得到正確答案。學生會在小組合作中學會自主思考,總結答題規律,下次遇到同類型的題目就能輕易得到答案。
2.提高地理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生存技能
生活化教學是用學習到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加深對知識的內化和理解,給予學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間,尤其是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中知識點的涉及范圍非常大,答案有很強的靈活性,如果學生沒有豐富的想象力和跳脫的思維,一些題目是得不到答案的。而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會在教師設置的教學情境中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地理的選修課本中會學到自然災害的發生與防治,尤其是一些常見的地震、沙塵暴、臺風、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都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和逃生技能,學會自救,鍛煉學生能的反應能力和面對災難的抗壓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
三、生活化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歸納整合與生活相關的地理素材,建立資源共享庫
學生對于地理學科不感興趣的一大原因就是學科知識太過復雜和繁瑣,專業術語過多,而教材可見的圖片、影像都明顯較少,學生的知識概念處于一知半解的模糊狀態。比如用語言給學生講U型谷、斷崖、山脊等,學生是無法理解的,做題中見到稍微有變化的就分辨不出來。需要教師搜集整合大量的圖片;而一些自然災害比如地震、海嘯、泥石流、洪水等的出現與破壞力可以用影像資料播放出來,讓學生有更直觀的了解。比如今年鄭州的洪水帶來的破壞以及對當地人民生活的影響都是地理素材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場景,學生會有更想了解的欲望。教師搜集的圖片、影像、文字等資料可以在班級共享,學生自己搜集到的也可以分享,建立一個資源共享庫,豐富教學的地理素材。
2.進行生活化的課堂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力
優化課堂導入是課堂成功的一半,生動形象生活化的課堂導入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講到人口和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時,教師可以利用提問互動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問學生知道中國有多少人口嗎?/問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和城市化率以及對應的政策,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問題。而在人文地理中城市的布局結構也是部分學生不易理解的,可是如果創設教學情境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帶學生去近郊區的牧場看看,體驗一下牧場的運作和工作量,學生會發現畜牧業排布在近郊區是因為低價便宜、交通便利、運輸方便成本低,如果能考慮到對應的國家政策支持就是錦上添花的思維和答案了。現在生活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很多同學都有過旅游的經驗,不論是去欣賞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景觀,學生都能體會到自然的魅力,在自然地理中學生看到的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在沙漠上體驗到的晝夜溫差等都可以用地理知識進行解釋,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課堂導入,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會更投入到課堂教學中。
3.授課內容與生活內容相結合,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在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是慣用的教學方法,在地理教學中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概念可以用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來解決,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比如關于新疆氣溫變化的諺語早穿棉襖午穿紗,晚上圍抱火爐吃西瓜、一場秋雨一場寒、“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黃梅時節家家雨”等氣候諺語和經典詩詞對應的自然地理現象如何用地理知識解釋,引導學生思考,提高課堂參與度。
結語
生活化的地理教學模式豐富了地理教學方法,提高了地理教學質量,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生存技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中歸納整合地理素材,間資源共享庫;進行生活化的課堂導入,把授課內容與生活中內容結合起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是推進地理教學生活化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陳佩佩.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
[2]閆明月.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研究---以河南省濟源高級中學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
[3]熊小菊,廖春貴,胡寶清.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0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