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紅梅
摘要:分層教學是按照學生知識的學習,理解以及接受程度進行劃分,將他們劃分成不同的群體,之后制定層次化的教學內容與實施方案。學生不同,方案不同,滿足的學習需求不同,所起到的教學效果也不同。在素質教育的今天,義務教學的實施,采取的是平行班級的方式,不同學生需求不同,能力不同,所以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受用了,也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分層模式在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逐漸地凸顯。本文以初中語文為例,對分層模式在應用進行了具體探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分層模式;初中語文;科學運用
初中階段,學生突然進入到一個新的環境,學習相對較難的知識內容,他們從生理及心理上都是很不容易接受的,所以初中教學至關重要。分層模式應用中采取的層次化劃分的方式,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等級劃分,然后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保證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吻合。而且此種教學方式在應用中兼顧到了所有學生的需求,是真正從學生學習與身心需求入手的,這不僅強化了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也充分地展現了現代教育對于學生的尊重,這對于實現語文學科的高效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分層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重了學生的個性化差異
初中學生身心發展還處于不斷提升的階段,學生的思維及生理發育都不成熟,學習態度,個性化發展也都沒有養成,這就導致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較大,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方式無法很好地滿足所有學生在學習方面的需求。分層模式的應用,對學生進行了層次性的劃分,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與理解程度不同,而設計不同的授課內容,采取不同的引導方式,充分地體現了教學過程對學生個性化的尊重,對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推動了因材施教教學方式的實施
因材施教是新課標實施后的重要要求,這也是建立在對學生主體性尊重的基礎上形成與實施的,力圖為學生提供與其自身需求相吻合的學習資源。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下,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針對于中等學生的,對于優等生來說簡單,對于低等生來說困難,所以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并不好。而分層模式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層次,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會針對性地設計與實施相應的教學內容,按需教學,因材施教,最終的教學成效性必然會得到提升。
(3)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分層模式的應用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競爭變得不再過分地激烈,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獲取到了相應的學習內容,都得到了針對性的訓練與能力的培養,學習競爭是公平的了,相互之間的芥蒂也就減少,課堂氣氛得到了優化,學生獲取了更多的自主權利,學習的主動性逐漸地提升。而且分層模式的實施下,針對不同的層次所設計的教學目標也是不同的,設置的學習任務也不同,所以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也會提高。
二、分層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學生分層
首先,對學生進行全方面地了解。分層模式的實施最基礎的就是要對學生進行分層,而對學生分層如何做到科學有效,是首要考慮的問題。首先,全面了解學生就是從學生的智力因素出發,對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語文知識內涵的理解情況進行了解,并對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興趣,愛好進行掌握,對這些問題進行全方面地分析與了解之后,才能夠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劃分層次。劃分的層次主要分為優等,中等以及差等三個層次。而對于每一個層次還可以進行具體地劃分,比如寫作優等,語言表達優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實施更具針對性。
其次,對學生進行動態化的了解。學生與學生之間所體現出的差異性不同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變化的,會呈現出一個舊差異逐漸地縮小,新差異不斷加大的現象。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動態化地了解與檢測,可以對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差異性變化進行隨時獲取。而只有隨時隨地觀察學生的變化,對學生的動態問題進行分析,才能夠為教師教學方案的優化設計提供便利性,才能夠保證分層教學的科學開展。而且動態化的分析,方便教師對學生的差異性原因進行深入地探討,有的放矢地設計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地向高層次轉化。
(2)目標分層
在劃分完學生的層次之后,教師還需要對具體的教學目標進行層次劃分,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所實施的教學活動與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需求相吻合,才能夠使每一個學生面對相同的學習內容時,能力會得到相應的提升。比如,針對于同一篇文章,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所設計的教學目標則應該不同。以初中語文朱自清“春”為例,對于學困生來說教學目標應該是可以準確地朗讀課文,對課文的具體內容進行感知,把握作者的情感。同時可以體會擬人、比喻等手法的運用。對于中等生來說在差等生的基礎上對于作者在景物方面的描寫內容能夠重點地掌握,并掌握情景交融的寫作技巧。對于優等生來說體會文章的感情,對文章中精彩的語句,段落的深刻含義,并能夠細致地觀察景物,抓住特點描寫的重點。
(3)評價分層
評價在語文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科學有效的評價是對學習情況的精準反饋,可以對不同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知識掌握與吸收情況等進行充分地理解,方便教師對教學方案進行調整與優化。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的評價,可以讓學生獲取不一樣的收獲,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給學生提供學習的動力,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足夠的學習熱情,并保持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樂趣。因此,在具體的授課中,評價也應該分層,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有差異化的評價標準。
結語
綜上所述,分層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科學運用,應該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地摸索與探究,力圖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獲取樂趣,收獲體驗與成功,體會知識學習的趣味,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語文學習中真正地得到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白雪.初中古詩詞教學中學生的人格培養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0):11-12.
[2]王濤.巧用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提升初中生的閱讀水平[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