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惠博
摘要:伴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小學教學模式日趨完善,但是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卻越來越多,也更加容易受到各種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所以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更加容易出現和激化。這就對小學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實際經驗出發,分析班主任工作中關注學生心理的必要性,隨后從開展心理普查工作、重視師生關系、班級管理優化、注重家校共育、采用多樣方法五個層面出發,分析小學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浪潮的推動下,國家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滿足社會對教育者的需求,而且隨著社會生活形式的豐富,在重視學生認知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情感教育,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如此才能保證學生實現高效學習的同時,獲得心理上的健康發展與成長。因此,小學班主任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制定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教學計劃,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
一、班主任工作中關注學生心理的必要性
小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社會經驗,語言表達能力也較差,在遇到問題時往往會選擇沉默,有的外向的學生則會選擇向老師訴說和求助。遇到問題時,學生如果不能及時解決,有些事情就會給學生留下陰影,使他們以后都處于痛苦之中。同學們大部分時間在學校,有的事學生回家后不敢告訴家長。而且現階段家長大多是雙職工,工作忙,很難看到學生有一點小小的變化,特別是在學校里,假如班主任也不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就變得非常焦躁。小學階段是學生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此時不能正確對待,學生將來可能會性格偏激,長大后可能出現過激行為,甚至犯罪。所以,班主任工作中提高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視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夠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和開導,讓學生擁有快樂的童年,也會奠定學生一生的健康成長!
二、小學班主任工作中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1.開展心理普查工作,了解學生心理狀況
要保持學生的心理健康,緩解他們的焦慮,除了要制定正確的方法外,還要注意觀察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為更好地認識學生目前的心理狀況,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小學班主任應定期開展心理普查工作,對學生進行交談、慰問等,盡量避免學生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應將重點放在一些家庭條件比較特殊或身體有一定缺陷的學生群體,因為這些學生群體更有可能出現心理問題,需要班主任給予積極的心理指導,以耐心、溫柔的態度來了解學生的情況,及時處理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
2.重視師生關系,獲取學生信任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緩解學生心理問題,需要班主任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所以如何認識學生的情感特征,協調其在學習過程中的情緒變化,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這需要學生對班主任有一定的信任,也需要學生愿意跟隨班主任的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心態。小學班主任在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中應重視學生情緒的變化,尊重學生個性,理解并良好,以溫和的心態與學生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平時要注重保護學生的自尊,避免過分的責備和責備,嚴格按課時安排,使學生對班主任產生信任,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愿意向班主任敞開心扉,傾訴內心的負面情緒,班主任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計劃,幫助學生正確排解壓力,減輕憂慮情緒。
3.班級管理優化,學生健康成長
優化班級的管理,可以為學生的成長打造良好的環境,讓學生在健康的氛圍中茁壯成長。班級管理中,小學班主任要制定好管理制度,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班主任也可以為學生設置悄悄話郵箱。寫下他們心中的煩惱,將學生遇到的煩惱整理出來,可以在班會上以另一種不傷害同學的形式給同學解答。班主任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給學生們講解自己想要的答案。還可選擇選擇班級中細心樂于主任的學生作為班主任的助手,開解有心事的同學。學生之間交流方便,有的同學害羞,不好意思跟班主任說,而同學之間沒有障礙經過溝通交流也許就能化解內心的小煩惱。
4.注重家校共育,打造健康成長環境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對學生的心理發展有著最為直接和深刻的影響。良好的家庭氛圍能使學生心智健康成長,班主任與家長共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性格,為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家校共育過程中,小學班主任要與學生家長及時溝通,經常向家長反映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與同學老師的相處情況,學生家長也要及時和班主任就學生家里發生的事進行溝通。班主任可采取開家長會的方式讓學生家長來學校交流了解,從而更好地促進家校共育,創造健康成長的環境。
5.采用多樣方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傳統的心理教育模式中,班主任主要是叫學生到辦公室向學生進行說教。如果班主任一次兩次讓學生去的次數多了,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所以,小學班主任可在課堂上將心理教育的常識制作成小視頻供學生觀看。視頻形式表現直觀,學生喜歡看,在觀看過程中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班主任也可將學生在學校及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心理問題,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答。班主任會根據學生回答的問題評論學生,并讓學生知道如何做。班主任還可將心理衛生知識制作成動畫短片,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來觀看。學生可搜索自己所需視頻來觀看他們將遇到的問題,從而更好地去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總而言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管理。小學生還處在觀念形成的階段,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以使學生積極面對學習、生活,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因此,小學班主任應應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好榜樣,并不斷革新教育的觀念和方法,注重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如此才能夠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消除學生負面情緒,從而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奧會軍.讓陽光照耀學生心底——淺議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實施[J].文教資料,2019(12):153-154.
[2]陳琰.心育與德育的整合——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7(18):187-188.
[3]任麗.新形勢下小學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