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輝
摘要:高中生心理素質的優與劣,不僅直接影響自己的學業,也將時刻威脅學生的生命健康。高中班主任作為學生的大家長,也是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心靈導師,為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中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解決高中生身心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這是高中班主任教研過程的重要議題之一。本文將基于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為主題,通過高中班主任應具備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對策探索兩個方面研究,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參考性教學價值。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
在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研究中,高中班主任需要從自身心理教育水平的提高為最初出發,因為只有自己教育的思維意念上升到更高的教育維度,以及真正明確未來自身提高的心理教育水平的方向,才能更好地指導自身班主任管理的心理教育工作的行為做法的得當性、深入性與精準性。為此,本文從討論高中班主任應具備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上,明確自己應提升自我職業教學能力的方向,然后結合自己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經驗上,進一步討論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對策,從而解決相關學生心理健康危機,達到撥亂反正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的目的。
一、高中班主任應具備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高中班主任在實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必須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和明確提高自身心理教育水平的路徑,這樣才能得心應手地處理學生所出現的心理健康危機問題,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主動心理安全預防的能力。具體而言,高中班主任應該做到三個方面持續性精進。
第一,高中班主任具備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思維認識,將會助力自己面對現實工作問題,客觀地根據學生所出現的心理健康危機,做出適當、合理的干預措施。如:高中班主任提高自我教育站位,真正認識到一個全面的人、發展的人的重要意義。尤其,對于暫時落后的學困生上(學困生最易出現心理健康危機問題),不能以固定的眼光看待這一類學生的發展,而是應該真正了解學困生的問題,積極根據問題找到相關解決措施,從而引導學困生走出自己的內心困境,更好地形成積極向上、樂觀奮取的學習面貌。
第二,高中班主任要找到自己的職業幸福感。在如今形式主義、拿來主義、功利主義并存的多元價值觀風向下,如何找到自己的職業幸福感,不僅是堅持教育信仰,不忘初心的內在源動力,也是成為一個有積極情感、有向上追求、有育人之德老師的必答題,只有找到了自己的職業幸福感,才能促使自己不斷結合工作困境,助力自己不斷突破、創新性解決問題,這即推動了自我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也真正成為學生心理健康品質形成的最大保護傘。
第三,高中班主任要具有積極性教育行為。這即是強調高中班主任要迅速適應新的教育政策與學情變化,也是強調自身積極性行為的拓寬和有效,如:要樹立終身學習意識,能夠涉獵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營銷學、行為學等知識,隨著日積月累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跨學科思維,這樣將會更好地提高班級管理中自我心理教育干預與疏導的有效性。再如,積極性行為也是代表自己行為所帶給他人的“舒適感”,在與學生交往過程中,要改變傳統主導性談話方式或者嚴師出高徒的教育觀念,因為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高中班主任的溫柔以待,能夠基于民主、平等、尊重、和諧的原則下,與學生建立良性的對話窗口,這樣不僅助力高中班主任動態化掌握不同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也將促使部分學生能夠有勇氣、有意愿的向自己的老師說出自己的內心困惑,最終自然利于高中班主任的心理疏導措施的及時性與精準性。
二、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對策探索
1.心理健康教育之談話法
在高中班主任心理教育對策中,談話法可以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心理輔導途徑,雖然談話法是通過師生有益對話,從而達到解決個別學生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但是,談話法最難易掌握的心理輔導方法之一,這不僅要求高中班主任結合學生實際心理問題,還要講究談話的尺度性、啟迪性、說理性,最終才能達到理想的談話效果。所以談話法是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與反復練習才能習得的專業技能。為此,高中班主任應該把握談話法的三要素,第一,賞識性,基于發現不同學生性格的特性與閃光點,進而鼓勵中、贊美性開展一次輕松、愉快的談話,最終達到自我談話的目的性。第二,同理心。要代入不同學生的心理視角,不能以成人思維判斷一個問題的對與錯、好與壞,而是以同理心的談話原則,與學生達成談話的共識感,從而與學生一起去分析問題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以此達到真正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第三,動態性。談話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動態發展的談話過程,應該根據談話對象的發展變化上,及時跟進和進一步深入談話,從而才能保證談話對象真正走出自己的內心困境。
2.心理健康教育之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作為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這是一種順應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需求和潛移默化的心理輔導策略。如:對于存在自閉、自卑心理的學生,那么班主任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促使學生參與到集體活動中,這樣通過集體活動的頻繁交流和自我角色表達過程中,將會促使學生內心走向樂觀與外向。再如,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可以舉行“德育類”“劇本類”的角色扮演活動,由班主任創編一個劇本,然后組織學生去扮演不同的角色,從扮演過程中去深入了解人物行為的好與壞,從而真正從角色扮演活動中引導學生向好向上。在此期間,班主任還可以設置不同的榮譽稱號與小獎品,如:表演小達人、進步新人獎、入木三分獎等等。這樣將會激發學生更強的參與動機,從而在角色扮演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輔導措施,保證不同學生從中獲得成長的喜悅感,以此實現活動育人、活動教人的目的。
總而言之,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項系統、復雜的教育工程,更是一門博大精深、涉獵較廣的綜合學科,所以高中班主任必須樹立終身學習意識,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從而才能創新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疏導措施,以此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王發春.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入[J].新課程,2020(42):226.
[2]王瑾瑜.高中班主任積極心理學教育策略[J].湖南教育(D版),2020(08):24-25.
[3]劉愛紅.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