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秀云
摘要:由于學校與學生對舞蹈學習的理解不夠深刻,舞蹈教學遇到發展的平津。在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感到很吃力,但還是無法扭轉教學效率和積極性低下的局面,這成為擺在舞蹈教師面前以待解決的一個課題。
關鍵詞:創新;思政;經驗;實踐
中職舞蹈專業學生肩負著傳承舞蹈文化和傳播舞蹈文化的重任,熟悉掌握舞蹈基礎知識及專業技能是中職舞蹈專業學生的基本職責,但如何樹立優秀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應該得到重視。針對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結構特點,需要加強對中職舞蹈專業學生的思政教育課程的重視,引導教育學生思想政治水平充分滿足未來社會角色的需求。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充分挖掘中職生舞蹈專業課程中的重要育人要素,推進舞蹈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藝術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提升舞蹈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中職教育舞蹈思政課的必要性
中職舞蹈專業的學生,普遍來說對專業課的熱情比文化課的熱情高,特別是傳統思政課枯燥乏味,導致學生對思政課的熱情遠遠低于專業課。因為對思政課的不重視、不上心,部分學生紛紛出現了政治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感不高,職業道德素養達不到要求,缺乏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等多種問題。
如何結合舞蹈專業學生較強的感知能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需要重視起來的課題。要在中職舞蹈專業學生中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教育,就必須充分利用學生對專業課的高度集中及較高的興趣,潛移默化地在其所學的專業課程中多種形式融入傳統文化傳承、思維構建以及愛國情懷等思政內容,進而逐步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樹立較好地道德觀念,提高舞蹈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
二、中職舞蹈思政課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對思政課重視不足
中職舞蹈專業的學生普遍學習偏科,對思政課重視程度不足,更是缺乏興趣,認可思政課可有可無,這就導致大部分學生沒有明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信仰,缺乏參與政治的積極性,缺乏良好的政治敏感性。
(二)對思政課認識不足
舞蹈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以藝術無國界的理念為原則,吸取世界各地特別是西方的舞蹈理論,對我國的歷史及政治理論知識學習了解的較少,這就容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過度崇拜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弊端,學生缺乏對中國歷史的尊重和了解,缺乏歷史使命感,過度重視自我。
(三)傳統思政課效果不佳
中職舞蹈專業的學生對傳統的思政課興趣不大,只求考試過關即可,對思政課的內容并未認真思考。同時,傳統的思政課因講授內容相較于專業課更顯得無趣和枯燥乏味,面對反映平平的學生,教師也容易陷入照本宣科的怪圈。
三、思政教學整改措施
近幾年,中職學校逐漸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制定有效的方式途徑改變傳統思政課程,積極探索在專業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推進思政教育的全面實行,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高度和職業道德素養。
(一)提高思政課的重視度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其與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養成、政治觀念的樹立以及意志品質的熏陶聯系緊密,是對學生素質進行全面培養的有效手段。首先是學校及教師要在思想上對思政教育工作給予重視,轉變傳統思政課的平板教學,將舞蹈教學充分融入思政教育內容,使舞蹈教學與思政教育相互滲透,有效融合。同時加強師資、教學設備等方面的投入,進而使得課程思政建設能夠得到良好建設,保障思政課的質量。另外,班主任還需要定期開展思政與專業融合的主題班會,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高度。并且舞蹈類專業的學生組織還需要定期組織相關的活動,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良好的思政范圍,進而能夠將所學的思政知識漸漸融入到生活當中,保障學生思想政治高度的提升。
(二)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
中職舞蹈類教師在制定思政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舞蹈專業知識與思政價值之間的聯系,并進行緊密融合,將專業知識教學、情感教學作為基礎,通過思政教育提升教學層次,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觀,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形成良好的人格,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積極作用,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高度。舞蹈通過肢體動作的藝術性為學生樹立美的形象,是傳播美的一種重要方式。在舞蹈理論知識的普及中,以舞蹈審美的發展歷程為主線,幫助學生認識事物中的真、善、美和假、惡、丑,最終達到美的熏陶和教育。與此同時,我國的歷史文化、國家發展歷程也應得到詳細的了解掌握,通過相應的舞蹈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充分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了解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培養良好的愛國情懷。
(三)打破傳統思政課模式
授課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加強與改進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的一味模仿式舞蹈教學模式,積極采用問題探究式與訓練實踐式等教學方法來促進思政課程的建設,以問題驅動、實踐創新來切實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可以在課程或演出中積極地滲透思政教育理念,通過了解舞蹈背景、傳達的情感及需要表現的形式等方式充分挖掘其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優勢和思政元素。同時,教師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應認真分析學情特點,因材施教,在考試方面采用全面立體的評價方式,利用多媒體、網絡平臺以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學校評價、社會實踐評價等多維度方式進行評價,形成科學的評價機制,使學生在傳承中弘揚民族精神,在弘揚中堅定文化自信,在新時代發展格局下不斷拓展舞蹈教學的“思政”新境界,在學習考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努力達到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塑造的三維統一,為培養知行合一、德藝雙馨的舞蹈基礎教育師資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與舞蹈教學之間是一種共生關系,兩者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在科學與藝術的指導下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以及社會實踐等方面有一個全面深入的認識,在舞蹈教學活動過程中能夠真正學有所獲,能更好地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具有創新精神和時代特色、有理想信念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任芬.淺談中職學校的舞蹈教學與素質教育[J].吉林教育,2010(13).
[2]曹怡.淺談中職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純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J].考試與評價,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