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扣云
摘要:數學學科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和基礎學科,與生活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在新課改背景下,提出了要更加注重提高小學生的生活化學習能力,使數學教學與生活教學形成更強的貼合性,有助于激發數學學習情感,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能力。但目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現狀而言,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需要加強對相關問題的研究來完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現狀與策略
1.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現狀
1.1教學方式流于形式
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有一部分教師雖然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但卻對生活化教學內涵的理解缺乏深度,使生活化教學流于形式,這種教育模式與新課改要求的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深度教學的方針缺乏匹配度[1]。此外,還有一部分教師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課堂教學環節過多地引入生活內容,但卻對學生的關注點有所忽視,也缺乏利用生活元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意識,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僅將關注點放在生活層面,卻忽略了將生活內容與數學問題進行有機融合,這反而增加了數學問題的學習難度,也降低了學生的求知欲,降低了數學學習的效率。
1.2教師對生活化教學認識不準確
教師是課程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的認識直接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現下很多的小學數學教師對于生活化教學的認識還停留在淺顯層面,對于生活化教學實質把握不準。有很多教師認為生活化教學很難維持課堂秩序,容易耽誤課堂進度,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沒有必要的。還有一部分教師,認為生活化的教學可以解決任何難點,因此將生活問題、生活現象貫穿于課程教學始終,并在各個教學環節當中都落實生活化。這兩種教學觀念顯然是錯誤的,前者忽視了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后者沒有準確把握好應用生活化教學的“度”,反而會影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有效認識。此外還有一部分教師應用生活化教學的能力不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看似運用了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但卻并沒有起到實際的教學效果,教學僅僅停留在多多引用生活例子,并沒有掌握生活化教學的應用精髓。
2.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問題解決策略
2.1深入教學引導,避免流于形式
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學習應立足于生活,立足于實際學情,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教學模式,以此為學生打造一個生活化的學習體系[2]。教師應注意在創設生活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做到適度,保證數學知識中既要涵蓋生活內容,也仍需注意要以數學知識為重點內容。教師應將數學問題進行分解,將問題的核心部分呈現給學生,并將這部分內容與生活情境進行融合,這會使學生找準學習主題,便于學生根據生活內容理解數學的核心問題。尤其是對于數學應用問題的教學,通常問題中都會涵蓋較多的信息點,但并非每個信息都是核心內容,有一部分信息內容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而故意設置的“障礙”,教師應培養學生善于尋找數學問題中的關鍵詞,同時也應學會排除問題中的一些干擾內容,然后將問題中的核心部分進行生活化理解,這自然會降低應用問題的理解難度,也會激發學生的數學情感,使學生能夠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價值。
2.2加強對生活化教學的認識
首先,要認識數學生活化的“程度”,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并不是越多越好,必須要有合適的“度”,若是在整個課堂教學中,都是關于日常生活的數學問題,很容易導致數學教學意味不濃,從而出現本末倒置的教學現象,因此教師能夠準確地把握數學生活化的“程度”,在最恰當的時機引入生活化教學內容,這是教師對生活化數學科學認識的體現。其次,要認識數學生活化的“深度”,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并不是簡單地引入生活問題或生活現象,有效的生活化教學應該引導學生用生活的眼光去看待數學問題,并構建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思維模型,這樣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幫助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學習的樂趣,推動學生數學終身發展。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加強生活化教學方式,有效將生活化元素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自發自覺地進行數學學習,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和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宋利軍. 農村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 考試周刊,2021(56):82-83.
[2] 常連平. 在生活中尋找數學 ——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J]. 新課程,2021(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