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秀蘭
摘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經常讓學生背誦、寫、朗讀。這些形式沒有實用價值,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及時整合創新理念,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減輕學生負擔,使學生更熟練地掌握英語知識。
關鍵詞:“雙減”;高中英語;有效策略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已經跟不上新時代的發展。有些老師盲目地讓學生背課文,無法理解課文的意思,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其英語學習水平難以提高。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意識,在教學中采用更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一、創新教學內容和形式
每一節課的教學時間都是有限的,教師要想充分利用并使學生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識,需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教學準備,對要講授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點進行梳理,針對重點、難點選擇科學教學方法給學生進行講解。教師可以通過在備課時詳細介紹每個單元對應的背景知識,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其次,教師可以給學生拓展課本外的知識,使學習不止局限于書本中,滿足學生求知欲。例如,教師在講解長難句時,對難懂的語法知識和單詞進行重點分析和講解,可以設計一道相關的習題將所學知識串連,既能學習知識還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解決傳統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難題,有效防止讓學生去死記硬背,提高學生理解能力的同時,減輕學習負擔,還可以保障提高教學質量,充分發揮出課堂教學的作用性。
二、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逐漸步入人們日常生活當中,也成為實施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手段。多媒體教學設備有著豐富的知識,被各大院校廣泛應用于教學當中并取得良好成效。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一成不變的教學體系,將英語知識通過圖片、音樂、視頻等,為課堂教學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例如,在對學生進行口語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可以通過播放相關影像或音頻,讓學生模仿專業的英語讀音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教師還可以積極開展英語口語教學活動,使全部學生主動參加,設計英文主題演講競賽、英文舞臺劇等,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三、加強師生互動頻率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扮演一個高高在上的形象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地位,不會主動學習且對教師產生畏懼和疏遠,師生關系一直是影響教學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教師需從本身做檢討,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了解和走進學生,對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創新教學方法,并與時俱進學習新時代教育體制,使學生更好地接收知識,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時候及時引導,學會聆聽學生心理,做好教學工作。首先,教師是學生的家長也是學生的朋友,只有以平等的身份接近學生才能獲得更多的反饋。在教學中教師不單單做到知識的傳授,同時,教師需了解每個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合作學習,加強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例如,在學習單詞accomplishment和accomplish時,可以通過例句“Today I will do what others won’t,so tomorrow I can accomplish what others can’t. —Jerry Rice” “A limiting factor is one which stands in the way of accomplishment of a desired objective.”對單詞所代表的意思進行分析。在舉例的時候,教師可利用已學的單詞過短句進行造句,鍛煉學生應用能力。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不一樣,教師尊重學生,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更應該給予更多的鼓勵和幫助,在溝通中發現問題并正確引導,減輕學習困難的學生負擔,學習成績的好壞并不能說明一個問題,要學會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自信心,學會因材施教,有的學生只是對于試卷有排斥心理或者筆試成績不好,但英語口語能力要強很多,結合學生自身學習特點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使學生更好地發展。
四、注重教學引導
高中英語教學活動開展的核心關鍵,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并非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師需要注重教學引導作用發揮,應用學科特點突顯學生價值培育,真正的實踐教書育人的原則。學生要成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關注的中心,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直觀反映課堂的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必須從根本上注重學生學習狀態構建,能夠實現良性循環。從深層次探究知識的核心價值,能夠有效地轉換教學方向,突顯出更為優質的核心素養培育標準。基于立德樹人教學的意義化策略是指向精神層面的,也就是說,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需要學生實現學科知識的積累,同時需要更好地了解理解自己,豐富自身的精神生活。
五、教師要有清晰的認知觀念
課程意識需要教師率先形成認知觀念,對于所教授課程秉持清晰明確的觀點態度,依照自我正確的理解進行學科講解。所以,教師的作用并非單純地進行書本內容講解,而是本身有明確合理的教學策略,對課程規劃安排都有獨到的見解,展現高水準的課程意識,進-一-步展現課程教學的高度。知識內容的整體化特征是相對的,要求學科教師依據正確的課程意識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對知識內容的高效整合,能夠有效地規避學科知識孤立現象,逐步將知識內容進行轉化,從而貼合減負增效目標。從學生日常知識積累的層面進行考慮,整體可以概括為“組織"性特點。依據課程層面進行分析,整體團可以認知為“統整”。具體而言,當前英語學科的課程統整,就是將學科中相關知識點進行關聯,構建不同知識內容之間的橋梁,在學科知識講解過程中滲透日常生活,充分達到英語課堂的減負增效。
六、結語
高水平的英語可以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因此,必須加強學生的英語能力,以適應新社會的發展,成為國際化的人才。學生還需要在教學中積極配合老師,隨著時間的推移積累知識點和單詞句子,平時多看英語電影,養成獨立學習英語的習慣,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并學會調整學習態度,減輕學習負擔,使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謝紅新.以高層次思維促進教學減負增效[J].教育家.20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