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梅
摘要:學校體育是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指導與幫助學生進行科學的鍛煉,掌握正確的運動技能,增強學生體質健康,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然而,由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均衡,農村小學的體育教學條件雖然已經逐步好轉,但體育教學條件落后、形式單一、師資不足、內容枯燥等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分析當前小學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產生的原因,探討其解決路徑,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農村;小學;體育;教學
一、農村小學體育現狀調查
(一)體育經費投入不足
我國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教育,但由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地區間的不平衡,農村地區的教育經費投入較少,導致了農村小學經費投入不足,基礎建設相對滯后,辦學條件相對較差等問題。缺乏經費的投入,也會導致很多農村小學缺乏必要的專用運動場所,出現器材年久失修、數量缺少或破舊嚴重,無法滿足學生正常使用的情況。這些都會影響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還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這些潛在的危險對于體育教師的教學熱情和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會起到阻礙作用。
(二)師資隊伍缺乏嚴重
農村小學體育教育師資配置相對薄弱。農村地區整體來說,教師隊伍缺乏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又因為對體育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導致體育學科在學校的地位低下,出現了體育教師嚴重不足的現象,甚至一些學校完全沒有配備專職體育教師,體育課程全部由其他學科的教師、管理人員、后勤人員兼任,這些兼任體育課程的教職員工未經過系統的體育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訓練,勢必難以促進農村地區小學體育事業的發展,對學生的身心健康、人格養成與全面發展非常不利。從相關研究中發現,農村小學體育師資力量明顯不能滿足學校體育事業發展與改革的需要。
(三)教學方法單一落后
農村小學體育教學課時相對較少,還常常讓位于其他主課課程學習。教師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單一,基本僅限于田徑類項目和單一的球類項目,球類項目的開展也是依據各學校現有的球場而定。如果學校沒有任何球類運動設施,課堂教學內容就基本限于跑步、跳繩、競走等項目。大多數體育教師受落后的硬件條件所限制,思想相對保守,不思改進,禁錮于以前的教學習慣而多少年沒有改變。
二、農村地區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有效策略
結合我國農村地區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之后,便可以有效地制定出專門針對農村地區小學體育教學工作開展的有效策略,縮短我國農村地區的小學體育教學與城市地區的差距。結合實踐經驗,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小學體育教學策略的制定。
(一)在農村地區大力推進體育教學的改革
農村地區體育教學模式和理念都較為落后,而這卻恰恰是確保體育教學方向正確性和有效性的關鍵性因素。因此,推進農村地區小學體育教學制度的改革,有利于為農村地區小學體育教學的發展提供正確的思想指導,同時也可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得到有效提升。隨著現代化教育理念在我國教育領域的不斷深化,在農村地區重視和加強現代化教育理念的作用,可以使我國農村地區小學體育教學不斷與我國最先進的體育教學模式靠攏。對此教師應對在農村地區的學生和家長傳播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同時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比如,學校可以定期開展針對體育教師的教學模式培訓課程,以提升教師對現代化教學理念的認識,提升農村地區體育教學的軟實力,從而使教師將現代化的體育理念傳播給每一位農村地區的小學生;學校還可加強與發達地區學校之間的學術交流活動,使農村地區的體育教師學習到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在思想上與發達地區保持高度一致。
(二)農村地區政府發揮積極作用
農村地區的小學應加強與當地政府之間的溝通,政府可發揮自身的宏觀調控作用,為農村學校積極爭取到教育經費,用以改善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通過政府對農村地區小學體育教學經費的投入,可以使學校建設起現代化的體育場地,為田徑體育項目的開展創造良好的場地條件。同時,籃球和足球相關體育器材的購置,也能使參與到體育活動中的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可以促進現代化的體育教學工作得以有效開展。
(三)重視體育名人的影響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都會對成年人有一種天然的崇拜心理,尤其是在某方面有所建樹的名人。因此,教師可以抓住小學生這一心理,借助體育名人的影響力,開展相應的體育教學工作。我國作為奧運會的奪金大國,培養了許多運動健兒,教師可以以這些奧運冠軍為范本開展體育教學工作,使學生認識到優秀的體育技能可以為國爭光,也可以實現自身的價值,培養學生對體育的學習熱情,也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懷。比如,在田徑項目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我國110米欄項目的“飛人”——劉翔的事例來開展教學工作。他是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黃種人,是我國的驕傲。教師可對劉翔奪冠之路上的艱辛向學生闡述,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冠軍的來之不易,也可以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在這樣的名人效應影響下,學生可以加深對田徑項目的了解,自愿投身于這項體育項目的學習之中。
(四)體育競賽的開展
小學生雖然年齡尚小,但大多數內心有著強烈的競爭意識。學生會渴望在任何他們所能觸及的領域一展本領,取得大家的關注。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強烈的好勝心理,在班級、校園內部乃至校際舉辦體育競賽活動。通過體育競賽活動的開展,吸引學生廣泛而踴躍地報名參與其中。為了在比賽中取得良好成績,小學生往往會在體育課上積極與教師探討技術要點,與教師形成良性互動,產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在課下積極主動地進行所報項目的訓練,以期在比賽中保持最佳狀態并取得良好成績。通過體育競賽教學模式的開展,教師便可以有效使學生對體育學科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有效提升體育教師的教學成果。
三、結語
我國農村地區的小學體育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急需教師和學校進行教學理念和教學設備的提升和改革。因此,政府和學校應加大對體育教學經費的投入,注重提升農村地區小學體育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使農村地區小學體育教學的軟硬實力得到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姬小柱.農村小學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10):60.
[2]李雪.淺談農村小學體育課堂的高效性[J].學苑教育,2019(0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