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華杰


摘? 要:目的? 比較不同濃度羅哌卡因對于分娩鎮痛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新泰市人民醫院婦產科分娩并接受分娩鎮痛的10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產婦選擇0.125%的羅哌卡因進行鎮痛;觀察組產婦選擇0.15%的羅哌卡因進行鎮痛,比較兩組的鎮痛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兩組產婦麻醉30 min、60 min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評分均明顯低于麻醉前,且觀察組產婦麻醉30 min、60 min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不同濃度的羅哌卡因鎮痛效果均較好,但0.15%的羅哌卡因鎮痛效果更佳,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高,臨床應用時需要結合具體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
關鍵詞:羅哌卡因;不同濃度;分娩鎮痛;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971+.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3-0129-02
在疼痛指數排行榜上,灼傷疼痛感最強,排在首位,其次為產婦的分娩疼痛。產婦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的疼痛,其疼痛感與10根肋骨同時斷掉的疼痛感一致,而疼痛感太強容易使產婦產生體力不支、昏厥等情況[1]。臨床上多選用的剖宮產術雖能降低孕婦的生產風險,但該手術有較強的傷害性,導致產后恢復有一定的風險。因此,如何降低產婦的分娩疼痛成為臨床具有研究意義的課題。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鎮痛藥物的應用逐漸增多,應用技術越來越成熟,部分藥物的心臟毒性較小,不僅能夠緩解產婦的痛苦,同時還可以提升鎮痛的安全性[2]。本研究對比分析不同濃度的羅哌卡因對于分娩鎮痛的效果及價值,以期為后期的臨床應用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新泰市人民醫院婦產科分娩且接受分娩鎮痛的10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產婦中,年齡22~31歲,平均年齡(27.59±1.26)歲;體質量48~83 kg,平均體質量(68.27±8.23)kg;妊娠周期38~41周,平均妊娠周期(40.38±1.25)周;初產婦34例,經產婦16例。觀察組產婦中,年齡21~32歲,平均年齡(27.46±1.34)歲;體質量49~82 kg,平均體質量(67.82±9.16)kg;妊娠周期38~42周,平均妊娠周期(40.27±1.27)周;初產婦33例,經產婦17例。兩組產婦的年齡、體質量及妊娠周期等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接受分娩鎮痛;②配合度良好;③知情并簽署研究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患有嚴重器質性疾病的患者;②有認知和精神障礙的患者;③對羅哌卡因過敏的患者。
1.3? 方法
產婦在開三指后實施開放靜脈通路。對照組產婦采取左側臥位,在腰椎3~4間隙實施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頭端置入硬膜外導管,給予0.125%的羅哌卡因(生產企業: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107)5 mL注射,5 min后觀察產婦的麻醉情況,若無全脊髓麻醉情況后追加8 mL,進行局部麻醉,30 min后鏈接硬膜外導管,實施自控鎮痛,劑量為4 mL/h。觀察組產婦給予0.15%濃度的羅哌卡因(生產企業: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107),用法與初始用量與對照組相同。5 min后觀察產婦的麻醉情況,若無全脊髓麻醉情況后追加8 mL,進行局部麻醉,30 min后鏈接硬膜外導管,實施自控鎮痛,劑量為4 mL/h。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不同時間段的鎮痛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①鎮痛效果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進行不同時期(麻醉前、麻醉30 min、60 min)的疼痛界定,VAS評分為0分表示無痛;<3分表示有輕微疼痛但能夠忍受;4~6分表示疼痛,影響睡眠但還可以忍受,7~10分表示具有強烈的痛感,無法飲食與睡眠。②觀察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低血壓、瘙癢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惡心例數+低血壓例數+瘙癢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不同時間段鎮痛效果比較
麻醉前,兩組產婦VAS評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麻醉30 min、60 min的VAS評分均明顯低于麻醉前,且觀察組產婦麻醉30 min、60 min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婦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醫療水平的進步,人們對生產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也期望著可以依靠醫療技術的發展減輕分娩的痛苦[4]。在剖宮產手術中,主要采用硬膜外麻醉鎮痛方式。在分娩鎮痛過程中,由于疼痛感太強,常會導致產婦心情起伏較大,鎮痛藥物的作用需要足夠強、足夠快,才能減少生產風險。
羅哌卡因屬于酰胺類的長效麻醉藥,安全性較高,目前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神經外科和婦產外科手術麻醉中[6],但不同濃度的羅哌卡因麻醉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有一定差異,因此探究不同濃度的羅哌卡因對分娩鎮痛的臨床效果具有現實意義。該藥的鎮痛原理為:通過阻礙神經興奮傳導流程抑制人體鈉離子的流動,進而阻礙神經興奮的進程。但需要注意的是,羅哌卡因強勁的鎮痛作用也會對產婦的心臟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導致心臟收縮力異常以及傳導異常,增加產婦生產過程中的不穩定因素,不利于安全生產[7]。
本研究結果可見,觀察組產婦麻醉30 min、60 min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使用0.15%濃度的羅哌卡因進行分娩鎮痛能夠有效增強鎮痛效果,使產婦在生產過程中保持體力,但同時也會加大產婦麻醉后不良反應出現的概率,不符合安全生產的預期。低濃度羅哌卡因在鎮痛效果上略差,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要低于高濃度羅哌卡因。因此,在今后的分娩鎮痛過程中,醫護人員需要根據產婦的個人需求以及身體情況合理選擇適當濃度的羅哌卡因,以此保證產婦與新生兒的安全。
綜上所述,不同濃度的羅哌卡因鎮痛效果均較好,但0.15%的羅哌卡因鎮痛效果更佳,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高,臨床應用時需要結合具體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
參考文獻
[1]劉鳳娟,王華,歐藝.鹽酸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應用于腰硬聯合麻醉對分娩鎮痛的效果[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1(01):171-172.
[2]范心怡.分娩監護鎮痛系統和硬膜外麻醉在足月初產婦分娩過程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中外醫學研究,2021,19(1):146-148.
[3]孫妮,王海燕,劉堯.探討第三產程使用氣囊腹壓帶預防分娩鎮痛產婦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J].貴州醫藥,2020,44(12):1930-1931.
[4]羅樹志,李倩倩,趙繼麗,等.硬膜外分娩鎮痛中基于鎮痛評分調控鎮痛藥物劑量臨床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20,60(36):49-51.
[5]張毅,李任國,馮彥紅,等.羅哌卡因和舒芬太尼腰-硬聯合對于分娩鎮痛在潛伏期與活躍期效果的比較[J].基礎醫學與臨床,2020,40(05):692-695.
[6]白建華,張興輝.GT-4A導樂分娩鎮痛儀與互動式穴位按摩配合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產程與疼痛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12):24-26.
[7]蔣麗艷.硬膜外阻滯麻醉鎮痛分娩與靜脈小劑量杜冷丁和安定鎮痛分娩的臨床比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95):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