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濤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雙減政策的實施使得各門課程的教學形式都在發生改變。就小學教育來講,雙減政策的目的是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促進學生德育發展,實現各個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而促進學生成績與素質的全面發展。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實現減負提質呢?這是本文需要重點探討的話題。
關鍵詞:雙減政策;教學質量;學習能力;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學的質量是新課改下對于學科教學的重要要求,這也是貫徹教育部學生減負工作的職責所在。但是在雙減背景下,有些問題是我們所不能夠忽略的,那就是學生面臨著升學考試的壓力,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擔心學生課業負擔減輕了,會不會影響學生們的學習效果,所以在減負這個問題上從實際落實上來看并不理想。新時期教育提出雙減政策,使學科教學不能夠搞之前的題海戰術,需要結合雙減政策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取恰當舉措來推動教學的各個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切實減輕學生負擔。
一、雙減背景下的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教學質量是立德樹人的本質要求,是社會的關注點,是學校的發展、教師發展的重要支撐,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拋開質量談教育,這時雙減政策出臺的目的所在。因此,雙減政策背景下,我們的教學不能為了減負而減負,而是要在減負的同時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所以雙減政策背景下,我們的教學也應該根據政策要求堅持一定的原則,即雙減背景下教學質量的提升要堅持四個原則:德育為先,課堂教學與德育融合的原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課堂的原則;深度教學,發展學生學科素養的原則;先抓習慣再談成績的原則;只有堅持這四個原則,才能保證雙減政策的落實一實現。
二、雙減背景下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一)加強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1.培養學習的內驅力。學生缺乏學習內驅力、被動學習的現象普遍存在,根源在于德育的缺失,教學中不重視德育。很多學生缺乏信仰,對學習沒有興趣,學習上做表面文章,思想陣地被手機、游戲、網絡占領。我們要堅守課堂陣地、思想德育陣地,在課堂中、在學生的日常點滴中,抓住德育契機,遵循德育原則,防止德育懸空灌輸,對學生進行接地氣的德育。當然,我們也要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形成德育的合力。一萬次灌輸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學生有了學習的內驅力,我們的教學將會事半功倍。
2.培養學習的毅力。學生學習憑個人感覺,隨性學習,沒有鍥而不舍的精神。面對學習上的困難,缺乏釘釘子的精神,畏難發愁,甚至放任自己,得過且過。人都有個共性,最被動最反感的事情是不感興趣、沒有用的事;能自覺持續地去堅持的事是感興趣的事、有用的事。我們要想法把學習變成有趣的事,無論是優秀的學生還是學習困難的學生,最好的思路就是因材施教,提不同的要求,及時反饋評價講評、激勵,讓不同的學生從努力中找到幸福感和成就感,讓學生感到每一節課都是不斷進步的自我,讓學生的幸福體驗轉化為滴水穿石的學習行為和習慣。
3.培養學習能力。學生普遍存在:對知識的來龍去脈、前后知識間的聯系、知識間的轉換等知識的本質達不到深度理解的要求;知識結構不完善、基本技能欠缺;缺乏學科思想和學科思維;對問題情境的閱讀、理解、挖掘、探究、聯想、加工、轉換、遷移等能力不足的現象。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我們的教。不少教師對學科教學應追求的學科素養缺乏研究,教學目標不精準、教學情境、教學資源的選取不合理,教學措施不到位,課堂上沒有達成深度理解和學習致用的學習目標。因些,我們必須要在課前深度備課、課堂深度教學上下功夫,堅決摒棄課內不足課外補的錯誤思想,把課堂當成培養學生能力的主陣地。
4.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提高學習質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啟潤和美人生的必然要求,更是學生發展的關鍵素養。面臨時間規范、在校學習時間短,課外時間長;教師事物性工作煩雜;備課、教學工作壓力大的背景下,學生自我管理意識的培養就顯的更為重要。學生有了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學生在學習上就會有計劃,就會主動回顧鞏固、主動改錯;學生在課堂上、在學校的任何角落就會遵守秩序,教師才可能從全方位的日常管理中解放出來,才會有更多的精力用在備課和教學研究上。我們要很好地通過主題班會、日常管理滲透、家校合作機制,對學生進行自律意識的培養,充分利用在校車上、等校車的時間。通過學生的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習慣,使學生的精神生命得以成長。
(二)強化各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
1.精心備課。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關鍵在課堂,要充分利用課堂每一分鐘,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關鍵在備課。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每一位教師都要加強教學研究,深入研究解讀課標、分析教材、學生;理解梳理各學科、各單元的知識結構、學科思想和學科思維方法;精準確定好每單元、每課時的教學目標;圍繞目標精心選取學習情境、問題情境等教學資源;制定好教學策略;考慮好如何幫助學生對問題情境進行閱讀、理解、挖掘、探究、聯想、加工、轉換、遷移;通過哪些題讓學生遷移練習,考慮好如何反饋評價等。
2.高效課堂。課堂中,我們不僅要教,更要關注學生的學,關注學生是否在聽、是否在思考、是否理解了、是否悟出了什么、是否會用了。通過觀察、提問、激勵來激活學生、喚醒學生,讓學生能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通過課堂評價,及時反饋,及時調動學生、及時調整教學;通過典型練習,讓學生及時遷移運用,在做中體會、內化,在做中反思感悟,抓好課堂落實,使每節課都有收獲。
3.回顧強化。根據遺忘規律,課堂學到的知識會有部分遺忘是正常現象。課外是課堂的補充,我們要培養學生及時復習回顧、及時改錯查漏補缺的習慣;通過典型的作業練習讓學生強化應用。每節課都要進行課前檢測,課前檢測情況要及時與家長交流,通過家校合作機制,讓學生養成及時課后復習鞏固、認真練習強化的習慣,把課外可以利用的時間利用好。
結語
總的來說,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推行,學生在課后會擁有更多的私人時間。但從本質上來說,學生攝取知識的主要場地仍是課堂,要更好地提高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認識,就要從課堂入手,從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開始,用精心有效的教學啟潤學生,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