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清
摘要:學校與家庭的緊密聯(lián)系,是時代的要求和呼喚,也是學校教育學生的需要。沒有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努力,學生的教育是很難成功的。正確的家庭與學校的溝通,用一半的努力就能獲得雙倍的效果,無效的溝通不僅會阻礙學生的教育,而且會給教師的培訓和教學工作帶來不便。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掌握溝通技巧,學會主動、平和、多渠道、多模式地溝通,促進家校合作,支持學生發(fā)展。另外,對于很多中學生的家長來說,和孩子交流不好也是一個問題。本文以日常情境為基礎,以家庭治療理論為基礎的溝通方式,提出父母與子女的連貫溝通,以達到增進親子關系和諧的目的。
關鍵詞:溝通模式;家庭治療;家校溝通;表里一致
前言:
如果學校教育沒有家庭教育,或者僅僅是家庭教育沒有學校教育,就無法完成詳盡而復雜的培養(yǎng)人的任務。學校與家庭是最全面的教育。家長和學校要齊心協(xié)力,形成合作關系,對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一、家校合作的途徑
(一)與孩子正面溝通,側面了解家長
每位教師都希望自己所教的學生在學習和反思方面是積極的、進步的。由于教室就像一臺旋轉機器,每個孩子都是這臺機器的一部分,機器的運轉直接關系到各個部件的和諧共存。學生是家庭教育的半成品,是家庭教育的精華。學生是教育的直接目標,他們背后是許多有著豐富生活經(jīng)驗的家長,他們擁有獨立的生活環(huán)境和思想。所以,如果你想建立一個連貫、有正向心的班級群,你必須運用情境,根據(jù)學生的能力進行教學,了解班上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和喜好,關注孩子的自然行為,以及每個孩子背后的家庭條件。如有問題,可根據(jù)關鍵點及時“對癥下藥”,這樣才有針對性。課下、課堂教學、競賽活動都是與孩子交流的好機會。對某些比較淘氣的學生來說,最好的溝通方式是家訪。家訪前,家長們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杜絕“老師家訪就是告狀”的極端思想。最好要讓學生知道自己對他們的良苦用心,在這之后的教育效果往往就會事半功倍。
(二)與家長平和溝通,全面了解
和家長談話時,教師要沉著冷靜,認真溝通,介紹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充分訴說孩子的優(yōu)點。對父母來說,他們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一些家長不理解自己的孩子,不能用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他們不但不批評教育,而且還會加倍地感激或將錯誤傳遞給他人。想起上個學期的班級里,有一個男生在值勤時在一個在打掃衛(wèi)生的過程中,專門弄臟一個女生的課桌,然后另外一個男生看見了這件事,告訴了我。那時候,我并沒有把這件事公之于眾是因為顧著學生的面子。下課后,我打電話給他的父母,讓他們在周五的時候親自來學校一趟。和父母見面時,我先談起孩子最近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然后再給他們說了整個事情。家長說他們要回家去教育孩子。我原以為一切都結束了,結果他的父母在星期一告訴我,是另一個男孩討厭那個女生,于是請他的兒子幫忙弄臟她的課桌。然后,他在同學面前質(zhì)問了那男孩,在我能阻止他之前,他看起來很粗魯,想要揍他,我連忙護住那個男孩。在我們多次勸說后,家長們很不高興地離開了。
父母的行為是令人困惑的,但是作為一名教師,我不能忽視孩子的教育。后來,我又打電話聯(lián)系了家長,主要是從孩子的角度,希望家長可以和我一起幫孩子改正錯誤。這次交流比以前好多了,家長也說他們當時太沖動了。這個事件讓我深思:面對不利的溝通,教師要與家長多次真誠溝通,方法可以相應調(diào)整。一切交流都要求教師擁有誠懇、平和的態(tài)度,理解父母的心態(tài)。如果交流不合適,你可以找一個適當?shù)臅r間再次溝通,以避免造成不良后果,造成影響。
二、家長和孩子良溝通方式:
(一)表里一致的溝通
溝通是人與人交往的橋梁,溝通的方式也是每個人的人生姿態(tài)。溝通的需求和愿望是與生俱來的,溝通往往會影響他們的人際關系和生活質(zhì)量。表里一致是一個重要概念,是貫穿于薩蒂亞家庭治療模式理論建構的基本內(nèi)容。薩蒂亞把不好的溝通方法分成四類:取悅、責備、打斷和超級理智:取悅型的人會忽略自己,常常會說“這是我的錯”、“我希望你幸福”等;指責型的人常常無視別人,總是攻擊和批評,把責任推給別人。“都是你的錯”,“你做了什么?”那是他們的口頭禪;超級理智型的人是很客觀的。它們關心的是不是按規(guī)律行事,是否正確。它們總是避免個人或感情問題。他們告誡自己:“人們必須理智”,“不管付出多少代價,他們必須保持冷靜。”打斷型的人從來不會關注最重要的事情。它們習慣于打斷、干涉、不直接回答問題。表里一致性是薩蒂亞所說的溝通的目標,也就是一種考慮自身、他人和處境的溝通方式。高中生處在一個很曖昧的年齡階段,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基本特點是由半天真、半成熟向成熟過渡。此時此刻,一定要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一種良好的溝通方式,這不僅能指導孩子的成長,而且也為將來良好的親子關系打下基礎。
(二)真正做到“表里一致”
“表里一致”溝通意味著要認識到你所有的情緒,能夠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考慮別人的感受,以及考慮所處的環(huán)境。我們能夠以一種積極、開放的態(tài)度,在表里一致的行為和關系中接受和擁有自己的感受,而不加評判。表現(xiàn)出持續(xù)的交流讓你感覺到你是值得信任的,人們也愿意向你敞開心扉。在親子溝通模式中,我們也希望各自成為“表里一致”的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然后我們將發(fā)現(xiàn)以前大部分的不快都沒有。如果你準備好了表現(xiàn)出自己的一致性,孩子也會感到安全和自由。
有父母曾這樣對我說:“我的孩子昨晚跟我吵架,一夜之間沒回家。”“因為我對他發(fā)脾氣,所以在寒假期間兒子也不跟我說話。”通過這兩段話,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父母和孩子之間通常交流的方式不太好,孩子肯定有很多話要說,但他不知道怎么表達,所以他選擇不說,父母很好,很關心他們的孩子,但是因為溝通方式不好,無法達到溝通的效果。這樣下去,就會出現(xiàn)上面出現(xiàn)的兩種情況,所以。家長在與孩子進行溝通時,一定要做到表里一致,要讓自己和孩子都處于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中。
結束語:
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溝通方式,不僅有助于中學生度過人生的關鍵時期,也有利于整個家庭氣氛。但愿我們的高中生家長在親子溝通上能真正做到表里如一!
參考文獻:
[1]Virginia Satya. Satya 家庭治療模式 [m]。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
[2]瑪麗亞·蓋姆利.房子里的大象:家庭治療的薩蒂亞模式[M]. 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4.
[3]瑪麗亞·蓋姆利.靈魂的提煉[M]. 海天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