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新坤
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課堂,但目前,部分中職學校學生的家長因為教育觀念陳舊、自身文化水平受限或其他原因,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多困惑,難以科學地展開家庭教育,這就需要中職學校設立家長學校課程幫助家長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本文就中職學校家長學校課程建設提出以下策略:課程目標科學化、積極開發家長學校校本課程、積極建設家長學校網絡課程資源、采用多樣的評價方式、建立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中職學校需要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家長學校課程是學校進行家長教育的主要途徑,但部分家長學校課程還存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例如,部分家長學校課程的教學方式依舊傳統,忽視了家長與學生在身份、心理等方面的差異,在課程設計方面也較為單一,對于不同類型的家長都采用統一的課程,使家長對家長學校課程喪失了興趣。因此,學校要辦好家長學校課程,提高家長對學生的教育能力,讓學生能夠有一個更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江蘇省關工委針對建設家長學校課程提出了常態化、標準化、課程化、特色化的四化建設標準,本文將針對其中的課程化進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家長學校最終的目的并不僅僅是讓家長掌握理論知識,更主要的是實踐,即家長們能夠運用在培訓中吸收的知識,破解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從普通型家長向智慧型家長轉變。因此,課程目標的設定就需要有觀念、行為、效果、情感四個維度,也就是說,教師要讓家長意識到自己與學生的教育息息相關,在配合學校的同時也要努力學習青少年相關的基本知識,了解他們心理、生理的發展特征,從而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勝任力,強調學校的賦能作用。另外,學校還要讓家長意識到他們才是家校合作的主體。
在進行課程目標設置時,中職學校要認識到家長的特殊性。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講解具體情形下家長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如何與這一時期的學生溝通、學生所在專業的職業要求是什么等內容。課程目標一方面能夠讓家長真正了解學生所學的東西,另一方面家長也得到了正向反饋,這有利于家長學校課程的進一步實施。
家長學校課程在家校溝通與家校協作中具有紐帶作用,許多家長學校的課程內容重在探討學生的問題。事實上,家長學校的課程內容應提供普遍、有效、科學的資源,為家長賦能。一方面,教師可以為家長提供外部資源。家庭教育問題大部分是由學生的心理問題所產生的,因此,家長學校課程中關于學生各個階段身心發展的知識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引導家長掌握普遍的發展規律,這樣在發生矛盾或者遇到問題時,家長不至于束手無策。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幫助家長挖掘自身資源。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實踐中家長肯定有解決不了的難題,這時就需要求助教師。在討論解決問題的所有可行性方案時,教師要幫助家長認識到解決問題的資源來自自身,讓家長在過去成功的經驗中找到自信,看到自己的潛力。
就具體工作而言,學校需要通過設置校本課程來提升學習內容的科學性。學校可以組織教師以學生常見的問題為基礎,以了解關愛該年齡段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主線展開。這樣,校本課程在原有普通學校課本的形式上就有了一定的創新,從理論到實踐一步步展開,各有側重方向,體現了家長學校學習內容的課程化和系統化。校本課程還應具備由共性到個性的特征,讓每位家長除了共同的課程,還能得到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指導,避免傳統形式的照本宣科,以真正地扭轉以會代校、以會代學的現象。為了更貼合成人學習,課程也應更加自主化,采用大學課堂的形式,設置必修課、選修課和自學課。
一是必修課。必修課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內容,學校可以針對每個年級的學生所面對的大問題分年級設計內容,每個學期召開一次,要求所有家長必須參加。
二是選修課。選修課是家長們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上的課。學校可以按年級確定12個不同的主題,讓家長們自行選擇參與。這類課程大致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比較自由,家長在選擇完自己要參加的主題后,確定時間和人數,在教師的組織下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討論過程也是雙方意見的碰撞,家長可以從他人的想法中汲取可行之處,最后再由骨干教師進行總結。第二種專業度比較高,學校根據家庭教育常遇到的夫妻關系、親子溝通、青少年心理等來設置課程,選擇這類課程的家長在報名之后就必須按時跟進學習整個系列課程。
三是自學課。自學課是需要家長自主學習的課程,是前面兩種課程的補充,主要是班主任觀察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家長在家中完成的課程。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家長學校課程也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但部分學校依舊遵循傳統的指導方式,熱衷于專家講座、家長會這樣的形式。如今學生們運用多媒體教學,家長的教學也應該變得智能化。現在家校交流的方式很多,例如QQ群、微信群、騰訊會議等。因此,中職學校也可以利用互聯網搜集優質的資源供家長們學習與使用,從而構建網絡化、層次化、個性化的家校共育體系,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
第一,進行網絡課程模塊與內容的開發。對于家長學校的課程內容開發,教師可以根據家長的需求,在現有網絡課程資源中篩選出高質量、合適的課程資源,也可以自主開發或者重組現有資源,形成特有的課程資源。筆者帶領團隊根據上文所介紹的三種課程類型,分別開發了對應的課程模塊:一是必修課程模塊,這是適合全校家長學習的通識課程,其中包含一些基礎的理論知識,如家庭教育有哪些類型、在課業壓力大的情況下如何幫助學生放松等;二是選修課程模塊,這是適合不同家長學習的選修課程,如學生有厭學情緒如何幫助調整、如何讓學生愛上閱讀等;三是針對不同類型家長的個案咨詢課程,如單親家庭如何關愛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生早戀應該如何解決等。在課程開發時,中職學校要注意貼合國家對家庭教育的要求。中職學校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關于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6個方面,科學地進行課程設置。在此基礎上,中職學校可以根據家長的反饋,對某些方面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和加強,從而更好地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
第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程形態構建。網絡家長學校課程資源雖然豐富,但家長沒有辦法辨別課程的質量。這就需要學校利用所在地的云平臺和本校的網絡平臺,開設家長學校專欄,將有用的資源納入家長學校的資源庫。學校可以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程形態,例如上傳微課、音頻課等供家長觀看收聽,制作PPT、文稿等方便家長自主學習和總結要點。為了方便家長更好地學習,筆者帶領團隊建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其中的每一節微課、音頻課都是由相關專業的教師經過討論確定錄制的主題和時間,然后團隊編制幾百甚至上千字的腳本,準備相關的設備,制作課件后再由教師錄音錄像所形成的。該微信公眾號目前上傳了多種課程,有親子課堂主題“如何進行室內親子游戲”,有實踐案例主題“讓孩子帶著我們去旅行”,還有家校主題“告別原生家庭傷害,做智慧型父母”,等等。此外,團隊還根據中等職業學校一到三年級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特點,制定了相關的家庭教育計劃,從理論到實踐,并匯編成《家長學校讀本》。
學習需要不斷地思考和總結,因此,中職學校可以制作家長學習成長冊,鼓勵家長在每次學習后思考并寫下自己的心得感受。同時,成長冊也相當于一種筆記,每一次家長遇到了問題后,就可以在成長冊后面繼續補充內容,做到理論結合實際。除了成長冊這樣的評價方式,還有定性評價,中職學校可以通過開展座談會或者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家長們的學習情況。
為了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家長的學習情況,中職學校可以采用他評和自評相結合的方式,對家長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除此之外,為了鼓勵家長,中職學校可以評選出家長學校的優秀學員,給予獎狀或者其他鼓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可以讓被評為優秀學員的家長在臺上發言,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進一步幫助中職家長提高教育能力,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這一過程中,中職學校也要注意收集家長們的意見,及時調整課程的內容,使課程更具針對性。
班主任在家長學校里同樣重要,家長們的身份地位都不相同,對于學生的期望值基本上都很高,所以需要家長學校的授課教師具有較高的水平,讓家長們都能理解課程的內容。教師隊伍中的優秀教師、專家教師等都是班主任合適的人選,他們的講課方式易懂,所舉的例子能夠貼合實際,讓家長們有代入感,口語化的講解也利于家長們接受。與此同時,專家型的教師則更為優秀,他能夠給家長們開闊眼界、提升檔次,他們主要是承擔一些類似于講座的大型授課。家長學校課程的教師還需要經過培訓來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學校可以讓教師們參加省市級教育部門或者相關高校、機構組織的培訓,也可以自行組織培訓。另外,教師們在閑暇時間也可以自學,通過這些培訓和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
課程設置是家長學校的核心問題,高質量的課程水平能持續激發家長參與學習的動力。本校中職家長學校課程體系建設雖已經進入實施階段,但還需要更深層次的探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