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瓊
摘 ?要: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教育信息技術的運用也愈見廣泛。尤其是面對以感知形象思維為主的教育個體,更加需要靈動的畫面、直觀的素材。可以說,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的運用是勢在必行,不僅對幼兒的認知學習更具啟發性,對教師的教育引導也更具便捷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園教學;作用
現代化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幼兒園教師不僅要適應時代發展、具備學前教育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掌握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能力。因為“以幼兒為主體”的理念逐漸改變了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傳統的灌輸式學習也不適用于幼兒的自主發展,教師要從“教”轉為“導”,幫幼兒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借助相關的信息技術,激發幼兒的積極探索和實踐操作。
一、引發興趣,符合幼兒認知的發展特點
3~6歲的幼兒以自覺行動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感興趣的事情會表現得更加專注,否則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引用信息技術,例如:在活動導入部分,讓幼兒欣賞與活動相關的音頻、視頻或圖片,通過視覺、聽覺等感官刺激,能迅速引起幼兒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好奇,較好地調動幼兒的情緒,進而投入到活動情境之中。杜威認為,“教育是在經驗中,由于經驗、為著經驗的一種發展過程”。他主張“把各門學科的教材或知識各個部分恢復到原來的經驗。它必須恢復到它所被抽象出來的原來的經驗。它必須心理化”因此,通過信息技術的引入,能夠彌補幼兒對語言理解和經驗認知的匱乏,讓他們通過音效體驗、圖像映射和視頻了解,喚醒原有經驗,以保障下一階段的活動和學習。例如:在音樂教學活動《數鴨子》中,教師以事先錄制的鴨子叫聲導入:“聽,這是哪位動物朋友的聲音?”幼兒的好奇心一下就被激發了,都聽得很認真。突然,有位小朋友自豪地說:“我知道!這是小鴨子的聲音。”其他小朋友也興奮地附和道:“對!就是小鴨子!小鴨子來了!”教師于是打開教學PPT,小鴨子可愛的模樣馬上出現在幼兒面前,引發全體幼兒的歡呼雀躍,有的說:“我猜對了!就是小鴨子,它是我的好朋友。”有的說:“小鴨子,你好啊!歡迎你來我們班做客。”有的則開始手舞足蹈地模仿起小鴨子的樣子……就這樣,幼兒在教學課件的引導下,主動投入到生動的音樂教學活動中,自主又活躍。
二、全面便捷,豐富教育資源的多面運用
研究發現,學前期的教育,對大腦具有巨大的可塑性影響:豐富多彩的適應刺激,是促進腦生長及其機能完善的重要條件。在網絡便捷的時代,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目標,總能找到很多相關的教育資源。幼兒的活動中,不再只有平面的教具,而是加入很多精彩紛呈、能動能靜的素材,還有自己可以動手操作的趣味游戲,這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資源,教師通過網絡鏈接、下載或制作PPT,都可以實現,對幼兒的感知記憶特別有幫助。例如:在“中秋節”的主題教學活動中,教師先引導幼兒討論對這個節日感興趣的問題,再帶著問題與家長共同收集相關的圖片、音像和視頻等信息,然后集體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幼兒通過欣賞與“中秋節”相關的圖片、故事、繪本、動畫和藝術作品等,了解了中秋節的由來,知道中秋節有哪些習俗,還對月餅和“嫦娥姐姐”的漢服特別好奇。于是教師上網下載了制作月餅的視頻和幼兒一起觀看,并用泥塑表現月餅的模型,集體錄制歌唱《爺爺為我打月餅》等動態小視頻和家人分享;此外,教師還制作了教學課件《嫦娥姐姐的漢服秀》,讓幼兒輕輕點擊移動鼠標,便能給嫦娥姐姐換上款式各異的漢服,引發了他們自己設計繪制漢服的欲望,于是便有了美術區角的漢服創作活動……正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讓活動資源更加多元化,活動開展更加深入化,活動效果更加全面化;同時也更加支持了幼兒的自主學習,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三、具體直觀,促進教師評價的真實有效
所謂的教育評價是根據一定的教育價值觀和教育目標,運用可行的科學手段,通過系統地收集信息資料和分析整理,對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進行價值判斷,為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教師通過拍攝幼兒在活動中的視頻和圖片,能夠直觀呈現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思考和學習,了解、分析他們的技能、水平,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為促進幼兒的游戲水平與學習能力提供更切合實際的指導和幫助。例如:教師在錄制幼兒的活動視頻后,可以反復多次回放,了解幼兒與環境材料的互動,分析環境材料是否能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是否兼顧高、中、低水平的幼兒?是否滿足幼兒的活動需要等等,以進一步完善環境材料的設置和準備,支持幼兒的深度學習;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細節和表現,分析不同幼兒所表現出來的學習品質,為進一步因材施教提供參考和依據,促進每位幼兒的全面發展;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分析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是否適宜?教學內容是否貼近幼兒的經驗水平?教學形式能否促進幼兒的學習發展等等,以進一步調整教育教學策略,提高自身專業理論水平。
四、反饋及時,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程度
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過程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活動小結。若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將活動視頻或照片在大屏幕上再現,能讓每位幼兒都直觀地進行回顧,引發集體認真地觀察、帶著問題思考和積極地討論,最后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小結,及時提升經驗。這期間還伴隨著幼兒與同伴、幼兒與教師的相互學習、交流與借鑒,使幼兒的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例如:在體育教學《我是投擲小能手》活動中,教師及時捕捉了幾個有代表性幼兒投擲過程視頻和投擲動作圖片,活動后與全班幼兒一起回顧,幼兒對剛剛進行的活動還記憶猶新,因此都很踴躍地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在聯系投擲方法與投擲距離的關系中,幼兒是這么討論的:“我在視頻中看到小朋友很使勁地投擲沙包,所以投得很遠”; “我看到有小朋友向自己的腳下投擲沙包,所以投得很近”; “我看到向高處投擲沙包的小朋友都能投得很遠”; “我在想,如果使勁地向高處投沙包,肯定能投得很遠”。在認真觀察投擲動作圖片后,幼兒邊討論還邊模仿圖片中的動作:“我覺得這個動作肯定能投得遠,因為他很標準”;“我喜歡這個動作,因為他的姿勢很好看”;“我覺得這個動作才能投得遠,因為他和老師示范的動作很像”……教師在旁一一記下幼兒話,并鼓勵他們在下一次投擲活動中根據今天討論的內容,自己嘗試驗證一下,要怎樣投才能投得更遠?通過視頻和圖片信息的及時呈現,幼兒對怎樣投得遠這個問題有了一定的思考,并為下一次投擲設定了目標,個個表現得充滿信心,對投擲活動也充滿期許。
總之,在幼兒園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夠為教學領域帶來新的發展契機,使教學變得更加高效,還能促進幼兒的個性化和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祥麟,王承緒.杜威教育論著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351,89.
[2]吳玲,葛金國.幼兒教師專業成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8.
[3]蘇曉倩.教師如何觀察和評價幼兒[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