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河南縱橫生態環境有限責任公司
《孫子兵法》有云“多算勝,少算敗,況乎無算也”,主要意思是說行軍打仗中,軍隊如果在作戰前計算周密,勝利條件多,就有取勝的可能;計算不周,勝利條件少,就不能戰勝敵人。可以說,幾千年前的兵法對于現代企業的經營決策仍有借鑒意義。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面對波譎云詭的市場環境,在實施經營決策之前,如果缺乏應有的預測與分析,將無法應對來自市場的競爭壓力[1]。
經營決策的依據來自財務分析,需要財務分析提供的各類數據作為支撐。“沒有數據的管理叫作講道理”,很顯然中小企業實施經營決策,僅是依靠講道理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中小企業應提升其財務分析能力,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及數據依據。
首先,中小企業通過財務分析工作,可以較為詳盡并深入地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如償債情況、盈利狀況及現金流情況等,能夠使企業管理層及時、準確地了解目前企業存在的問題,并優化解決問題的策略。
其次,在財務分析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能夠測算并檢驗企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及產品單耗率等[2]。中小企業通過加強財務分析統計,整理企業歷史數據并利用相應的方法分析,能夠找到企業經營發展的規律,幫助企業管理層及領導者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發展方針,確保企業的健康發展。
首先,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發展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其經營規模及經濟實力決定了其資源有限、流動資金緊張、經營模式相對不穩定,需要根據市場行情及時調整。財務分析的實施,可以為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例如企業存貨情況、現金流狀況、供應鏈及營銷等方面的數據,為企業決策者提供數據支撐。
其次,制訂經營決策方案是為了執行,因而提升經營決策的可行性顯得十分重要。財務分析工作的開展,能夠使企業的日常管理更加精細、重大投資決策及對外融資前的決策分析更加透徹,能夠幫助企業結合同業競爭對手的成功或是失敗的例子,分析競爭對手的情況,提升決策的可行性,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3]。
經營風險問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十分重要,中小企業因其抗風險能力弱,或是處于發展期、成長期,受到外界干擾因素較多,導致中小企業很容易遭遇經營風險。財務分析工作可以通過分析企業關鍵數據,查找企業經營中的風險點,尤其是貨幣資金情況、應收賬款回收情況及存貨周轉情況等指標。如果超過預警標準,要及時提醒企業管理者調整策略,避免企業產生經營風險[4]。
首先,資產負債表分析。資產負債表分析主要是分析企業目前的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情況。其中主要是分析企業的償債指標,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及資產負債率指標;還要分析企業資本來源情況、企業的短期借款及長期借款,以確定企業未來經營決策的方案。
其次,利潤表分析。利潤表又叫損益表,體現了企業一定時期內收入、成本及費用的情況,并能夠反映企業的利潤值。其中,凈利潤也是企業投資人最為關心的指標[5]。利潤表分析主要分析收入、成本、費用及稅金情況,也分析銷售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與企業歷史數據及行業內部數據進行縱向及橫向的比較,找出企業生產經營的差距。
最后,現金流量表分析。中小企業時常受到資金不足的困擾,分析現金流量表,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企業一定時期內貨幣資金的收支途徑,為下一步的資金使用及經營決策奠定基礎。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財務指標較多,有體現獲利情況的指標、體現償還債務能力的指標、體現貨幣資金流出及流入的指標等。其中,評價償還債務能力的指標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及資產負債率等,以速動比率指標為例,合理的指標值為1∶1;盈利能力分析是分析企業一定時期的盈利情況及投入產出比情況;現金流量分析主要是分析企業獲取現金的能力[6]。
財務報表體現了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情況,因而財務報表必須準確、無誤,這也是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客觀性原則要求企業對外披露的財務報表數據真實、內容完整,能夠體現出企業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情況、盈利情況、貨幣資金流出與流入情況等。同時,中小企業在財務分析的過程中,許多數據都來自財務報表,如果財務報表數據真實性不高,將直接影響財務分析的準確與否。
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許多中小企業的財務報表存在違背客觀性原則的問題,導致財務分析出現問題。原因在于,一方面,部分中小企業為了獲得融資資金,達到金融機構的貸款要求,采取財務造假的方式人為修改財務報表數據;另一方面,體現在企業對于會計政策的選擇上,如存貨計價方法的不同,有可能產生不同的利潤,固定資產折舊計提不同,也會影響利潤的實現。企業在計提資產減值損失時,人為多計提或是少計提,也將使得利潤及資產不真實。可見,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問題對于中小企業的財務分析十分重要。
財務指標量化分析的數據來自財務報表,以資產負債表為例,其相關數據得出的財務指標主要為時點指標,例如流動比率指標,其主要體現在財務報表對外披露日時點上的企業償債能力指標;為了降低流動比率,使報表使用者相信其短期償債能力很強,企業可以采取當月開具發票,實現應收賬款,在下個月再開紅字發票沖回的方式,這樣應收賬款在增加的同時,流動比率將有所下降。如果到期賬款無法收回且沒有及時核銷應收賬款,計算資產負債率并分析企業償債能力指標的意義就不大。
從獲利能力分析來看,其主要是關注企業的凈利潤指標。利潤指標非常容易受到折舊方法、成本計算方法及收益性支出的資本化等因素的影響,可見利潤表并不能真實地體現企業獲利能力。
許多中小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將財務分析的重點放在了財務指標方面,忽視了非財務指標,認為財務指標能夠量化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并精準地反映企業的資產、負債及收益等情況。這其實是有失偏頗的。
財務指標是能夠在較短時期內反映企業的各類生產經營情況,但是這些指標受到人為干擾的程度也較大,縱觀許多上市企業財務造假,無一不是在財務報表、財務指標上動的手腳。因而,財務指標并不能代表中小企業經營的全部。一方面,財務數據容易被人為操縱,影響財務分析的準確性。另一方面,還有許多沒有量化的指標,但其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卻是十分有用的,如產品市場占有率指標、核心人才流失率指標及產品合格率指標等。這些指標都是很難在財務報表中體現的,對于企業而言,卻關乎其未來的發展。恰恰是這些非常重要卻容易被管理層忽略的指標的缺失,使企業的經營決策缺少合理性、實用性。
從一些中小企業財務造假分析可以看出,其與企業的法人治理不健全有關。
從內部來看,中小企業應根據公司法規定,設立董事會、監事會及經理層,并通過上述三個機構的內部制衡保證財務報表的準確性。中小企業應優化內部股權結構,防止出現“一股獨大”問題;也應注重對于社會資本、外資資本及個人資本的整合,將其合理地引入企業,以優化原有股權結構。外部資本介入后將更加關心其投資收益的獲取,更加在意企業財務報表的真實性。
從外部監督來看,外部監督機構包括審計機構、稅務部門等。上述機構通過技術手段加強對于中小企業財務報表的審核與監督,確保其財務報表真實。
同時,企業應定期更換外部審計機構,以避免審計機構為了自身利益,只配合大股東及管理層的要求,忽視中小股東的利益。這樣能夠起到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作用。
中小企業需要實施相應改革,并逐步建立現代企業體系。企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將會是投資人出資,聘請經理層或是管理團隊進行管理的模式,實現專業人士干專業事的目的。“兩權”分離之后,企業的管理層受到長效機制的制約,在掌握企業短期經營情況的前提下,還要了解企業長期發展趨勢。為確保中小企業健康長遠發展,實施全面預算管理也十分必要。企業可以選擇最適合自身發展的營銷模式、生產方式及資金管理模式,克服傳統管理模式的不足。全面預算管理的應用,為經濟效益指標提供了合理的參照,管理層會根據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必要的修訂,確保企業的經濟活動始終在相對合理的范圍內開展。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運用財務指標實施財務分析,多半顧及的是企業的短期發展,沒有考慮企業長遠發展。只有對那些非財務指標的分析,才能使管理層從根本上關注企業的長期發展。中小企業的長期發展也是投資人關注的重點。中小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之后,管理層與投資人的關系更多以委托代理的方式出現,如果管理層僅關注財務指標,則很容易造成企業短期行為的出現,不利于長期穩定發展。因而,在現代企業體系下,要更加注重并加強對于非財務指標的分析,使中小企業的財務分析更加完整,為管理層決策提供有效的財務分析信息。
中小企業的發展為國家、社會解決了許多現實問題。鑒于此,國家應利用財政、稅收及信貸杠桿下大力氣確保其健康發展。尤其是近幾年,國家推出的新三板、北交所都是為一些具備上市條件的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提供展示的舞臺。中小企業應下定決心,通過精細化的財務分析不斷提高經營決策能力,以提升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精細化管理水平。中小企業在日常管理中,應從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提升財務報表的準確性、評價企業經營行為及加強對非財務指標的分析等方面做起,增強中小企業的財務分析能力,為國家及社會的建設、為人民的幸福生活貢獻應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