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曉露
“本土班本化”課程是筆者所在幼兒園“閱讀悅心”主題課程的一部分,其課程實踐以班級為基點,以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為目的。該課程結合幼兒的興趣特點,利用家長資源開發生成實踐活動,可以很好地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
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中的觀察者和引導者,在日常活動中要善于觀察幼兒,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點,了解幼兒當下的真實需求,并在尊重幼兒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教育和指導方式,讓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
在一次自由活動時,天天坐到梓橦旁邊說:“我去過黃龍一處‘漂亮的房子’,那里可好玩了,風雨廊可以蕩秋千,我好想再去一次。等一會兒區域活動的時候我要把它畫下來。”梓橦聽完后問天天:“那里可以蕩秋千,那能看到大海嗎?”天天說:“當然可以了,我可以一邊蕩秋千一邊看大海。”梓橦立馬拉住天天的小手說:“那等一會兒,我跟你一起去‘咯咯美工’,看看你畫的‘漂亮的房子’。”在區域活動的評價環節中,筆者讓天天向同伴介紹她眼中的“漂亮的房子”。在天天介紹完后,其他幼兒對“漂亮的房子”產生了興趣,紛紛表示自己也想去那里玩。于是,筆者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播放了與“漂亮的房子”有關的視頻,以激發他們對海島民宿的探究興趣。
筆者所在幼兒園地處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嵊泗列島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列島風景名勝區。近年來,嵊泗列島的一些民宿在建設時融入了海洋文化元素,成為嵊泗美麗海島建設的一個亮點。筆者所在幼兒園將幼兒的興趣點、園部“閱讀悅心”主題課程、嵊泗民宿特色三者結合,生成了班本主題活動“遇見民宿·遇見您”,并從多維度挖掘資源,豐富主題活動的內容,以幫助幼兒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經驗。
在“遇見民宿·遇見您”班本主題活動中,筆者所在的教師團隊深入挖掘并利用家長資源,充分發揮家長在主題活動中的作用,不斷豐富主題活動的內容,以期借助班本主題活動促進家長和幼兒共同成長。
小雨的媽媽是一名導游,她對民宿比較了解,于是,筆者請小雨媽媽幫忙聯系具有特色的民宿。在小雨媽媽的幫助下,筆者找到了充滿暖意的“暖暖屋”、純白色的“白島”和以球為主題的“追球者”這三家民宿,并將其作為幼兒認識和了解民宿的基地。幼兒聽到民宿的名稱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表示想去那里看一看。但帶領這么多幼兒參觀民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存在安全隱患,還會給民宿主人帶來不便。筆者以“我們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參觀民宿”這一問題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幼兒提議以分組預約的方式參觀自己最喜歡的民宿。在下午離園時,筆者讓幼兒回家后與家長商量,確定自己想參觀哪間 民宿。
第二天入園時,筆者為幼兒準備了記號筆,讓他們圈出自己想去的民宿。汐橦圈出了“白島”,她的媽媽見狀問道:“昨晚我們不是商量好了參觀‘暖暖屋’嗎,現在你怎么預約‘白島’了呢?”汐橦說:“昨晚我們商量好去‘暖暖屋’,可你說過‘白島’是新建的,所以我想去‘白島’看看。”她的媽媽說:“那好吧!你想好了就行,我支持你。”宸睿也來預約了,筆者問他:“你想預約哪個民宿?”宸睿說:“我跟媽媽商量過了,我想去‘暖暖屋’,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很暖和。”一旁的柯柯說:“我要去‘追球者’,那里肯定有很多球,我想去看看。”在上述環節中,幼兒能夠自主預約,并講述選擇該民宿的理由。
1.制作小組標牌。合作能力是幼兒必備的一項能力。在一日生活中,教師應抓住一切機會,著重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讓幼兒學會與同伴合作,遇到困難一起克服。在自主預約環節結束后,筆者將選擇同一個民宿的幼兒分為一組,并鼓勵他們暢所欲言,根據自己的想法為本組取名。選擇“暖暖屋”的義淳說:“咱們組的名字就叫恐龍吧!”同組的一些幼兒表示不同意,鈺翔聽到另一組準備以水果命名,便說:“要不我們就叫橘子組吧!”舒舒說:“平時分組就用水果來取名,再用水果取名不好聽。”這時,義淳摸摸自己的腦袋說:“要不就取名為蜜蜂組吧!”其他小組成員還是不同意。最終,經過討論,他們的小組定名為“彩虹組”。
另外兩組的討論也非常精彩。選擇“追球者”的柯荃說:“我們要去‘追球者’,那‘追’‘球’兩個字一定要在吧。”皓軒表示認同,說道:“球肯定跑得很快,就像閃電一樣。”孟彤說:“那就叫‘追球閃電組’好了。”其他小組成員表示同意。選擇“白島”的一組幼兒也經過了激烈的討論,最終決定以最簡單的方式取名,大家都喜歡“白”這個字,于是決定給小組取名為“白組”。
在確定組名后,小組成員們要根據自己的組名確定顏色,并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標牌。經過討論,彩虹組決定以粉色為主色調,他們認為是“暖暖屋”是溫馨的,粉色也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追球閃電組挑選了黃色和土黃色相間的底色,他們給出的理由是想踢沙灘足球;白組決定選擇比較淺的顏色作為標牌的底色,他們覺得“白島”的整體色調應該是淺色。在確定標牌的底色后,幼兒便根據選擇的民宿的特色合作制作標牌(見圖1)。

圖1 幼兒合作制作標牌
2.設計路線圖。在活動開始前,各組幼兒通過詢問家長、實地觀察、網上查詢資料等方式,了解了常見的路線標識,并設計了參觀民宿的路線圖。
在設計路線圖的過程中,每一組幼兒采取的方式有所不同。彩虹組采用的方式是從組長開始,同組幼兒輪流將自己知道的信息畫在路線圖上;追球閃電組的成員決定讓繪畫功底不錯的天天負責構圖,其他成員通過口述來設計路線圖(見圖2)。

圖2 小組成員合作設計路線圖
追球閃電組合作完成了路線圖(圖3,見下頁)。在路線圖中,一條彎彎曲曲的線表示通往民宿的路,黑洞表示去民宿要經過的隧道,路線圖中也標出了去民宿要乘坐的交通工具。幼兒還給太陽和沿途的樹木分別畫上了微笑和調皮的表情,表達自己的美好心情。

圖3 幼兒設計的路線圖
3.參觀民宿。在參觀民宿前,筆者與家長進行了溝通,明確了活動中的注意事項,并與民宿主人做好了銜接。同時,為避免參觀流于形式,筆者還請民宿主人為幼兒介紹民宿的特點,并提出了“民宿的特色是什么”“哪些塊面或細節上體現了民宿的特點”兩個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用發現的眼光參觀民宿(見圖4)。在參觀結束后,筆者組織幼兒進行了交流,鼓勵幼兒自由講述自己的發現,加深了幼兒對民宿的印象。

圖4 幼兒在民宿參觀
在參觀民宿后,筆者結合幼兒的年齡和興趣特點,有目的地在活動室投放了大量的美術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由繪畫心中的民宿。在筆者的鼓勵下,幼兒利用不同的美術材料進行自由創作,他們在宣紙、紙質雨傘、黃色彩紙上勾勒出了自己心中的民宿。在幼兒創作完 成后,筆者將一些幼兒的作品貼在活動室的墻面上,在美化活動室環境的同時,營造了良好的活動氛圍。
在開展繪畫活動的過程中,有幼兒提出想制作民宿的模型。于是,筆者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投放了合適的材料,引導幼兒合作運用立體材料制作民宿模型。在此過程中,幼兒根據現有的材料,與同伴進行討論,講述自己的想法,并將這些想法體現在民宿模型的制作過程中。
幼兒分工合作,共同制作民宿模型。一段時間后,民宿模型已經初具規模(見圖5)。筆者發現民宿旁還有一個小房間,便問幼兒:“這是什么房間?”義淳回答道:“這是戶外電梯。”筆者發現這個“電梯”是封閉的,便繼續問義淳:“從哪里進去呢?”義淳說:“這是無線電梯,需要掃碼才能進入。”由此可見,幼兒有著新奇的想法,并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藝術創作,豐富作品的內容。

圖5 幼兒合作制作民宿模型
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把握著整個活動的方向。在主題活動中,教師應適當放手,讓幼兒自主策劃、合作完成活動任務,真正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還應適時為幼兒提供材料上的支持和方法上的引導,讓幼兒獲得良好的活動體驗,讓幼兒樂在其中、學在其中。
“本土班本化”主題課程是幼兒自主性、合作性發展的載體。“遇見民宿·遇見您”班本主題活動的實施源于“閱讀悅心”主題課程的建設,班本課程的實施讓幼兒園課程更加飽滿、充實,收到了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