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惠真
摘 要:中職教育是我國職業化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職教育中滲透職業精神,可以提升教學內涵,增強學校競爭力,使學生逐漸形成愛崗敬業、團結合作的工作習慣,彌補社會高速發展中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教師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精神,應注重職業意識的強化、教材內容的挖掘、寫作教學的融合、教學手段的豐富、教學評價的滲透,促進中職教育中職業精神教育的落實,提高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職業精神;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9-0067-03
職業精神是職業道德層面的精神以及行為意識的融合,這種精神主要和職業相關,也是職業發展之中的基本動力。職業精神的本質內容是為人民服務,因此職業精神不僅是所從事職業的一種精神,也是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應該具備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所提倡的社會人文精神。職業精神是中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體現在敬業、勤業、創業和立業四個方面,是中職語文學科教學的創新方向。在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強化并滲透職業精神教育,把職業精神教育放在實踐教學中,是發展學生職業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圍繞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精神教育的方法進行探究,并提出幾點可行性策略,以促進中職教育中職業精神教育的落實。
一、正確認識職業精神滲透的意義
職業精神在中職語文課堂中進行滲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第一,職業精神教育能夠促進學校競爭力增強。在中職語文課程中滲透職業精神教育,能夠完善和延伸中職課堂內容,促進教學內涵的提升。第二,職業精神教育能使學生在中職語文教育教學中逐漸形成職業意識和職業競爭能力,并將二者轉化為自身的職業素養,促使他們在面對職業化道路中所遇到的艱難險阻時能夠穩固自身的心性,并使用更為專業的手段處理和解決問題。第三,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職業精神教育,能夠對學生的意志品質和職業素養進行培養,使學生逐漸形成愛崗敬業、團結合作的職業精神。通過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精神教育,中職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心理素質和知識儲備,為今后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職業基礎。這部分學生更容易被企業和社會接納,與工作的匹配度更高。第四,學生職業能力提升也會使中職院校的綜合實力得到提升,從而實現中職院校市場競爭力的增強,使校企雙方能夠進行更好的合作,一方面不斷供給優質的生源,一方面不斷提供良好的就業渠道。
二、教師的示范作用
教師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精神教育時對學生進行示范,有利于學生形成踏實肯干的職業素養,養成積極進取的精神。特別是針對學習主動性和自主性較差的學生,教師進行職業精神教育示范,能夠使這部分學生感受到教師愛崗敬業的精神。這種言傳身教的精神感染,能夠極大地促進職業精神教育的發展,使職業精神教育在教師的言行中得到集中體現。
教師要想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具有正確的職業精神教育理念,首先要端正自身的教學行為和對待作業評價的正確態度,使板書盡量規范,講課語言節奏適中。教師平時授課時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極大地促進中職語文教學向著更為職業化的方向發展,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教師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藝術溝通技能主要體現在語文知識的飽和度、語言的周密性和思路的清晰性上。教師應在教學中放下傳統教育中的師道威嚴,主動和學生拉近距離,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發揮自身的人格魅力,促進學生的職業精神發展。
教師的團隊精神主要體現在日常備課、教研中的鉆研精神和知識傳授中認真負責的精神上。這些團隊精神,能夠感染學生,使他們從教師的精神中領會到職業精神的真諦,并在日后工作生活中將團隊合作的職業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提綱整理、教案任務分解以及教學信息反饋中要多下功夫,并向學生傳遞職業精神,發揮良好的榜樣作用。
教師的職業精神滲透還應體現在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的轉變上,應用現代化、信息化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更好的教學體驗,同時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抓住教學的本質,從根本上落實高校的人才培養策略,逐漸將職業精神教育的理念滲透進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精神教育,應該根據學生專業的差異進行合理的教學規劃,同時加強教材內容和社會發展之間關系的研究,適當地在職業教育中滲透專業術語,使中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有效提高,從而帶動學生的職業精神形成。
三、中職語文教學滲透職業精神的策略
1.職業意識的強化
職業精神最為重要的兩個方面就是愛崗敬業和團隊合作。為此,教師首先要在日常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教師可通過一些趣味性的教學內容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再通過分組教學或者生活化教學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生活化意識和團隊意識。教師要對學生的職業理念和職業規劃加以引導,促進他們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使學生逐漸形成職業意識。
2.教材內容的挖掘
中職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教材,教師對教材的深入挖掘能夠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也有利于中職學生的職業精神滲透。課本上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是歷代文學家思想的結晶,也是社會發展中的文化瑰寶。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也要引導學生效仿學者的探究精神,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對課文中所描繪的情景進行探究,對語文知識產生生活化的認識,體會其中蘊含的刻苦鉆研精神和奉獻精神。例如,在教學《將進酒》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先提出問題:“作品的寫作背景是什么?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想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感?”這樣,學生在讀完《將進酒》后就會主動陷入思考,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深入挖掘,而且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大局觀。這種全局化意識的形成,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使他們逐步形成統籌意識,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問題時能夠考慮全局,這就是一種良好職業精神的體現。教師還可以圍繞教材中的主題開展群文閱讀,擴大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問題能夠主動探究,舉一反三,從而形成較強的工作能力,培養愛崗敬業的精神。又如,《敬業與樂業》一文中對專家學者的敬業討論非常值得研究,專家學者甘愿放棄自身利益也要奉獻社會的精神能夠促進學生愛崗敬業的職業奉獻精神的形成。職業精神教育就是要把日常生活融入語文教學中,啟發學生的語文思維,構建他們的語文知識結構,塑造他們的價值觀念,幫助他們樹立永不言敗、甘于奉獻的職業精神。
3.寫作教學的融合
在日常語文教學過程中,寫作教學和寫作訓練極為重要,需要長期開展。教師應通過寫作教學滲透職業精神,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豐富他們的寫作素材,提升他們的職業素養。在新形勢下的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寫作教學的優勢,用寫作促進學生職業精神的形成。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分析課文的寫作技巧,把文章的層次結構、作者的寫作思路傳達給學生,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的行文脈絡,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例如,在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教師可在課前拋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尋答案,同時指導學生采用合適的閱讀方式,可以先默讀然后再大聲朗讀,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在學生閱讀后讓學生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這種邊閱讀邊思考的方式體現了學習過程中思考的重要性。在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以后,教師可再引領學生進行深入閱讀,思考作者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吊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了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然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辯論,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展開思維的碰撞、思想的交流,使學生的溝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職業素養得到有效提升。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也能在教學中滲透職業精神,使學生的職業素養得到有效培養。
4.教學手段的豐富
要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就要從教學方式和思想傳遞方面下手,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吸收語文知識,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逐漸形成職業意識。教師應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注重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情境創設,并開展合作學習,從而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課堂知識講授方式的靈活性。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更容易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讓語文教材中的知識更具體地呈現出來,使這些知識帶有一定的具象性,更容易讓學生挖掘知識的本質,使語文教學更加高效。除此之外,應用信息技術教學能夠有效地利用“互聯網+”的思想理念和先進技術,把內容豐富的課堂帶給學生,使語文學習過程不再枯燥,也能夠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合作學習,也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合作完成比較有難度的作業,從而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自主學習意識,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交際能力。每個學生在合作探究中都應發揮其自身的角色作用,或是提出問題者,或是解決問題者,或是配合解決問題者,或是整個合作過程中的協調者。而幫助學生樹立分工合作意識,能夠使他們今后更快地融入社會生活和工作中。
5.教學評價的滲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整體性評價,而且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予針對性評價。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要成為學生的心靈導師。教學評價不準確的原因多是教師群體與學生群體脫節,因此教師應該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思維方式,進而有針對性的評價。例如,某位學生成績突然下滑,教師不能急于進行教學評價,而應了解其成績下滑的具體原因,包括學生態度問題、試卷問題、學習方法問題、家庭原因等。對已經意識到錯誤、感到自責學生多鼓勵,對性格頑皮的學生予以適當批評,對一直努力學習成績卻沒有變化的學生引導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想要根據個體差異針對性地進行評價,教師就應深入班級,和學生溝通交流,付出心血、時間。
四、結語
綜上所述,職業精神教育是中職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中職學生的未來發展有重要意義。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職業精神教育的滲透,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職業精神,提高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王玉枝.淺談現代學徒制視域下中職語文教學中工匠精神的滲透[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8(07).
[2]時珍.電子信息專業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教育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3).
[3]周央紅.職業精神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對策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18).
[4]黃玉鮮.中職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探究[J].廣西教育,2019(22).
[5]黃禮莉.職業精神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策略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12).
[6]廖玉輝.職業精神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18(09).
[7]陳衛新.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精神教育的實踐策略[J].課外語文,2018(01).
[8]管漪漪.基于職業精神滲透的中職院校語文教學創新研究[J].職業,2016(15).
Exploration of the Infiltration of Professional Spirit Education into Chinese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Xu Huizhen
(Fujian Anxi Te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Anxi 362400, China)
Abstract: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infiltration of professionalis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connotation,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chools, make students gradually form the working habits of love, dedication, unity and cooperation, and make up for the huge gap in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trengthening of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the excav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 integration of writing teaching, the enrichment of teaching means and the infiltra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spirit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professionalism; professional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