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賽平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中小學課堂教學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數學課堂教學如何基于核心素養發展需要優化課堂教學策略成為值得探討的重要話題。踐行數學學科素養,教師要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優化教學課堂策略,從學習氛圍的營造、數學問題的設計以及自主性的發揮等方面著手,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展示自我學習素質,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效率;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9-0130-03
在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被關注的今天,數學教學迎來新的變革。優化課堂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已成為數學教師的共識。當前,部分教師一味關注學生的運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忽視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以及數學思維品質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學生一味埋頭做題,面對新的題型不會舉一反三,學習比較死板,在課堂上以被動的狀態學習,數學核心素養難以形成。要改變這種教學現狀,教師就要優化課堂教學策略,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通過問題引導、生活背景材料鏈接,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做到融會貫通。
一、優化數學教學策略的方法及意義
數學邏輯性嚴密,是學生智力開發、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學科。基礎教育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就要優化課堂教學策略。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學生以具象思維為主,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許多困難。因此,教師要抓住新課改這一契機,轉變教學理念,對課堂教學進行優化。為此,教師要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如深度學習理論、教學評一致性理論、學習共同體理論等。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能為優化數學教學策略提供理論依據,使數學教學登上一個新的臺階。
優化數學教學策略,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將核心素養培養落到實處。數學教學策略的優化要把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放在首位,更好地滿足學生數學學習需要,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在優化數學教學策略的過程中,教師要緊跟時代發展需要,有效融入學科核心素養發展訴求,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發展學生數學思維。
二、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數學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數學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升,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1.受“應試教育”的影響
在數學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教學如果完全放開,讓學生自主學習,就會影響教學進度。加之受教學競爭壓力、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緊盯考試內容,讓學生死記硬背。這種教學模式違背學生認知規律,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影響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低下。
2.教學方式方法單一
在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占據課堂主體地位,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傳授知識。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學習被動,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低下。
3.不能正確應用現代教學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小學課堂教學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但部分教師業務能力有限,很多全新的教學技術無法充分應用到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雖然能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但過分依賴這種教學方式,課堂上只是一味地播放課件,缺少師生互動。這種應用方式,不利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部分教師不重視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既不能突出白板教學的趣味性,又缺乏白板交互性層面的師生互動。部分教師缺乏對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研究,缺少到校外聽課交流和培訓的機會,已經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方式。
4.教學理念落后
在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沒有認識到新時代學生的特點,固守傳統的教學理念,對當下流行的深度學習、學習共同體、翻轉課堂、微課教學、素養本位、教學評一致性、大單元主題教學、結構化教學、思維導圖、讀思達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措施、教學理念等都沒有足夠的了解和認識。
5.教學目標不明確
一些年輕教師在新課教學中教學目標定位不清晰,往往混淆單元目標與課時目標。部分教師不重視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不能較好地滲透學科核心素養。
三、數學教學優化策略
針對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需要熟悉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內容,準確定位不同年級、不同知識中的核心素養內容,優化教學策略。
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輕松走進數學
教學需要良好的環境,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走進數學。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如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呢?教師可從激趣導入、師生互動交流、自主學習環境營造等方面入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這一知識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輕松走進數學。比如,教師可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要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在給定長、寬的情況下,你們肯定能算。今天,老師讓你們計算鞋盒、粉筆盒的面積,你們會計算嗎?”這樣的課堂導入,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探討鞋盒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先用尺子對不同面的長、寬進行測量,并標上測量數據,然后分別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最后再把這6個面的面積相加,計算出鞋盒的表面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需要教師聯系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學生學習能力出發,為學生的學習帶來助力。在營造教學氛圍的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2.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該具有現實意義,有利于學生主動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數學教學可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來進行,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課堂上,教師可對學生進行隨機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學習,讓數學學習變得更加有趣,促進課堂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意識到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要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充分展現自我,在思維的碰撞中總結數學學習規律和技巧,從而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準確把握知識的生成過程,樹立學習自信心。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在合作探究中可以相互分享,能拓寬解題思路。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學生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實現多種思維的碰撞,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在合作探究中,學生不僅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能發散思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要吝嗇時間,不能搞形式主義,要使合作探究常態化,使學生逐漸形成交流的習慣、思考的習慣,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探討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做到一題多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例如,在“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這一知識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采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以突破教學重難點。教師可這樣引導學生:“同學們,你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都很強,在小組中交流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規則,為什么要這樣運算?”在問題引導下,學生積極探討交流,很快就明確和理解了運算法則。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加深學生的印象。比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演示,在演示中體會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的運算法則。這樣,學生的思維會被打開,思路會更加清晰。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借助小組合作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彌補小組成員的不足。要充分發揮小組合作探究作用,教師就要精心設置探究的問題。好的探究問題能激發學生探究熱情,提高合作探究實效。合作探究在數學教學中的廣泛應用,能喚醒學生的參與意識。在參與中,學生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鼓勵自主命題,拓展學生知識視野
數學是一個廣闊的領域,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怎樣讓學生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呢?教師在重視課本知識講解的同時,應該向課外進行拓展和延伸,以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儲備,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當前,部分教師仍采取“題海戰術”,并將其作為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實際上,題海戰術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還會消磨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到厭煩,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自主拓展,使學生的主動學習真實發生。自主命題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有效途徑,它不是知識的輸入,更是知識的輸出。這樣的拓展,更具有實效,能拓展學生知識視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例如,在“分數加減混合運算”這一知識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自主命題。在學生領會分數的運算法則后,教師可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自主設計題目。在設計題目的過程中,學生能找到計算的規律,提升運算的能力。教師可鼓勵學生設計一些與生活實際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在練習中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習熱情。設計生活化問題,能建立課本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比如,有的學生會設計一些簡便運算的題目,有的學生還會設計一些加小括號的題目。在課堂中,教師可這樣鼓勵學生:“同學們,看誰設計的題目好,能引起大家的興趣?”這樣,學生命題的積極性會更高,命題的能力會得到有效鍛煉。自主命題符合當下“雙減”要求,教師要鼓勵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設計自己喜歡的試題。自主命題還是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檢測的一種有效方法。在自主命題中,學生的學習空間能得到有效拓展,能找到知識的切入點,提升思維品質,樹立學習自信心。教師為學生提供自主命題的機會,不但能給學生一個全新的學習體驗,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中小學課堂教學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作為首要的教學目標。為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鼓勵自主命題,拓展學生知識視野,切實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劉海花.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討[J].數學大世界,2021(04).
[2]吳麗麗.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實驗教學策略的探究[J].數學大世界,2021(03).
[3]陳海山.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03).
[4]高建英.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18).
[5]馬秀平.淺談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0(22).
[6]周群.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08).
[7]袁志龍.論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生成的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0).
[8]殷春陽.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9.
Optimiz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Strategy to Improve Students' Mathematics Core Competence
Chen Saiping
(Primary School Affiliated to Putian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 Fujian Province, Putian 3511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not only complete the teaching task, but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subject core competence. Optimizing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re competen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worthy of discussion. To practice mathematics discipline literacy, teachers should base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optimize teaching classroom strategies, start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atmosphere, the design of mathematical problems and the exertion of autonomy, and strive to make every student fully display their self-learning quality,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and improve students' mathematics core competence.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ore competence; teaching strategy; optimization; teaching efficiency; teaching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