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在護理不良事件管理工作中應用全面風險管理的方法以及具體效果。方法 研究時間范圍為2019年、2020年,其中2019年為實施全面風險管理之前,2020年開始將全面風險管理措施落到實處,對兩個年度中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實施比較分析。結果 與2019年相比較,2020年住院患者中發生護理不良事件的比例顯著降低,尤其是在壓瘡風險的發生率方面,二者差異尤為明顯,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全面風險管理措施能夠提升護理管理工作的系統性、細致性、可靠性,促使護理不良事件有效減少,為患者健康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關鍵詞:全面風險管理;護理不良事件;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2-01
護理不良事件是指因醫療護理行為導致的各種不良事件,常見的如用錯藥、誤吸、窒息、跌倒、壓瘡、非計劃性拔管等等[1]。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會將患者置于危險之中,影響患者的康復進程,甚至可導致患者殘疾、死亡等嚴重后果。因此加強對護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尤為重要。本研究將全面風險管理措施用于醫院護理工作中,在降低護理不良事件方面收到了比較顯著的效果,本文對相關情況展開分析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院2019-2020年度的住院人員,根據兩個年度是否實施全面風險管理進行分組,其中2019年度未實施該項護理管理措施,2020年度開始實施相應措施。
1.2方法
全面風險管理措施的內容如下:(1)成立醫院安全質量管理委員會,分管醫療的院長任會長,成員包括各相關科室的負責人。在會長的帶領和安排之下,每個月對各科室護理工作質量進行全面檢查,評估存在的風險,對存在的問題督促科室及時整改。會長定期組織召開會議,提出存在的各種問題,制定解決措施,強化風險識別制度,促使各部門積極落實工作,及時排除隱患,將護理風險控制在最低的范圍內。(2)成立護理不良事件管理小組,組員包括護理部主任、質控組長、各科護士長等,共同進行不良事件預防、控制、管理、上報等相關制度的建立,除了監督護理人員將各項制度落到實處之外,還要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提升護理人員工作主動性和責任感。另外,做好各科室風險事件的評估,篩查存在高風險因素的患者,進行重點管理。發生不良事件后及時處理,并對相應事件進行分析、跟蹤、評價,制定針對性的改進對策。(3)建立風險評估及高風險患者追蹤系統。首先,要加強各職能部門的交流合作,建立科學完善的風險識別體系,加強各部門風險的識別、控制,及時排除各種隱患。其次,多收集整理來自患者、醫護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另外,對各類風險信息及時記錄在專門的工作表上,在合理分類后錄入到風險管理信息平臺。對全體患者做好評估,對于高風險患者需要做好醒目的標記,將其作為重點跟蹤對象[2]。最后,加強對重點患者的護理管理,每天加強巡視,嚴格進行交接班,使夜間等護理薄弱時段的不良事件發生風險降至最低。(4)建立信息上報系統,一方面要及時將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錄入到相應的系統之中,并及時將相關情況上報給病區護士長,護士長對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填寫好情況報告單之后,上交到護理部。對于發生護理不良事件的患者,則要第一時間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將對患者的不良影響控制在最低的程度。
1.3觀察指標
對2019年、2019年本院護理不良事件的類型、發生率等指標進行統計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及版本:SPSS 22.0;計數資料:差異進行X2檢驗,用(n,%)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判定標準:P<0.05。
2結果
經過統計,2019年度護理不良事件的總發生率為4.57%,2020年度降至了2.08%,兩組差異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醫院護理工作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會出現一些不良事件,不但會影響患者和家屬的醫療服務滿意度,還可能給患者帶來嚴重不良后果,因此臨床護理中需要加強風險事件的預防和管理控制[3]。本研究將全面風險管理應用在了護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工作中,從院領導,到各科室負責人、質控組成員、護理人員等,全部參與到護理管理工作之中。結果顯示,在這種有效的護理管理模式下,醫院住院患者中發生護理不良事件的概率明顯降低,這對于確保患者的健康安全,減少糾紛事件的發生率有重要意義,在護理管理工作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龔玉枝,錢新毅. 全面風險管理在護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應用[J]. 循證護理,2021,7(12):1625-1629.
[2]付亞玲. 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對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影響分析[J]. 心理月刊,2020,15(15):69.
[3]李聰玲. 強化護理風險管理對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影響[J]. 中國衛生產業,2020,17(02):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