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飛
摘要:目的通過致病菌分析和耐藥性分析來探討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的治療藥物選擇,以及治療過程中各類藥品的耐藥性。方法選取100例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治療時間為2020年1月-12月,搜集所有患者的合格痰進行培養,并進行藥敏試驗,對結果進行病原菌分布和耐藥性的統計分析。結果菌株檢測結果顯示,陽性:54例,占比54%;檢測為陰性的46例,占比46%。青霉素對陽性致病菌的耐藥性最高,占比72.5%%,其次為氨芐青霉素,占比63.8%,最后為紅霉素,占比73.9%。陰性致病菌耐藥首位為氨卡西林,其次為頭孢呋辛。結論老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以革蘭陽性致病菌為主,這類病原菌的耐藥性較高,臨床治療較為困難。因此在臨床治療藥物的選擇中,要根據抗生素耐藥性的檢測結果為前提,根據耐藥性來制定治療方案,便于有效的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死亡率。
關鍵詞:老年患者;社區獲得性肺炎;病原菌機制;耐藥性
【中圖分類號】R5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2-01
老年群體的健康堪憂,呼吸系統疾病成為影響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的關鍵,咳嗽、咳痰、胸痛等臨床癥狀都預示著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臨床治療需要確切了解導致疾病的致病菌,便于有針對性的使用藥物治療。龐大的老年群體給社會經濟、醫療衛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老年人由于生理機能呈現不可逆的下降,免疫力低下等問題成為受到疾病侵擾的群體。年齡的不斷增長,免疫力不斷下降,身體各個器官都有著退行性變化,正因如此老年人成為社區獲得性肺炎的高發人群。在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臨床治療中,醫務人員應通過檢查來確認患者是否患有社區獲得性肺炎,根據該病菌對藥物的耐藥性來選擇用藥。深入了解老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致病菌,尋求該致病菌的耐藥情況,能更好的對癥下藥,為后續治療提供有效的借鑒。
一、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1月-12月的100例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最小年齡64歲,最大年齡74歲,平均年齡(63.5±3.5)歲。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參與研究的病例均接受了影像學和臨床檢查,檢查結果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制定的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標準[1]。
1.2.2排除標準
合并肺結核、吸入性肺炎、阻塞性肺炎、肺癌等肺部基礎部;
1.3方法
由護理人員分別采集患者患者痰液標本,可自行咳痰的患者,需要經過充分漱口以后,取清晨第一口痰液,痰液量為1ml以上;不可自行咳痰的患者,對其口腔進行清潔,并使用咽拭子取呼吸道中的分泌物,細菌鑒定與藥敏試驗:將患者痰液標本送檢以后,進行革蘭氏染色試驗[2]。
使用常規方法進行細菌分離鑒定,應用Thermo全自動細菌檢定儀進行確認,培養基則來源于背景拜爾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使用K-B紙片擴散法及MIC法進行藥敏試驗,根據操作結果測定培養出細菌菌株的耐藥性。將檢測出的細菌菌株類型記錄在案,并進行對比分析。
二、結果
2.1病原菌分布
陽性菌株54例,占比54%;檢測為陰性的46例,占比46%。2.2耐藥性分析
青霉素的耐藥性高達72.5%,氨芐青霉素的耐藥性高達63.8%,最后為紅霉素,占比73.9%。陰性菌的耐藥藥物為氨卡西林耐藥性高達93.3%、頭孢呋辛為66.7%。
三、討論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免疫力下降,抗生素耐藥性增加、多種病原體侵擾的情況下,該人群成為社區獲得性肺炎的高發人群,正因該病的高死亡率,使其成為世界六大致死病之一。有數據顯示,社區獲得性肺炎導致老年患者死亡率攀升到40%以上,成為導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4]。引發該病的致病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呼吸道病菌等,臨床治療多使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第二代頭孢菌素等,國內學者對這方面的研究涉足較少。早期發現、治療和控制病情發展,成為降低社區獲得性肺炎死亡率的關鍵[3]。近年來,隨著病原菌種類的增加,耐藥性的變化,導致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的難度逐步攀升。
革蘭陽性致病菌和陰性致病菌都是引發社區獲得性肺炎的關鍵致病菌,學者們對二者哪種是最為關鍵的致病菌并沒有統一定論。有學者認為革蘭陰性菌最為常見,革蘭陽性菌中肺炎鏈球中和革蘭陰性菌中的銅綠假單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率最高[5]。本文所獲得的研究結果與過往學者的大量研究結果吻合,針對該病菌的治療,青霉素、氨芐青霉素。其所產生的物質有效破壞了藥物的分子結構,藥物活性受到影響的情況下,細菌細胞壁的和合成作用受到影響,難以合成有效的對抗藥物,反而有較高的耐藥性。本研究結果顯示格蘭陽性致病菌成為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致病菌,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為了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使用青霉素、氨芐青霉素等均不能獲得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而致病菌對萬古霉素有較好的敏感性,因此臨床使用該藥物能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老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以革蘭陽性致病菌為主,這類病原菌的耐藥性較高,臨床治療較為困難。因此在臨床治療藥物的選擇中,要根據抗生素耐藥性的檢測結果為前提,根據耐藥性來制定治療方案,便于有效的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死亡率。
參考文獻:
[1]張月玲,馬濤,龐世超,郭改玲,邱奎.社區獲得性肺炎病原菌感染類型及耐藥性分析[J].臨床醫學,2020,40(11):44-46.DOI:10.19528/j.issn.1003-3548.2020.11.016.
[2]胡月,王宇,劉景院,張福杰.社區獲得性肺炎病原學及耐藥現狀研究進展[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8,12(03):209-211.
[3]王敏,馬愛礦,王曉蓉.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人群臨床特點、危險因素以及病原菌的耐藥性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7,27(24):3639-3641.
[4]宋麗萍,向平超.老年住院患者社區獲得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外醫療,2017,36(05):11-13+17.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7.05.011.
[5]謝寶元,乜慶榮,王京.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細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病案,2016,17(0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