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芳
新時代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路徑探析
李林芳
[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高校是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陣地,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關系學生個人發展和國家安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面臨著諸多挑戰。高校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順應時代潮流,積極利用網絡創新意識形態教育方式方法,健全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監管體系,把握意識形態教育的話語權、主導權和管理權,確保高校網絡意識形態的安全和穩定。
高校網絡意識形態;重要性;問題;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互聯網這個新時代的意識形態主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站得穩、建得牢,直接關系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1]互聯網快速發展,網絡信息繁多復雜,眾多新媒體網絡平臺的出現,使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面臨著諸多問題。高校應當積極順應網絡快速發展的時代潮流,加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牢牢把握高校網絡意識形態的話語權。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在為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威脅和挑戰。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影響國家安全,對于高校穩定和學生個人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誰掌握了互聯網,誰就把握住了時代主動權;誰輕視互聯網,誰就會被時代所拋棄”“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2]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機遇與挑戰并存,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人們普遍傾向于通過網絡獲取大量的信息,了解國內外的發展狀況、熱點問題以及政治觀點等內容,部分西方國家通過網絡企圖引導學生抵制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甚至通過網絡故意丑化黨和政府的形象,奪取民心,分化民族,威脅我國的安全和發展。高校學生是使用互聯網的主要群體之一,極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誘惑和誤導,沒有正確的引導,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做出不利于國家安全以及長遠發展的錯誤選擇。應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提高思想境界,確保我國意識形態安全與穩定。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互聯網快速發展,新媒體軟件盛行,各種思潮在互聯網得以快速傳播,危險和反社會主義言論在網絡上的傳播極有可能影響高校學生的思想意識。部分大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和分辨能力較弱,可能會受到極端思想的控制和誤導,不加以正確的引導與教育,極有可能影響他們對社會和國家的正確認識,使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失去信心,對社會主義制度產生懷疑。這對學校自身建設極為不利,會影響學校校風和校園的和諧穩定。
高校學生與社會接觸較少,社會閱歷不足,缺乏理性思維,并且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網絡上信息繁多,觀點各異,可能會影響大學生正確觀點的形成。部分學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夠,會受到極端思想的誤導,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網絡上炫富奢華的現象,造成部分大學生的急功近利、攀比之心和仇富心理,甚至被不良信息誘惑,成為網絡詐騙的對象,學習和思想都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人生的未來。網絡是一個虛擬世界,虛擬世界里沒有約束,大學生容易沉迷網絡,忘記自己的初衷,遠離自己的理想,影響價值觀念的塑造,最后荒廢學業,荒廢人生。
高校作為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陣地,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
高校相關部門的安全意識還不夠強,對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的教育和宣傳不夠重視,沒有專門應對網絡意識形態的文件。對于網絡熱點問題缺乏敏感性,在社會熱點問題上缺乏引導,導致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問題。有的高校甚至淡化和邊緣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在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方面單純依靠講解知識傳授內容,不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一些高校的網絡宣傳平臺傳播的內容過于單一,對新媒體的利用不足,缺乏創新意識,沒有很好地組織和宣傳,忽視了學生的參與,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影響力不高。
首先,網絡意識形態宣傳教育隊伍力量薄弱,主要依靠思政課教師,缺乏專業人才和專業技術;輔導員和其他負責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人員不熟悉學校的網絡管理系統,沒有接受網絡管理的專業培訓。其次,高校網絡監管沒有形成完善的系統,對學生的網絡監督不足,忽視對大學生網絡空間的監控和管理,致使部分大學生被非主流意識形態所影響。最后,高校學生接受意識形態教育主要通過傳統課堂教育和黨建活動等方式,線上主流意識形態教育體系尚未形成,傳播形式和內容單一,很難說服和吸引個性鮮明的新一代大學生。
互聯網已成為大學生主要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各種網絡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推動了各種意識形態的傳播,社會思潮交匯碰撞,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也在不斷增強。部分西方國家試圖通過網絡滲透其意識形態,“網絡信息的海量性、雜糅性、多元性弱化了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被西方‘和平演變’的風險也隨之加大。”[3]部分西方國家通過網絡介入領土爭端問題,宣揚西方價值觀念,歪曲事實抹黑中國,指責中國,企圖阻礙中國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一些人在西方勢力的蠱惑下貶低我們熟知的英雄人物,造成大學生對社會、對國家的懷疑,嚴重沖擊高校網絡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削弱了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感,威脅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高校要充分認識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復雜性和重要性,加強網絡意識形態的宣傳機制、引導機制和監管機制,提高對學生的意識形態教育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意識形態穩定和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根據形勢發展需要,我看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4]高校應創新宣傳方式,利用網絡載體,利用新媒體平臺宣傳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主流意識形態的網絡宣傳,使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深入人心。高校還要注重文化建設,重視校園信息網絡陣地建設,建立具有馬克思主義鮮明特點的網站,宣傳國家大政方針政策,使學校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發揮意識形態的教育作用。在網上宣傳先進人物事跡,鼓勵大學生關注黨報等新聞客戶端,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同時也應重視線下傳播,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隊伍建設,匯聚兩者合力,加強線上線下配合,協同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情感疏導、行為教導,以確保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5]。
高校學生思維活躍,獲取和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強,但對事物的分辨能力不足,因此,高校應加強網絡意識形態的管理和引導工作,提高師生的網絡自律意識及判斷能力。首先,堅持與時俱進,積極利用新媒體。開發主流意識形態理論資源,打造一個以主流意識形態為主的高校網絡平臺。可以利用數字圖書館、直播平臺、多媒體、手機等新媒體工具,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理性分析網絡上的錯誤和偏激言論。其次,加強思政教師隊伍建設。發揮思政課對大學生的引導作用,建立和培養專業化的網絡輿情工作隊伍,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網絡意識和責任意識,增強大學生的愛國熱情。最后,加強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及時掌握輿論走向,找到問題的本質,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及時以積極客觀的態度進行回應,正確引導,避免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誤導。
高校一定要做好信息的安全管理,對校園網絡進行監管,防止不良信息的擴散和傳播。首先,制定規章制度,積極開展網絡意識形態安全講座,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使高校學生自覺規范自己在網絡上的言行。其次,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建立網絡安全防火墻,加強網絡監管,對學生在網絡上發布的不當信息進行屏蔽、攔截或刪除,篩選和甄別網絡信息,進行有效過濾,堅持防、堵、疏結合。注意校園網站的建設和修護,完善校園網絡防護系統,有效防止不良信息的滲透。最后,建立高校網絡輿情及時應對機制,實時監視網絡輿情,對于不利于弘揚社會主義的思想和反動言論,應公開發表意見,化解輿情危機。及時了解學生的態度,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對重大政治、熱點事件的反應。
新媒體時代,國內外思潮通過網絡傳播,沖擊著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高校作為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陣地,承擔著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應緊跟時代步伐,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確保高校意識形態的安全和穩定,為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而努力,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保障。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9.
[3]潘紅濤.關于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新考量[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05):34-37.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5]陶達,張勁.新時代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6):14-16.
(責任編輯:張寶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