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粒粒
摘要:目的 觀察臨床護理路徑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6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臨床護理路徑方案。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心理狀態、依從性、認知功能以及護理滿意度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患者對疾病的相關認知,調動患者治療積極性,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帕金森??;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滿意度;應用效果
帕金森病是一種好發于中老年群體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患者常伴有運動遲緩、肌強直及靜止性震顫等癥狀[1~2]。由于早期癥狀較為隱匿,不易被患者及其家屬察覺,待到癥狀較為明顯時再就醫治療,多數患者已經處于中晚期,對患者及其家庭成員的生活質量產生了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3~4]。帕金森病患者相關臨床癥狀的緩解,既需要科學的治療措施,也離不開科學護理方案的干預[5]。本研究以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6例為研究對象,探討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帕金森病者86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見表1。
排除標準:合并有惡性腫瘤疾??;合并有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礙性疾??;患者情緒穩定性欠佳,且不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依從性差;合并有精神系統疾??;患者在本次研究中途退出。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進行帕金森病癥狀及風險評估,定期監測患者臨床及生命體征指標,培養患者健康的生活習慣,規范用藥,并做好不良事件的防范工作等措施;
1.2.2 觀察組接受臨床護理路徑干預
(1)成立臨床路徑護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挑選理論知識豐富及臨床護理技能過硬的護理人員入選護理小組,組間通過查閱臨床護理路徑、帕金森病護理等專業醫學知識,并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具體討論,以制定適合患者的心理、健康宣教、用藥、日常生活習慣、認知以及功能性運動鍛煉等干預措施的護理路徑表。
(2)心理干預:護理人員用溫和語氣與患者進行交流,并告知患者我院在治療帕金森病方面的特色及治療團隊的權威性,有利于緩解患者的絕望、緊張、消極、抑郁及焦慮等負面情緒,減輕心理負擔,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滿意度。
(3)健康宣教:根據患者及其家屬的文化水平、醫學知識水平等具體情況,開展帕金森病專題的醫學知識科普活動,讓患者明白帕金森病的病因、癥狀、治療方法及日常生活習慣中的禁忌事宜,有利于提升患者及其家屬的醫學知識知曉率,糾正以往錯誤的醫學觀念,激發患者的治療積極性及配合度。
(4)用藥干預:多數患者由于醫學水平及自我健康意識較為薄弱,在癥狀有所緩解后,隨意自行停藥,容易導致帕金森病癥狀反復發作,甚至加重、惡化。護理人員要將隨意停藥的危害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引導家屬監督患者按時按量服藥。
(5)認知干預:多數患者由于確診時已經處于比較嚴重的階段,意識、行為及運動能力均較差,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感覺、睡眠、精神以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護理人員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循序漸進的針對性訓練,有利于延緩病情的進展。
(6)日常生活習慣干預:制定健康飲食方案,鼓勵患者進食低脂低鈉、營養豐富,且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嚴禁生冷刺激、油炸類食材;嚴禁煙酒,避免暴飲暴食;引導患者家屬做好對患者飲食的監督干預。規范患者的作息,調整以往欠佳的作息規律,保證患者足量的睡眠,有利于機體新陳代謝及多個系統功能的正常運行。
(7)功能性康復訓練干預:根據患者的身體素質以及肌力等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患者的輕量級運動,例如引導患者進行短距離步行,局部肢體功能的床上、床下康復鍛煉。每日鍛煉時間因人而異,鍛煉次數控制在3次以內,1周的鍛煉天數控制在5 d.
(8)家屬干預:護理人員告知在帕金森病患者救護過程中,家屬參與的必要及重要性,引導家屬盡可能多地給予患者語言交流以及生活照顧,讓患者感受到家庭成員的溫暖,有利于增加治療疾病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
(1)心理狀態:采用焦慮(SAS)自評量表、抑郁(SDS)自評量表來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
(2)依從性:自制依從性調查表,調查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遵醫囑服藥、健康飲食、規律作息以及定期康復訓練等依從性情況,單項分值均為25分,得分與依從性正相關。
(3)認知功能:采用蒙特利爾認知(MoCA)量表來對兩組患者的注意力、空間與執行功能、命名能力、語言能力、定向力、延遲回憶以及抽象能力等7個維度的認知功能進行評估,總分為30分,得分超過26分代表認知功能正常。
(4)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評分≥80分為非常滿意,60分≤評分<80分為滿意,評分<60分為不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干預前,兩組SAS評分、SDS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干預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 兩組依從性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遵醫囑服藥評分、健康飲食評分、規律作息評分、定期康復訓練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 兩組認知功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認知功能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干預后,觀察組認知功能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3討論
帕金森病癥狀的好轉,除了需要科學的治療措施,還需要改善患者負面情緒,糾正患者對救治工作的抵觸情緒,提升患者對疾病的相關認知,保障護理效果??茖W的臨床路徑護理方案可以制定針對患者的優質護理方案。在本研究中,多數帕金森病患者由于疾病對身體及相關功能的影響,容易產生極端、自卑、應激、恐懼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換位思考,用患者樂于接受的方式、語氣進行交流,有利于減輕患者心理負擔。通過相關疾病知識宣教,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讓患者明白配合醫護人員救治工作的重要意義,以提升主觀能動性及治療積極性。同時,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癥狀,制定針對性的認知干預方案,有效緩解患者的睡眠、精神以及意識等神經功能性障礙癥狀。優質的臨床護理路徑方案不僅緩解了患者的負面情緒,還糾正了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提升了患者的醫學知識掌握水平,激發了患者的治療積極性及依從性,改善了臨床癥狀。同時,給予患者人文關懷,引導家屬給予患者來自家庭的溫暖及力量,可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
參考文獻
[1] 李玲.帕金森患者在護理工作之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其自我自理能力的影響[J].糖尿病天地,2020,17(6):201-202.
[2] 羅長平.護理服務對帕金森患者生活質量、護理服務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11):267-268.
[3] 薛冬輝,陶緒梅.持續護理對帕金森病患者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0):121,126.
[4] 劉榮梅.觀察人文護理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當代醫學,2021,27(34):188-190.
[5] 鄒光莉,李青,蔡敏,等.康復護理路徑對高齡帕金森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對照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6):3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