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倫,尤偉靜
(1.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0;2.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0)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職業教育重視的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等政策文件相繼發布以及新職業教育法的實施,指出要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職業院校的“雙高”建設對教研室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現行教研室存在教研活動形式化、教研內容供需脫節、教研運行不暢等問題,已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發展要求。
在學校教育教學發展戰略目標的引領和指導下,由跨學科、跨校際的教學研究團隊組建的虛擬教研室,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新型教學組織,是協同教學研究的新形態。虛擬教研室突破了學科專業歸屬,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以教學研究為目的,開展線上線下、虛實結合的研討活動。虛擬教研室的創建與發展促進了高校教師教研水平的提高和教學能力的提升,為職業院校的“雙高”建設提供了新思路,對高職院校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校、院、教研室”是高職院校普遍實行的教學管理模式?;鶎咏萄惺沂歉呗氃盒=ㄔO過程中的邏輯起點,良好的教研室運行環境對高職院校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但當前我國一些高職院校教研室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
當前,一些高職院校在績效考核、職稱聘評等政策制度的導向上強化科研指標弱化教學指標,導致教研室“重科研、輕教學”之風盛行,教學內生動力相對不足[1],評價導向功利化和教學考核指標軟性化使教師缺乏開展教學研究的熱情和動力。雖然大多數高職院校每周都安排有教研活動,但實際的執行效果并不理想。教研活動的主題不明確、教師積極性不高、大部分時間用來布置工作任務或傳達學院會議精神,缺乏深層次的交流與探討。
調查顯示,89.41%的高職教師認為教研活動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85.09%的高職教師希望通過教研活動提高自己的教學理論素養,但目前教研室的教研內容往往難以滿足教師的期望,教研內容供需脫節[2]。一方面,職業教育的跨界屬性決定了高職教師的培養必須是雙主體,其中企業對教師的技能培訓及指導尤為重要[3],但目前高職學校的教研活動主體較為單一,主要為本校教師,導致教研內容具有局限性;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生師比較高,教學內容更新快,使得教師教學任務繁重,部分教師一個人上一門甚至多門課程,各教師之間在課程上沒有交叉,傳統教研室圍繞教學內容開展的教研難度較大,可操作性小。
教研室的建設不僅關系到教學質量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還是培養青年教師的“搖籃”,通過同專業經驗豐富的教師傳、幫、帶,有助于青年教師盡快站穩講臺[4]。但目前一些高職院校教研室管理制度不健全,如工作職責不明確、經費投入不足、監督約束機制缺失等,導致教研運行不暢,教研室無法發揮其正常功能,成了教師們課間休息的場所,不利于教師個人及團隊的成長。
新階段高職教育的發展主題是全面深化內涵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載體是高水平的高職院校和專業群建設,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5]。虛擬教研室聚焦教研交流、資源共建、能力提升三大關鍵點,打通組織堵點,克服溝通難點,催生共享增長點,具有教研內容多樣化、組織載體信息化和人員組織靈活化等特點,為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高水平教師發展、高質量人才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以質量發展、特色發展為導向的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是新時代職業教育的重大改革,科學組建高水平專業群涉及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的方向性和有效性[6]。依托虛擬教研室,通過有機整合微課、視頻、動畫和題庫等教學資源,采用共建共享的方式解決單體資源不足和整體資源浪費的矛盾,形成優質共享的教學資源庫[7],有效助力高水平專業群建設。
我國高職教育師資隊伍整體發展呈現學歷水平提高、年齡結構年輕化等良好發展態勢,但也存在較多問題,如知識結構不合理,企業經驗不足等,難以實現理念、技術和教學的跨越。虛擬教研室的成員組成跨學科、跨校際、跨行業,靈活多樣。發揮教學創新團隊、教學名師、一流課程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教學示范、案例分享、講座沙龍等有組織的培訓,推廣成熟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優質的教學資源,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賦能教師教學能力快速成長[8]。
產教融合自職業教育興起以來一直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視,但由于學校和企業的運行機制不同,利益相關點不同,導致產教融合困難重重。在虛擬教研室中,可以將相關企業技術人員吸納進來,一方面可以彌補教師知識、技術方面的短板,讓教師能夠及時了解行業的新技術、新工藝,從而根據結合實際工作崗位需求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編制教材等;另一方面,高校教師在虛擬教研室平臺中也可以為企業提供專業知識的咨詢服務。不受時空限制的虛擬教研室為企業和高校深層次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對高校和企業的人才培養、績效提升都具有重大價值。
虛擬教研室的主體是教師,包括校內教師和企業導師,如何將不同學校同一專業的教師及不同企業相關專業的工程師組織起來需要各方面的支撐和配合。一方面需要政府層面、學校層面的統籌安排和規劃,為團隊建設提供政策支持和經費保障;另一方面需要設立共同目標,以科研課題為紐帶,以專業建設為目標,開展創新人才協同培養模式,實現教學資源共建共享[9],只有擁有了共同目標團隊成員間才能夠形成凝聚力,并從中獲得成就感和歸屬感。
虛擬教研室開展各種教研活動依托的是信息平臺,主要實現以下功能:
①支持教研室以視頻會議、語音會議等方式開展線上教研活動。②支持教研室成員間的自由組群,不同地域、不同高校、不同學科的教師及企業人員可自由拉群,實現快捷溝通、無縫對接。③支持資源共享,一鍵保存教學資料至資源空間,便于成員快速查閱,實現資源快速流轉。④支持資源共建,團隊成員共建課程、教材、案例、習題等教學資源。⑤支持開展各項培訓活動。⑥支持新聞公告、教研動態、資源發布等實時更新。
通過虛擬教研室信息平臺可實現多校多企聯合聯動教研,亦可跟蹤教研數據,實時掌握教研能力薄弱點、改進點,以點帶面,快速突破能力瓶頸。
虛擬教研室要建設一套行之有效的運行制度。由多學科背景、多歸屬單位的教師與工程師組成虛擬教研室,并不需要改變參與教師和工程師的行政管理關系,但需要一個常態化運行機制來保障其持續運行。此常態化運行機制包括虛擬教研室的組織形式和運行制度,其中核心的運行制度是共建共享機制和參與成員的教研協同機制。
內容建設主要包括課題研究、產教融合、課程與教材建設、標準及評價等模塊,支撐虛擬教研室的教研活動和相關成果的持續累積與共享。
3.4.1 課題研究模塊
組織教研室成員的科研培訓、企業調研、院校交流等;組織行業及學校專家隊伍對科研課題的評審、管理、檢查、鑒定和轉化等;管理和統籌科研課題的建設經費,確保合理、合規、合法;建立課題評審專家庫,定期對課題建設內容及實施方法進行指導。
3.4.2 產教融合模塊
組織開展對職業教育相關的國內著名職業院校產教融合典型案例的培訓學習;組織虛擬教研室成員積極構建校企、校校產教融合平臺;組織虛擬教研室成員實施經共同體管理委員會批準的產教融合機制、制度制訂工作;組織虛擬教研室成員在產教融合平臺下,積極開展共同課程建設、共同人才培養機制等研究工作,共同進行技術服務、社會培訓等社會服務工作。
3.4.3 課程與教材建設模塊
組織虛擬教研室成員單位制訂相關專業課程建設的年度計劃;組織、指導和督促檢查課程建設年度計劃的實施;研究和掌握課程教學改革和教材建設的方向;向虛擬教研室推薦優秀課程與教材;收集教材編寫、出版等方面的信息,審定年度編寫計劃;組織和承辦虛擬教研室課程與教材相關培訓工作。
3.4.4 標準及評價模塊
組織開展職業教育相關國家標準的培訓學習;組織虛擬教研室成員積極參與相關國家標準和1+X技能鑒定標準的修訂工作;負責虛擬教研室制訂的各個標準、評價辦法的宣傳推廣工作;整理匯總各項標準,形成虛擬教研室建設標準體系。
重視和加強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全面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是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虛擬教研室的建設是基層教學組織改革的重要探索。2022年教育部辦公廳相繼公布了兩批本科學校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名單,高職院校在虛擬教研室建設方面相對滯后。積極探索符合當前高職院校現狀的虛擬教研室建設路徑,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為今后各高職院校虛擬教研室的大面積推廣打下良好基礎,對于教學質量提升、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和高水平技能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