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雅文
(山西廣播電視臺,山西 太原 030001)
我國經濟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對于物質和精神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中國是世界公認的美食大國,飲食文化早已深入千家萬戶,是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美食節目也因此應運而生。電視美食節目從開創時起就深受受眾的喜愛,越來越多的電視臺各盡所能,積極拍攝美食相關節目爭奪收視率。美食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受眾對此類節目樂此不疲,一時間電視臺美食節目層出不窮,風靡大街小巷。人們不僅在美食節目中學習各樣美食的制作方法,而且還可以感受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和文化韻律,陶冶情操。美食節目收視率節節攀升,也被廣大商家注意,進行贊助宣傳,電視臺美食節目的發展前景越來越被受眾看好。現今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各種新興的網絡媒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導致傳統美食節目逐漸走向沒落。當今社會,電視美食節目如何在新媒體時代謀求生存發展,需要電視媒體人共同探索。
電視臺發展至今,制作了諸多類型的美食節目。總結來看,我國電視臺美食節目主要分為五種:一是通過教授觀眾如何制作某項菜肴的教學類節目,例如《天天飲食》《食來運轉》;二是各種美食才藝比拼,選擇特定評委的競技類節目,例如《廚王爭霸》;三是以美食為中心,融入各種游戲任務,比較歡樂類型的綜藝類節目,例如《瘋狂的冰箱》;四是通過游記的形式探尋各地美食的旅游類節目,例如《食行中國》;五是把美食與文化糅合在一起,宣揚傳承的紀錄片類節目,例如《舌尖上的中國》。各種各樣的電視臺美食節目面向不同受眾群體,讓受眾有了更多的選擇。但發展至今,美食節目仍然存在著很大的缺陷。
新媒體的發展給美食節目帶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互聯網的普及使各種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受眾短時間內接收了大量的美食相關信息。雖然美食節目也在尋求發展,不斷探尋新的節目形式,但往往跟不上受眾審美需求的腳步。現階段電視臺美食節目并未取得有效突破,能取得一定成績的仍然是舊有的節目類型,創新成功的更是寥寥無幾。受眾追求新鮮信息,傳統美食節目難以吸引受眾的關注,收視率也就逐漸下降。
為了應對新媒體的沖擊,除了美食節目之外,其他電視節目也在不斷創新,尋求發展。近年來,各種綜藝節目和真人秀節目深受年輕受眾的喜愛。尤其是真人秀類節目,時刻緊隨網絡熱點,制造話題和沖突,其關注度自然會較其他節目要高。在如此形勢下,美食節目收視率不斷下降,在電視臺的時段安排和廣告商贊助方面自然大受擠壓。
依托互聯網的便利,各種娛樂性節目可以實現與受眾的互動,而美食節目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時長和題材的各種限制,播出時也很難與受眾互動,從頭到尾僅僅依靠主持人或拍攝角度帶動,難免使受眾覺得乏味。而大部分美食節目中出現的美食,現實中往往因為過于復雜、要求較高而難以走上大眾餐桌,循環往復之下受眾對于美食節目的關注也就逐漸降低。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各種形式的新興媒體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并逐漸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學習和生活,電視美食節目也深受互聯網傳播的影響。在新媒體時代,以手機為主的移動網絡病毒式擴散,人們逐漸習慣在手機的各種應用中獲取資源,日常娛樂活動也被手機所占據,傳統美食節目的觀眾逐漸流失。近兩年,廣大美食愛好者敢思敢想,不斷制作新式的美食節目,“吃播”行業由此盛行并且獲得廣大群眾的關注。他們利用互聯網的便利,可以實現與受眾的實時互動,以此為特點的其他新媒體節目也層出不窮。電視媒體因為傳播媒介的限制,不如新媒體平臺傳播迅速和廣泛,電視臺美食節目雖然也在不斷創新,但仍未收獲較高的關注度。
新媒體平臺相對于傳統媒體的優勢在于能夠統計和分析用戶的性質,在大數據處理后篩選出用戶喜歡的節目類型再進行推薦播放。電視媒體近年來也開始重視受眾的興趣方向,以當下實時熱點為中心進行創作,以此擴大受眾范圍,提高收視率。因此,美食節目應從多方面出發進行探索。
近些年,電視臺創作了不少美食相關節目,但真正引起受眾關注和討論的并不多。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央電視臺于2012年制作的《舌尖上的中國》系列。這檔美食節目雖然是以紀錄片的形式拍攝,但畫面考究,節奏適中,尤其以幽默詼諧的語言表達方式介紹不同地區的鄉俗文化,深受男女老少受眾的喜愛。《舌尖上的中國》除了融入文化元素,還從特定的角度講述了各種特色美食的取材和制作過程與方法,從食物的原產地到烹飪上桌,使受眾在觀看的同時萌發出學習的熱情,極大地提高了受眾的觀看興趣。此外,還有由浙江衛視推出收視率較高的《十二道鋒味》,邀請了家喻戶曉的影帝謝霆鋒為主持人,每期都有不同的明星共同參與美食制作,將美食與娛樂糅合在一起,使節目更具趣味性和觀賞性。這些節目創新的成功告訴我們,傳統美食節目并未被時代拋棄,只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節目質量,自然會得到受眾的關注[1]。
飲食文化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互聯網的發展而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新媒體平臺上美食節目引起人們觀看熱情的同時,也激發了對于電視美食節目的興趣。然而傳統美食節目仍然以較為落后的表現形式播出,長此以往生存空間必然被新媒體平臺擠壓,甚至可能被取代。因此,傳統美食節目應充分發揮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在新媒體時代大膽創新,對節目形式和內容進行改良調整,以適應時代發展潮流[2]。比如,山西衛視在2022年上線播出的《人說山西好味道》節目,著眼山西本土美食文化,以美食饕客的視角,聯動山西11 市的美食博主,融入時下年輕人流行的探店形式,以此來講述山西美食的淵源,在電視端播出的同時,網端同步上線播出,打破了主流媒體和與新媒體的壁壘,形成了多元的聯動模式。
美食節目想要提升受眾的忠誠度,必須增強自身的趣味性,讓觀看節目的受眾體會到參與其中的互動感。比如,在真人秀美食類節目《中餐廳》里,除了展現餐廳的經營過程及美食的制作外,還融入了明星真人秀的部分,使節目更具娛樂性。尤其在餐廳開始營業的環節中,邀請受眾參與美食體驗,實現了與受眾的一對一互動,讓節目更具真實感,更具生活氣息。但是在美食節目中也要注意與受眾的互動界限,控制好時間進度和流程管理,不要偏離美食節目的重心,一味追求互動性而嘩眾取寵,反而得不償失。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移動網絡更受受眾和商家青睞,各種新媒體平臺進入紅海賽道,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吸引著受眾的關注。電視臺美食節目也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的便利性進行自身的宣傳和推廣,吸引更多受眾的收看。美食節目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建立自己的客戶端,通過各大平臺的流量宣傳提高知名度。用戶在客戶端可以隨時隨地關注自己喜歡的美食節目,同時學習各種美食的制作過程,了解各地美食的發展和文化底蘊。美食節目客戶端的推出不僅有利于增強受眾的黏性,而且為贊助商、廣告商提供了專屬的傳播平臺,在當今移動網絡普及的市場環境中進一步提高了節目的關注度[3]。
在互聯網普及的情況下,各大平臺的競爭力和關注度基本持平,不會出現壟斷的局面,而想要發展必須學會尋求合作。電視美食節目可以根據自身的局限性,尋找合適的新媒體平臺進行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開發共同的受眾群體,以此達到穩定受眾群體,擴大自身影響力的目的。
電視節目的節奏、內容、氛圍感等方面都影響著受眾的體驗感。美食節目由于自身題材原因確定了特定的受眾范圍,而除此之外想要獲得更廣泛的傳播,就要在節目節奏和拍攝方式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攝影團隊要提高自身的拍攝技巧,主持人和旁白要以真情實感的表述讓受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開展線下平臺宣傳,讓受眾可以更直觀地感受美食的制作過程和節目氛圍,以此提高受眾的體驗感。
在大數據時代,每個媒體人都應重視受眾的數據分析,清晰了解受眾的定位和興趣方向。電視節目追求的往往就是收視率和收視效果,只要把握好受眾的興趣方向,調整節目調性,使其更符合受眾的關注目標,自然而可以提高受眾的忠誠度,穩定電視節目收視率。
總的來說,新媒體時代美食節目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傳統美食節目想要在互聯網背景下脫穎而出,必須不斷創新,開發新的更符合受眾觀賞水平的節目形式,提高自身的創作能力。同時,要學會利用新媒體的便利性做好自身的推廣,提高受眾的關注度,以此取得更好的播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