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沛
(湖南省衡陽市廣播電視臺,湖南 衡陽 421000)
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消息的傳播速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受眾接收新聞內容的方式日新月異,出現了各種形式新穎的新聞傳播媒介,其中就包括短視頻。以短視頻為媒介傳播的新聞,即新聞短視頻,其最大的優勢是內容簡短、微小,但相對完整,能夠將核心信息快速傳播給受眾,同時更加貼近人們的感受,使得新聞媒體和受眾的聯系越發緊密。而保證短視頻新聞內容制作的質量和傳播的廣度,是新聞媒體人亟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新聞短視頻的制作內容和制作靈感更多來自日常生活,從日常生活中提取視覺效果強、內容具有沖突性的新聞材料,不僅貼近受眾的生活,使受眾感同身受,調動情緒,產生共鳴,而且也能給受眾帶來更大的沖擊感。例如,現在共享單車成為了人們日常出行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老舊、廢棄的共享單車逐漸增多成為社會問題,短視頻媒體通過無人機航拍共享單車“墳場”,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因此,新聞短視頻在制作時要保證內容的創意性,滿足受眾對新聞短視頻的審美要求[1]。
隨著新時代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很少會用較長的時間去閱讀新聞,但人們又需要從新聞中獲取社會信息,了解社會現狀,以此適應社會。因此,簡短的短視頻新聞正好滿足了當下人們對新聞信息的需求。但是短視頻新聞受到形式限制,所能包含的內容無法像傳統電視新聞那般翔實具體,這就需要短視頻新聞在制作時更加注重內容質量,故事情節必須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使受眾產生情感共鳴。例如,疫情期間產生的“為中國好鄰居點贊”的一系列短視頻中,北京某密接男子主動上報街道社區,獨自一人在自家車內等待11 小時等候通知;封控期間,某小區周女士為孤寡老人免費分發蔬菜包等新聞,引發了群眾的強烈共鳴,這些感人的故事通過短視頻形式被保存和流傳開來,為疫情下的群眾帶來心靈慰藉。因此,新聞短視頻在制作時也要將情感共鳴、“人情味”考慮在內。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短視頻平臺數量也不斷增加,目前被人們廣泛使用的短視頻平臺有西瓜視頻、百度視頻、快手短視頻、抖音、嗶哩嗶哩、微博等。若新聞短視頻只滿足某一短視頻平臺的傳播要求,那么其傳播廣度和速度必然會大打折扣。因此,新聞短視頻在制作時也要考慮到自身格式是否符合不同短視頻平臺的上傳要求,盡可能地保證新聞短視頻能夠在各大平臺上進行傳播,以此擴大自身短視頻媒體的影響力[2]。
新聞短視頻是新媒體時代誕生的新聞生產與傳播形式,同樣是進一步發揮新聞價值、延伸新聞傳播深度與廣度的可靠方法。結合實踐不難發現,基于短視頻進行新聞傳播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隨著新聞短視頻制作水平的提升,新聞短視頻的傳播特征也越發鮮明。
與傳統的新聞傳播形式相比,新聞短視頻充分發揮了短視頻的即時性、互動性和廣泛性信息傳播優勢,所以新聞短視頻傳播具有大范圍、高效率的特征。基于互聯網與新媒體平臺的支持,新聞短視頻可快速登錄各大平臺,基于多平臺聯動形成短視頻宣傳矩陣,從而讓新聞短視頻的影響力由局部擴散到全國乃至全世界,真正地實現了大范圍傳播。而且從傳播模式上來看,新聞短視頻傳播不再局限于信息的單向傳播,而是轉型成“雙向聯動”;在新聞短視頻傳播過程中,敘事視角具有多元性,敘事語言極具形象性,新聞生產者、傳播者以及接收者之間的界限相對模糊。
新聞是客觀的,但新聞報道具有主觀性和目的性。通常來說,關注新聞的價值取向,使其與新聞內容相匹配是提高新聞影響力的必要方法。新聞短視頻制作與傳播過程中,新聞的文化價值、政治價值、思想引導價值都得到了充分展現,這種多元取向并存的局面與短視頻的制作傳播特征有直接關系。基于新聞短視頻,傳統媒體的傳播語態被改變,信息傳播方式進一步豐富,為提高新聞的真實性、豐富性、即時性和透明性提供了有力支持。結合實踐不難發現,在新聞短視頻制作與傳播中,以人為本一直是基本原則;基于多視角取材、實時化報道和客觀性、平衡性理念運用,新聞傳播的受眾本位優勢得以凸顯,新聞輿論熱點的追蹤監控也更具實效性。
作為信息新風口,短視頻具有天然的社交屬性,在激發情感共鳴、引發跟風行為、引領輿論等方面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近年來,短視頻異軍突起早已成為輿論引導、價值觀傳播的重要載體,也是影響公眾情緒的關鍵性元素,這一特質在新聞短視頻傳播中也得以顯現。事實上,新聞短視頻保留了短視頻的內容豐富性、傳播立體性、制作便捷性、影響廣泛性等特質,展現出極具正向引導價值的選題特征。具體表現為:一是高效傳播官方信息。基于合理解讀實現輿論的正向引導,以新聞短視頻制作傳播幫助群眾排憂解難。二是即時發布新聞信息。以直擊新聞現場的形式實現透明化、實時化、全過程化新聞進程追蹤。三是重視民生性內容制作和主題選取。以典型形象刻畫為基礎,大力宣傳本地民生新聞。四是關注公眾思想引導和情緒安撫。警惕短視頻傳播在“謠言”生產與傳播方面的“催化劑”作用,通過強調專家科普和真實、正向輿論引導遏制謠言傳播,安撫恐慌情緒。
從內容上來看,新聞短視頻具有多視角性,不同視角下新聞內容的敘事邏輯存在明顯差異,而這種差異性也為滿足受眾多元的信息獲取需求提供了保障。在實踐中,新聞短視頻傳播極為重視人文關懷,所以其傳播語態發生了明顯變化,視角呈現的差異性以及多重符號構建,為豐富視頻內容、拓展思維深度,以及增強表現形式的靈活性、多樣性奠定了堅實基礎。不僅如此,新聞短視頻傳播中,原始素材與二次加工產物共同傳播的情況十分普遍,視頻制作不僅保留了新聞的基本特征,更增添了許多符合互聯網傳播思維、滿足受眾審美性需求的元素,為進一步擴大傳播范圍提供了保障。不僅如此,新媒體背景下新聞短視頻傳播還展現出極強的精準性。基于社群傳播、分發傳播矩陣、大數據以及互聯網技術支持,新聞短視頻傳播可實現精準、實時推送,能不斷增強受眾黏性。
從現實角度來看,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短視頻廣受關注、備受青睞的根本原因在于新聞傳播訴求變化。當前,以新平臺為載體提高主流媒體的影響力,成為傳統媒體應對新時代新聞傳播的主要方法,媒體必須強調自身的主體地位,成為把握輿論導向、肩負大眾傳播責任、應對復雜網絡輿情的“主角”。在新媒體背景下,媒介融合成為主流,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用戶需求的變化要求媒介轉型必須以提高適應性,不斷拓展傳播空間為訴求。除此之外,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的媒介使用習慣與動機發生了改變,獲取信息以及接觸新聞的方式不斷增多,受眾越來越追求個性化表達,不斷尋求新聞傳播過程中的雙向交流。基于此,進一步拓展新聞短視頻傳播的廣度和深度十分必要,這將成為增強新聞短視頻傳播效能與影響力的可靠方法。
某新聞信息在成為社會熱點事件后能夠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形成了一定的傳播熱度,能夠為其他新聞帶來龐大的流量。因此,主流媒體在制作新聞短視頻時,也可以借助該流量熱點吸引受眾,利用網紅熱點的影響力加大主流媒體新聞的傳播力度。在實踐中,新聞短視頻的制作者必須聚焦社會熱點,選取自帶流量的話題實現借力。通常來說,主流媒體在利用熱點吸引流量時,都會選擇與民生、國家發展相關的熱議問題,在制作新聞短視頻時必須嚴格篩選標題與內容,在保持主流媒體權威性的前提下實現熱點信息的二次利用。比如,利用時政熱點,聚焦醫美、野性消費、元宇宙、人類高質量男性等熱門短視頻關鍵詞;關注高考,借鑒《我好牛,我就想第一個接受采訪》《高中生》《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等優秀經驗制作高考新聞短視頻;圍繞國家政策、行業先進代表、英雄人物制作新聞短視頻,從《無膽英雄張伯禮》《超燃!新型主力戰機亮相慶祝人民空軍成立70 周年航空開放活動》等優秀作品中汲取靈感和經驗,基于新聞短視頻實現熱點追蹤報道。
影響新聞短視頻傳播力度和廣度的另一因素是短視頻新聞內容的質量,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內容是所有新聞信息中號召力最大、傳播速度最快、最能被廣泛接受的內容。因此,在制作短視頻新聞時,為了提高短視頻新聞的傳播力度和速度,應當選擇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內容,以此贏得受眾的一致好評。
以《心疼!致敬!總有些人在努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溫暖!》這篇新聞短視頻為例,該新聞主要講述的是維修工在搶修新疆昌吉主干道線路的真實事件,向受眾傳播了一種不畏艱險、敬崗愛業的精神。該新聞短視頻的閱讀點擊量高達74 376 次,引發了不小的社會反響。
媒體人在制作新聞時,需要在心中反復詢問自己該篇新聞是否對民生有益、是否對社會有益、能否解決民眾的疑惑,最后判斷其真正的價值。只有保證新聞具有價值,才能引起受眾的普遍關注。因此,在制作新聞短視頻前要做好采集和篩選工作,保證播報的內容和新聞畫面都是有效真實的。對于媒體人來說,想要發揮新聞短視頻在解決社會民生問題方面的價值,就必須關注視頻制作視角以及切入點的準確性、適宜性,為引起廣泛的關注和熱議,必須做好標題工作。當然,制作過程中也應該重視信息傳播以及新聞內容的引導性、警示性、參考性價值,使新聞短視頻真正在緩解社會矛盾、解決民生問題、服務人民群眾方面切實發揮作用。此外,還需要結合實際制作系列短視頻,追蹤社會民生問題解決過程,以便提高影響力。
正如前文所言,新聞短視頻的互動性、及時性是吸引受眾關注的重要因素,傳播過程中信息分發機制的有效運用也讓新聞的影響力大增。為進一步提升短視頻新聞傳播的廣度,媒體從業者應放大新聞短視頻的社交性、互動性以及精準傳播優勢,利用先進技術為實現用戶與媒體之間的良性互動提供有力支持。在此環節,需要重點開展兩項工作,一是進一步優化分發機制,二是進一步完善互動機制。
優化分發機制時,新聞短視頻制作和傳播人員應該以實現用戶精準定位為重點開展實踐,實現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新聞短視頻傳播。此時,必須確保受眾需求或興趣點與新聞短視頻內容高度匹配,正視用戶在內容選擇上的“主動權”,最終利用分類化、標簽化用戶管理優化新聞短視頻傳播。比如,基于用戶畫像繪制、用戶圖譜運用,實現目標用戶群體的精準定位和定向內容精準推送;利用算法技術,實現新聞短視頻推送邏輯的全面更新,為凸顯新聞短視頻的實效性、真實性、重要性和針對性價值提供保障;加強推送時機把控,基于目標群體特征實現定時、定向推送,保持熱度、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等。完善互動機制時,新聞工作者必須圍繞提升新聞短視頻的互動性價值,增強新聞短視頻受眾的互動興趣開展實踐。此時,必須展現新聞短視頻的社交傳播特質,使媒體基于各平臺官方賬號與受眾進行即時互動,從用戶視角出發改變表達語態,構建更具高效性、趣味性的媒體反饋機制。比如,以新聞短視頻下的評論為主要互動渠道,通過回復點贊、使用表情包、運用網絡熱詞等方式與受眾互動;以虛擬社區為主要互動平臺,利用媒體的新聞專業素養選擇適合的話題創建虛擬社區,拓展受眾的參與形式、滿足受眾的表達需求,拓展新聞短視頻傳播范圍。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每天都要接受海量信息的轟炸,早已產生了疲勞心理。從信息傳播方面來看,只有滿足碎片化閱讀習慣,具有特色風格和內容的信息才能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所以,在提升新聞短視頻傳播廣度時,新聞工作者需要重視內容選取,以特色內容為基礎吸引流量、擴大后續影響。為便于傳播,新聞短視頻必須在體裁上保持短小精悍,但為了引發深度思考,制作人員需要堅持“以小見大”的原則,即以小切口投射大視角,通過凝練的內容引人深思、發人深省。以《尋蹤百年輝煌》為例,該視頻敘事手法宏達,運用多樣化素材、人物和觀點展現革命先輩的話語,基于不同歷史場景追尋紅色蹤跡,將珍貴的歷史記憶和厚重的百年歷史濃縮在短視頻中,這一新聞短視頻不僅在傳承紅色精神、弘揚主流價值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隨著視頻傳播其影響力也逐步擴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慕名而來”,其后續影響不斷擴大。
當然,想要進一步提升新聞短視頻的傳播廣度,也應該從原始素材運用和短視頻二次編輯優化方面著手。此時,既需要關注初始內容的及時跟進,結合視頻主題與內容特征,做好時長控制、元素填充和深度挖掘,著力增強視頻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比如,開展專題化、系列化新聞短視頻制作和傳播,基于多種載體實現新聞內容的多維化呈現;重視視頻風格把控、時長平衡,不斷增強新聞短視頻的吸引力。此外,各大媒體還必須重視優秀新聞采編人才和視頻剪輯人才的培養,為全面提升新聞短視頻制作水平與傳播廣度提供有力支持。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短視頻成為了新聞信息傳播的重要途徑,并且憑借著短視頻傳播快速、內容短小概要、更新快等特點被受眾廣泛接受。因此,發展短視頻新聞是很有必要的。為了提高新聞短視頻的內容質量和傳播速度,需要新聞短視頻具有創意性,引發受眾的共鳴。并且格式符合不同平臺的傳播標準,可以適當地用熱點吸引流量,通過傳播正能量和解決民生問題,提高新聞的價值和傳播力度,以此引導正確的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