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燕
(遂昌縣融媒體中心,浙江 遂昌 323399)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受眾對于傳統的新聞媒體傳播形式開始感到乏味,很多網絡媒體為了獲得更高的點擊率,改變了新聞傳播的形式,但是由于內容上缺乏一定的創新,不具備個性化特色,只能暫時性吸引受眾而已。傳統新聞媒體除了缺乏傳播形式的再創新外,在新聞內容上不夠貼近生活,也沒有積極引導社會輿論,無法凸顯正確的價值觀。所以,為了贏得廣大受眾的關注,傳統新聞編輯內容需要貼近受眾,尤其要符合現代人們的生活。
這幾年,媒體信息內容基本都是以娛樂為主,并與影視劇、動漫、數字化音樂等產品相結合,獲得了廣泛的關注。而新聞板塊由于內容過于枯燥,形式單一,使其受眾關注度逐漸下降。對于傳統的新聞編輯而言,新聞內容是新聞媒體發展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點,新聞內容要與受眾進行互動,就必須要重視新聞內容的多元功能,對內容進行創新和融合,從而提高內容的質量,吸引受眾的關注。
由于媒體發展過程中,片面地認為新聞通過廣播電視媒體或紙質媒體報道,并不需要自媒體的渲染和輸出。媒體融合雖然將新聞內容進行系統性設計和有序列的整理,但是在運營過程中由于運營者注重的是市場利潤,對新聞本應帶來的社會效益研究不深,僅僅看到了短期效果,并沒有集中對新聞板塊發展的長期效益進行了分析,因而所創設的內容單一,未能有效地與其他資源整合。許多新聞編輯人員仍然停留在傳統思維層面,沒有深入研究新聞板塊的融合方式,由于缺少監督和管理,千篇一律地以文字形式鋪排,且傳播的很多內容都具有滯后性,未能挖掘出新聞傳播的特色,也不具備引導各領域開展實踐的實用性。因此,新聞板塊的管理者必須對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和融合能力提出要求,通過各種方式提升新聞編輯人員的實踐素養,才能使新聞板塊發揮應有的時代價值。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事媒體行業。只要有新聞內容就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隨時發布,這就導致媒體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在內容方面,很多媒體發布的內容其可信度在逐漸下降。這是因為很多的媒體人為了獲取流量,吸引大量的受眾,肆意制造虛假新聞內容,過分夸大新聞事件,使得新聞內容缺乏真實性和可靠性。同時,很多新聞媒體的內容和形式沒有創新優勢,相似之處比較多,內容和形式不夠新穎,新聞內容無法吸引人的眼球,不懂得如何有效整合內容,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在融媒體時代下,很多新聞編輯仍舊采用傳統的模式及工作方法。新聞編輯人員在編輯表達方面過于專業化,受眾范圍比較小,由于新聞內容缺乏時代性,受眾對新聞內容產生了審美疲勞,且內容不貼近生活,從而不被大多數受眾所喜愛。此外,很多新聞編輯者不懂得利用輿論來提供新聞的關注度,不夠重視履行輿論監督的職責。
1.新聞融合能力有待提升
在傳統的新聞編輯工作中,基本都是以文字形式為主,其不能像歌曲和視頻等媒體內容一樣能夠吸引很多的受眾關注。因此,新聞編輯人員要將數字媒體與新聞內容相結合。比如,可以將綜藝節目與新聞頻道進行整合、素人和明星搭檔等,從而使得新聞內容更具有時尚感,令受眾眼前一亮,更能吸引受眾的關注。不過,這些創新內容的編輯處理難度比較大,由于編輯人員只會采編而不會對視頻進行剪輯、整理和畫面色彩的設計等,導致很多工作無法進行。雖然有的媒體平臺給新聞編輯提供了一定的發展機會,也對新聞編輯人員提出了適應性的需求。但是由于他們融合新聞的技術能力不高,有些即便在嘗試著學習一段時間也不再堅持學下去,而是選擇固守舊地,不思進取,面對工作上的困難,選擇用草率離職來逃避,要么就是混日子,工作態度極其不認真,編輯的內容粗制濫造,無法保證最終的效果。
2.不重視新聞編輯工作
在新聞媒體運營過程中,很多新聞工作者對新聞編輯環節不重視。由于媒體融合的速度較快,行業未形成系統、規范的組織框架,常常出現各媒體公司搶占推廣渠道的情況。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變成了牟取利益的途徑,很多媒體人員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盲目擴張私有媒體團隊,導致媒體融合滲透了錯誤的觀念。媒體融合原本是為了提升整體效益和促進轉型實現強強聯合的舉措,卻逐漸演變成了各媒體為經濟利益互相攫取價值信息和掠奪資源的形態。這也導致媒體行業并未形成以人才素質為核心的發展理念,并沒有構建各部門人員工作的目標體系。編輯人員僅僅是被當成碼字的程序員,只需要簡單地將別家的內容搬運過來,或者簡單地將自家媒體的內容進行框架搭建。行業內普遍存在的這種現象,也就難以激發出競爭需求,內部管理者選擇以少量成本滯留工作人員,因而對工作架構的職責并未規劃明確,因此編輯人員長期在這種工作環境下受到影響,自然難以激發出創新意識。且因為新聞板塊受到忽視,新聞編輯人員相較于其他內容編輯人員更加缺少學習的平臺,因而無法強化個人的專業素質。
3.缺乏責任心
在媒體融合時代,除了需要突出新聞媒體的傳播價值之外,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引導各領域社會實踐的實用性。因此,新聞編輯人員不單單要注重新聞內容融合之后的趣味性和豐富性,還要確保新聞內容是真實且具有深度的。因此,這又對新聞編輯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很多新聞編輯人員在編輯工作方面缺乏責任意識,只重視如何適應受眾心理這方面,一味地利用軟件處理技術提升新聞內容的多樣性,使得內容更加花哨而缺乏特色,而新聞中所體現的中心思想不明確,難以使受眾留下深刻印象。新聞編輯人員不具備創新的意識,主要在于大多數新聞編輯人員欠缺責任感,僅僅是為了薪資參與工作,被動地接受管理者提出的要求,因此無法提升新聞的創新融合水平。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媒體行業想要不斷發展,相關的專業編輯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人才是形成行業優勢的中堅力量,面對激烈的競爭,只有培養具備專業知識的新型人才,才能建立自身優勢,從而推動行業的發展。因此,傳統新聞媒體行業在新聞編輯工作中,要重視培養和挖掘新聞編輯人才,保證新聞采訪者和編輯的專業素質,針對不同的職位需求招聘新員工,培訓老員工。新聞編輯工作不只是靠個人力量,更是對團隊能力的考驗,整個新聞報道的制作過程,需要團隊中每個人各司其職,團隊協作,保證新聞信息準確完整地發布出去,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確保新聞的社會公信力[1]。
在移動終端日益繁多的今天,人們接收信息和傳遞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因此,信息的黏著度以及活躍度都已經遠超傳統媒介。新聞編輯應該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加以分析,確立新媒體視角,強化自身的創新意識,構建多元化、多角度的工作模式,充分彰顯媒體資源的優勢,實現有效的創作。傳統媒體擁有著自身的優勢,因此需要新聞編輯借助于創新的思維,將傳統媒體的價值充分體現出來。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新聞編輯應該清楚地了解新媒體的優勢和劣勢,正確看待優勢之處,及時摒棄其弊端,探尋出更為合理的發展路徑。例如,澎湃新聞借助于社交化的方式,使得傳統媒體與新型媒體相互融合,在客戶端上投入了較多的力量,保持著“常用常新”的姿態,使得澎湃新聞體現出基本的創新意識。以IOS 平臺上的“澎湃新聞”APP 為例,在7月21日正式上線后,分別在7月30日和8月22日進行兩次更新。由此可見,在工作實踐中,應該融入創新理念和意識,借助于反復磨合和試驗的方式,使得新聞內容得以優化,取得相對理想的成效[2]。
媒體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有效設計規范性組織架構,對組織架構的任務、職責等工作進行統籌規劃,確定新聞編輯的轉型要求,對新聞編輯加大考核力度。在新聞編輯人員到崗后,必須制定工作成長規劃,對編輯人員各階段提升能力的情況進行檢驗,確保新聞編輯的專業技能和素質能達到目標。同時,必須構建培訓體系,為新聞編輯人員提供學習平臺。例如,針對新聞編輯人員的采編、線下考察、采訪和整理素材、報道、口播等技能,落實學習和實踐的渠道,組織相應的具有成熟經驗的編輯人員與新人進行交流和溝通。新媒體信息傳播具有便捷性和快速性特點,多元屬性是新媒體快速發展的原動力和特征之一,但是新媒體環境下的很多信息是非難辨、真偽難分,媒體工作者在沒有掌握事件實情情況下就草草發布信息,這樣一來,新聞價值就會大打折扣,新聞的真實性不能得到保障。很多新聞對個體新聞事件的報道十分看重,但是對新聞事件整體情況卻沒有了解,對事件后續狀況不能做到及時跟進,影響了最終的新聞質量。傳統媒體在這個方面具備權威性,傳統新聞編輯人員需要從實際出發,最大限度地彰顯自身的優勢,探索和發現新聞事件,對新聞進行及時報道,從而促進新聞編輯的創新發展[3]。
在新聞編輯過程中,編輯人員需要清楚地了解融媒體時代所帶來的深刻影響,保證新聞內容的質量及真實性。現在多種媒體報道的信息呈現出不一致的情況,絕大部分受眾更相信傳統媒體報道的真實性,而少部分人則傾向于相信網絡。可見,電視媒體的公信力遠勝于網絡,普通受眾接收新聞內容的時候,更傾向于傳統媒體報道的內容。因此,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應該擺正自身的位置,堅持真實性原則,全力做好廣播電視節目。在確保信息真實性的前提下,借助于融媒體的資源優勢,積極克服自身的弊端,通過對新聞內容的深度剖析,使得媒體競爭水平穩步提升。受眾對于新聞從不同層面進行解讀均能獲得相應的結論,其所持有的觀點也多種多樣。因此,傳統媒體應結合新媒體的基本特點加以深化,從而有效傳播個性獨特且內容真實的信息。以溫州都市報為例,其在融媒體時代全面開花:在視頻領域,積極推出《溫州一家人》和《跟我學溫州話》等特色欄目;在電商領域,將溫都貓APP 的影響力逐步擴散,短短半年的時間就實現了1 200 萬元的銷售收入,實現了較為理想的盈利目標;在多元化領域,積極發展展會經濟,取得了幾千萬元的收入。因此,融媒體時代的新聞編輯應該堅持在新媒體視角做文章,秉承新聞內容的嚴謹性,逐步深入到受眾內心,合理把控新聞的多角度,使得內容逐步豐富起來[4]。
媒體內部必須要對新聞編輯人員長期的行為變化進行觀察,給予新聞編輯人員職業晉升的機會,讓新聞編輯人員能夠施展所長。要加大新聞編輯人員對新聞內容轉型思考的宣傳力度,組織新聞編輯人員廣泛接觸新聞對象,對各領域的真實發展情況有所了解。要讓新聞編輯人員全方位、多角度做好新聞節目,綜合保障新聞的真實性,最大限度借助融媒體的特點,突破原有局限和瓶頸,利用深度融合的優勢對相關新聞事件進行報道,從而在超越新媒體的同時,強化自身的競爭實力。新媒體的新聞觀點多樣且個性鮮明,要保證其真實性必須要依靠新聞編輯。傳統媒體新聞編輯需要保障新聞的權威性和新聞報道的嚴謹性,掌握新聞事件發展的脈絡,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和揣摩,從而豐富新聞內容,提升受眾的好評度。第一,要認識到新舊媒體之間的差別,對二者的優勢進行整合,做好查缺補漏工作,分析未來傳統媒體新聞的主要發展渠道;第二,將創新理論和意識真正應用到新聞編輯實踐活動中,反復磨合與試驗操作,積極探索適合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發展的融合渠道,提升新聞編輯的質量和效率[5]。
新聞媒體是宣傳黨和政府相關方針政策的主要途徑,所以新聞編輯工作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才可以在復雜的輿論環境中正確選擇自身所處的立場,保證輿論導向與黨的方針政策一致。首先,需要對新聞編輯人員進行思想政治的相關培訓,積極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切實把學習成效體現到增強黨性、推動工作上來。其次,編輯可以通過內刊發表學習感言,提高編輯的思想政治覺悟。最后,編輯部要定期組織業務交流,對于經典編輯案例進行探討分析,汲取經驗,提高整體編輯水平,確保編輯內容符合受眾的需求。
綜上所述,新聞編輯要轉變觀念,積極參與融合媒體的創新,提高融合能力,編輯出高質量的新聞內容。要正視自己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分析新聞事件的核心,全方位、多角度挖掘新聞信息,使新聞從眾多同質信息中脫穎而出,引起受眾的關注,這就需要提升編輯自身的專業能力,為媒體行業的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