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娉
(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王村鎮徐王小學,甘肅 平涼)
在新一輪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理念漸漸與教材內容不斷整合,如在當前部編版教材中明確設定了“快樂讀書吧”的板塊,其中就會推薦一些閱讀書籍,希望學生可以進入整本書閱讀的格局,繼而使得學生閱讀素養得到很好的鍛煉。由此在新形勢下對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的問題進行探討是很有必要的。
整本書閱讀是倡導依照教育部為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發展制定的相關文件,遵循學生年齡的差異性,教育工作者向學生推薦一些閱讀書籍,繼而組織開展整本書的導讀活動、整本書的交流活動,確保學生帶著積極主動的心態融入進去,繼而實現學生閱讀素養的鍛煉。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閱讀體驗,積累閱讀素材,拓寬閱讀視野,掌握整本書閱讀的技巧和方法,鍛煉閱讀能力,為后續的語文核心素養鍛煉奠定良好的基礎。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多數是以篇章為對象的,其對學生閱讀思考能力的鍛煉是有限的,而整本書閱讀可以很好地改變這樣的局面,繼而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能夠不斷提升。[1]
對當前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現狀進行歸結,筆者發現存在的問題比較多:教師閱讀推薦頻率處于比較低的狀態,并且沒有系統性和計劃性,多數是想起來才會去推薦,推薦次數少,學生選擇少;教師在選擇閱讀書籍的時候,也存在不少的問題,閱讀書目與學生認知是相互違背的,沒有考慮學生的興趣,在推薦書籍的過程中沒有制訂對應的計劃,選擇的題材也比較單一。這些都可能對實際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性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在整本書閱讀教學方法方面也存在不少的問題,有的會將整本書閱讀看作課外閱讀,多數是學生自己去進行,教師很少進行指導;還有的教師將整本書閱讀作為精細化閱讀教學的重點板塊,進行過于細化的安排,忽視學生的承受能力,這樣也容易使得實際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的效益處于較低的狀態。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的環境是不理想的,班級圖書柜的藏書量有限,有的甚至不足30 本,書本的類型也比較單一,多數是文學方面的,人文社科方面比較少。校園閱讀氛圍也不是很好,學校很少開展閱讀活動,圖書館建設也比較滯后,在學生整本書閱讀中缺少有效的監督方案,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有限的,而整本書閱讀又是一項長期性的工程,沒有監督的情況下,很容易半途而廢。顯然,如果這樣的問題長期存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的效益難以提升,繼而導致小學生閱讀素養的發展進入不理想的格局。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小說,有不同的譯本,本次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選擇的是張友松版本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將其歸結為四個板塊,分別是閱讀導讀板塊、交流分享板塊、創意寫作板塊和拓展延伸板塊。下面對這四個板塊的教學設計歷程進行歸結。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中,導讀需要發揮引領性的效能,在此環節學生對整本書有著基本了解,還可以帶著更加主動的心態參與進去,在閱讀期待中進入閱讀狀態。在節選篇章學習之后,很多學生對整本書內容有著更加濃厚的興趣,此時教師可以切實地做好導讀課程的優化,為整本書閱讀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此環節需要注意的有:
其一,懂得回顧自己之前學習的知識,嘗試去了解馬克·吐溫。在四五年級的時候,學生已經學習過馬克·吐溫的作品,如《威尼斯的小艇》《金錢的魔力》,之后讓學生對馬克·吐溫作品的特點進行界定,并且試著研判其在文學中的地位,再者引入一些馬克·吐溫的生活故事,讓學生意識到他也是一個比較幽默并且也會犯錯的普通人,拉近與作者之間的距離。
其二,關注人物形象,確保可以慢慢靠近湯姆·索亞。書中講述的是湯姆·索亞的故事,在序言閱讀的時候,就特意講述了其中的一些經歷是真實發生的,并且有些是作者親身經歷的,在實際導讀中,教師會向學生展示如何巧妙地使用猜讀、跳讀、細讀、品讀等方式來進行整本書閱讀,此時學生也開始意識到主人公是一個貪玩、愛惹事、讓大人很頭疼的搗蛋鬼。如在開篇的時候,阿姨叫喚了兩聲都沒有蹤跡,這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主人公的不安分,再者就是阿姨夸張式地到處尋找,這些動作描寫從側面很好地反饋出主人公的調皮,此時小學生意識到自己即將認識的是一個很調皮的主人公。
其三,巧妙使用閱讀策略,激發學生參與整本書閱讀的積極性。在整本書目錄閱讀的時候,教師會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對目錄內容的理解,對感興趣的情節進行預測,猜一猜在對應章節可能會發生什么故事,在此環節還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依靠預測和提問閱讀教學策略,使得閱讀活動能夠朝著有目的的方向進展。如在目錄閱讀期間,教師提出了問題:湯姆是如何在主日學校出風頭的?這樣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去進行探討,繼而希望在閱讀中可以找到答案。
在整本書導讀課程之后,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保證能夠切實地讀完整本書,這也是實現閱讀習慣培養的重要契機。對于很多小學生而言,閱讀整本書看起來是比較困難的,畏懼的心理可能由此產生,很有可能出現半途而廢的情況,此時就可以依靠交流和分享機制來保證整本書閱讀活動得以有效開展。在此板塊,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關注的有:
其一,巧妙借助思維導圖工具,引導學生進入整體把握的狀態,實現閱讀知識框架的構建。在此期間可以使用不同的思維導圖方式,如可以以情節為關鍵點去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如學生在閱讀完第一、二章節之后,可以以突出的主要情節為基礎,實現中心圖像的繪制,依照先后順序來進行關鍵詞的提取,確保小標題得以概括,這樣就可以形成主干。當然,還可以引導學生對重要情節進行合理的補充,以確保分支延展能夠不斷細化。如在繪制海盜歷險情節思維導圖的時候,某學生會將主干設定為:興致勃勃地行動—慢慢開始后悔—想要回家—設計回家的計劃—生還,在此基礎上將一些細節添加進去,這樣就可以很好地將此情節的導圖繪制出來,學生還會將人物形象或者場景繪制進去。還有一種就是人物思維導圖,其會將人物作為關鍵詞,鼓勵學生在人物關系處理、人物特點概述的過程中了解個人成長歷程,思考個人與他人之間的關系,這樣自然可以更好地將整個主人公的經歷概述出來,并且以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呈現。對于該書而言,主人公是湯姆,自然可以以他為關鍵詞[1],再者理清楚他和其他人物的關系,如湯姆與哈克的關系網中,有墳場歷險的故事,有當海盜的故事,有鬼屋歷險的故事,再者還牽涉湯姆和貝奇。學生在探究關系的過程中,實際上也在對閱讀內容進行加工,展現出閱讀成果之后,學生的知識體系也因此架構起來。
其二,合理地設定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探究交流的狀態。在此過程中教師會設定一些討論話題,如:你如何看待湯姆和貝奇之間的關系?學生要填寫對應表格,其中包括自己的想法、原文的內容、頁碼等,這樣可以很好地將文本內容與小學生的理解內容關聯起來。如某學生填寫的是:湯姆喜歡貝奇對于美的向往,貝奇出場的時候,對于她外貌和服裝的描述,使得湯姆產生了美的體驗,其中會牽涉三色堇,這表示的是一種思戀,表示湯姆迅速被貝奇所迷住。
其三,合理地設定任務,依靠任務去進行驅動,在此環節鼓勵學生進行批注閱讀。教師會設計順次通讀任務單,引導學生慢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可以督促閱讀過程。在閱讀推動中,閱讀進度可以與閱讀任務關聯起來,并且在語文課堂開展前進行簡單的交流,在完成這樣的驅動任務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進入任務自我評價的狀態[2],由此以更加主動的心態融入后續的閱讀中。
讀寫融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理念,對于本次整本書閱讀活動而言,在實際設計的板塊,也應該切實地將寫作與閱讀關聯起來,依照這樣的方式,使得創意寫作課程的教學訴求得以滿足,而習作目標也可以與課外閱讀關聯起來,讀寫結合的教學效益會不斷得到提升。在此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教學設計的焦點放在:
其一,鼓勵學生隨筆寫初感。也就是說,在閱讀的過程中,一些話語可能對學生產生觸動,此時學生可以迅速地結合自己的感受寫下對應的文字,這種做法可以使學生評述鑒賞的能力得以鍛煉。
其二,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進行短評,引導其進入深思的狀態。以小說情節評論為例,教師會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提出這樣的問題:書籍中有很多情節,哪些情節是你一口氣讀完的?要求學生界定對應的情節,并且嘗試進行短書評的撰寫。當然還可以對小說人物進行評論。在閱讀的過程中,小學生可能會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小說情節關聯起來,繼而形成共命運的閱讀狀態,如有的男生可能比較喜歡湯姆的勇敢,能夠在黑夜去墳場,喜歡冒險,喜歡去策劃,有的女生對貝奇和湯姆鬧別扭的情節比較感興趣,仿佛看到了自己。[3]由此鼓勵學生選擇對應的人物,嘗試對人物的特點進行評述,這也可以進入深度反思的狀態,繼而使閱讀的深度和廣度得到不斷提升。
其三,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進行片段練習仿寫活動。如以哈克出場為例,其中牽涉兩個段落的描述,教師將此作為仿寫訓練的對象,讓學生將對象換成自己的同學,然后進行仿寫,在班級上展示仿寫的結果,然后讓其他學生猜測:他寫的是誰?在這樣的猜測與仿寫活動交互中,學生參與仿寫活動的積極性不斷提升,仿寫中學生的寫作思考能力也會得到很好鍛煉。當然還可以選擇一些比較生動的寫事片段,引導學生對這樣的片段進行理解,巧妙地進入寫事情方法的歸結中去,繼而鍛煉寫作方面的能力。
其四,鼓勵學生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學著寫梗概,以保證可以快速抓住整本書的主干。在此環節教師設定了作品梗概梳理單和作品梗概評價單,梳理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將主要情節規整出來,并且嘗試進行小標題的擬定,依照自己的閱讀進度來進行,在閱讀完畢之后就可以形成書籍的主干,學生在此過程中列小標題的能力也會得到很好的鍛煉。對不同學生的梗概寫作情況進行評價,此時要關注與原文的吻合性、概括描寫的精準性、梗概語義的連貫性和自然性等指標,確保學生可以針對自己在此板塊的不足迅速地進行改善。[4]
新形勢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關注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鍛煉,繼而構建拓展延伸體系。也就是在這樣的歷程中,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的效益會不斷發揮出來。詳細來講,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節點有:
其一,結合整本書閱讀的內容,開設一些創造性的活動,確保閱讀與語文素養發展之間不斷關聯起來,使得閱讀活動能夠展現出能動性的特點。在此期間,小學語文教師專門設定了如下的活動:整本書閱讀知識有獎競答比賽活動、情景劇表演活動、夸獎湯姆的活動、觀看電影的活動、主題演講的活動,依靠上述多維度的活動[5],確保學生可以進入高強度的信息輸出狀態,繼而使整本書閱讀的效益不斷提升。
其二,推崇類比閱讀,實現閱讀書籍的延展,保證閱讀活動能夠朝著持續性的方向進展。結合《湯姆·索亞歷險記》的內容,合理地選擇一些類似的書籍,以確保學生能夠進入更加理想的閱讀格局,在閱讀之后,嘗試讓學生對多個作品進行閱讀鑒賞,講述自己閱讀方法的掌握情況,講述自己閱讀的過程,由此使學生漸漸喜歡上閱讀,這樣自然可以使整本書閱讀的綜合效益得以不斷提升。[6]
綜上所述,要想改變當前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現狀,就需要優化整本書閱讀教學環境,改變整本書閱讀教學方式和內容,形成良好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氛圍,繼而使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質量不斷提升。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切實地發揮自身效能,保證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效益可以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