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興海
(甘肅省景泰縣第一小學,甘肅 景泰)
生活化教學是現代教育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可以密切知識與生活間的關聯,使學生形成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和習慣,強化理論知識對實際生活的指導作用。同時生活化的素材常常建立在學生既有生活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有利于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內容。尤其是對小學階段的教育,更是要通過生活化的教學來提高教學質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通常會通過生活化的習題來開展教學和訓練,這也為德育的滲透提供了有利的時機。德育內容可以隱含于習題的生活化情境中,通過熏陶、滲透的方式對學生的態度、情感、思想、價值觀、精神、意識等發生影響,從而實現德育滲透。
利用生活化習題滲透德育需要教師具備相應的思想觀念,才能確保這一教學活動行之有效。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思想觀念決定著行為活動,也就是說我們的行為活動受我們思想觀念的支配,我們只有具備了德育滲透的意識和生活化習題理念,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教材中的習題進行充分的利用,對自身設計的習題進行優化設計,使之滿足德育滲透和生活化教學的需求。
我們要認知到德育滲透的重要性,從而樹立積極的德育滲透意識。素質教育體系中,我們要促進人才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五育并舉中德育又被排在了第一位,在各學科的教學中都要滲透,強調了德育的重要性[1]。從人才的培養來講,德才兼備方能成為有益于社會的人,而有才無德只會貽害于社會,所以德育的重要性才會不斷被重申。教師應承擔起教書育人的社會責任,通過德育滲透來實現學科協同育人。新課標使教學目標由知識技能目標上升到核心素養目標,核心素養目標包括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科精神品質等維度目標的培養,這些維度目標與德育目標相統一,是我們課堂教學中應完成的教學任務。基于此,教師應對數學學科滲透德育保持積極的認同態度,改變以往只教書不育人或者重知識輕德育的教學問題,積極挖掘數學教學中的各種德育滲透契機,實施德育滲透。
我們要樹立生活化習題理念,利用生活化習題的德育滲透來確保德育滲透的有效性[2]。生活化習題一則有利于降低知識內容的抽象性和理論性,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從而確保了數學學科的教學效果。二則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對學生既有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了充分的利用,在學生的能力水平基礎上開展教學易于取得教學成效。三則生活化習題是德育滲透的有利契機,數學作為一門非常專業的學科,相較于人文類學科其德育滲透的路徑相對狹窄,而生活化習題則可以通過生活化素材和生活化情境來拓展德育滲透的契機。且習題在數學教學中占有較大的占比,導入環節、教學環節和知識應用環節都需要通過習題來完成教學,因此生活化的習題也就為德育的滲透創造了更多的有利契機,同時也提高了習題的綜合教育價值,使我們的教學質量得到了提升。
在具備了積極的滲透意識后,我們應利用好習題這一載體來進行德育滲透,并通過生活化的習題設計產生更佳的滲透效果。生活化習題的滲透契機體現在習題傳遞出的思想觀念、情感態度和精神意識等方面,其載體一是生活化習題中的素材,二是生活化習題中的情境。
滲透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感染方式,不同于道德說教易讓人產生抵觸情緒,所以利用習題中的素材進行潛移默化的滲透,易于被學生接受,可以產生較好的德育滲透效果。習題中的素材包括插圖、人事物等,我們要利用好這些契機來進行德育滲透[3]。
如插圖,習題中的很多題目都有插圖,以幫助學更加清晰地理解題意,或者對題目的主要要素通過圖形、圖表等形式來呈現。在選擇這些圖形、圖表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具有德育價值的圖形、圖表來實現我們的德育滲透。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欣賞與設計”中的教學例題為例,教材選取了太極圖這個具有典型傳統文化意義的圖形作為例題素材,這就在無形中宣揚了我們的傳統文化。由于網絡傳播的便利性,小學生對太極圖也并不陌生,影視中、游戲中、建筑中、裝飾中等都有太極圖的圖像,所以亦屬于生活化的范疇。我們通過解構太極圖的幾何構成,使小學生感受到古人的數學智慧,從而使小學生從小了解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認同并喜愛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以實現德育滲透。
如人事物,習題中涉及的人事物,都可以作為德育的滲透契機。習題中的人物、事物、場景也都具有生活化和中國化特色,否則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以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數”的教學為例,我們在例題中引入了唐僧師徒分餅的習題:唐僧有8 張餅,平均分給師徒4 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我們看這道題目中的人事物素材,唐僧師徒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的主人公,屬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亦是小學生非常喜歡的影視作品主人公,既宣揚了優秀傳統文化又迎合了學生的興趣。餅也屬于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且學生具有一定的分餅生活經驗,有利于我們教學的開展。這道習題素材的選擇充分凸顯了設計者的良苦用心,試想如果我們把這道題目換成杰克、愛麗絲、瓊絲、杰尼在分比薩,又在傳遞何種意識形態呢?難免會向小學生輸出西方文化,不利于我們德育的實施。
除了素材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習題情境整體傳遞出來的價值理念、生活態度、情意品質等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我們一要充分領會教材習題設計的意圖,充分挖掘其潛在的德育滲透價值,二要在自己的習題設計中利用好習題情境這一載體,借機實現德育滲透,傳遞價值理念。
比如,在五年級第四單元“分數加減法”的教學中,“星期日的安排”和“看課外書時間”這兩節課的主題設計都對學生有著德育滲透的意識,旨在通過數學來教學生管理課余時間,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積極的生活意識,以實現德育滲透。在“星期日的安排”中,我們可以通過習題情境為學生呈現在休息日安排積極、有益的活動的情境。分別把外出游玩、參加少年宮、陪伴家人作為星期日安排的活動,給予一定比例的時間,使學生在計算時間和比較時間的同時關注到這些健康的生活習慣,從而通過示范和滲透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而在“看課外書時間”中,同樣通過林林、明明、淘氣、小麗四位小朋友每天課外閱讀時間的比較,在傳授數學知識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所以我們在利用教材習題或者自己設計習題時,都要利用好習題情境這一載體,實現德育的滲透。通過精心設計習題或者挖掘教材習題的德育價值,提高習題的綜合教育價值,既實現了數學知識技能的培養,又實現了意識形態的引領和道德品質的塑造。
在教學導入環節,我們通常會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啟發性的生活化習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并導入新知,這些導入習題就是我們進行德育滲透的有利時機。我們可以通過生活化導入習題的素材和情境來進行德育滲透。
以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教學為例,本節課教師將帶領學生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為了充分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興趣并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有效滲透,我們可以在導入環節設計一個緊貼生活又具有啟發意義和德育意義的導入習題。習題設計如下:老人有兩塊地,想把兩塊地分給兩個兒子。大兒子分了一塊長方形的地,這塊地長25 米,寬12 米。小兒子分到了一塊平行四邊形的地,這塊地的高有12 米,邊長分別為16 米和25 米。兩個兒子都認為父親偏心,認為分給對方的地大,分給自己的地小,你們覺得他們誰分到的地大?分地這個問題來源于實際生活,具有生活化和趣味化的特征。我們在多媒體上展示出兩塊地的圖形,一塊是平行四邊形,一塊是長方形,視覺上大小難以區分。在前面的課程中我們已經學習了長方形面積的算法,但對于平行四邊形面積還無法計算,所以問題一提出,學生就產生了較高的興致。有的選擇平行四邊形,認為這塊地的面積比較大,有的選擇長方形,認為長方形的面積比較大。于是教師導入新知,帶領學生去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該如何計算,以便于具體比較這兩塊地面積的大小,判斷老人是否有偏心。這道習題的設計意圖在于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更好地導入教學,但亦通過生活中可能會面臨的實際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如何比較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面積的大小,以做出更科學、合理的選擇。使學生明白知識對于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重要作用,從而使學生對數學學習和數學知識樹立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實現德育滲透的目的。
基于“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并不會直接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播,而是以問題為驅動,使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參與到知識的產生過程中。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會設計很多的問題和例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示范知識的運用,習題就會在教學中占有很大的占比。我們在進行德育滲透時,要利用好這些習題,挖掘教材習題的德育價值,在自設習題設計之初就本著德育滲透的理念,對習題的素材和情境進行精心的設計,把德育隱含于習題中以實現滲透培養。
通常這些環節我們都會以教材中的例題為主,而北師大版教材在這一方面設計可謂獨具匠心,從前面諸多例子都可以顯現出來,這里不再列舉。我們在應用這些例題時,要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自由交流討論活動、探究活動、創設教學情境等方式,使學生更深刻地感知到這些隱性的德育因素,從而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
習題訓練是數學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在課后環節我們會為學生布置作業任務,而這些作業任務也是我們實施德育滲透的有利契機。我們對課后習題的設計不能以量取勝,要通過高質量的題目設計來促進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同時還要通過題目中的素材和情境來滲透德育。
比如,在六年級第一單元“圓的面積”教學中,我們在課后習題設計這樣一道綜合性較強的生活化習題:小明的媽媽讓小明去買一張大餅,大餅直徑40 厘米,需付15 元錢,但店里大餅已經賣完了,于是小明買了兩個直徑20 厘米的小餅,每個小餅只要4 元。小明心里沾沾自喜,覺得自己真是聰明,既完成了媽媽的任務又節省了錢。問小明真的節約了錢嗎?學生利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出一張大餅等于四張小餅,所以小明既沒有滿足媽媽的要求又沒有節約錢,買四張小餅也不如一張大餅實惠。在完成了數學知識練習應用的同時,還教會了小學生要善于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不要小瞧生活中的數學和商販的智慧,不要自以為是,要謙虛謹慎,從而培養了小學生的生活智慧,實現了德育。
在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滲透德育以承擔協同育人的重任。習題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生活化習題進行德育滲透是一種有效的滲透方式。我們要認知到德育滲透的重要性以及生活化習題滲透的有效性,積極落實德育在生活化習題中的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