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欣
(青島西海岸新區育英小學,山東 青島)
隨著當前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信息化教學的廣泛應用,更多的小學生熟悉了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從一個小學生開始”的教學理想早已變為了現實,但當學生在掌握計算機技術后,對網絡上魚龍混雜的內容并沒有相應的辨別能力,這就對學校的教學產生了負面的影響。為此,家長和教師應積極指導小學生合理、健康地利用互聯網,培養正確的思想觀念,把信息化教育和德育教學相結合,以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的優越性,從而提高小學生的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水平。
由于我們教學思想的變化,家長更關注孩子的道德品質。小學時期是孩子觀念、品德、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更關注小學生的品德,并較早進行德育工作。好的道德觀念能使學生更加愉快和健康的成長。在生活上,學生也喜歡和別人交往,通過助人為樂、團結友愛的各種活動,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心靈體驗和道德水平。
當前,一些網民的是非觀念比較淡漠,思想道德水平不高。對于網絡暴力,學生無法產生強大的自主抗拒能力和自我保護。所以,創建綠色和諧的上網環境、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強化對網絡媒體和App 文化知識的灌輸,加強學生精神文明建設、遠離有害網絡內容就更加重要。
網絡中包含有益于兒童成長的健康信息,但也含有影響兒童成長的負面內容。不同性質網絡信息的出現給小學生的成長造成了很大的干擾。他們在接觸互聯網后,因為欠缺對網上消息的辨別與判斷能力,當面臨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沖擊時,難免會缺乏正確的認知,進而影響自身的判斷。
由于科學技術的提高,人類的生活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更多的人開始通過網絡媒體進行溝通。使用互聯網傳輸,我們能快捷地與他人溝通,也很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或工作。而對小學生而言,因為家長往往忙于工作,所以小學生使用互聯網傳輸是沒有一定的安全監管的。另外,小學生的防范能力較弱,在使用互聯網與人交往時會產生許多安全隱患,極易危害小學生的心理健康。
互聯網信息技術在中國教育界的廣泛應用,預示了中國教育開始實現數字化教育與信息化學習的標準。借助信息技術和教學內容的融合,教師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顯著提高教學質量。所以,為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不少教師在教學中過度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使學生降低了對書本的興趣,且教師安排的課后作業的完成率也越來越低。但與此同時,小學生卻對信息技術越發感興趣,并嘗試了各種途徑上網,以至于很多學生接觸了更多的網絡游戲。
借助信息網絡,學生能獲得許多與生存知識和學習能力有關的知識信息。通過這些知識能促進學生的成長發育,使他們在掌握應用互聯網技能的同時,提升核心素養,接受道德教育。盡管現在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已經非常流行了,但對小學生而言還是非常陌生的。因為在學生使用信息技術前,他們還沒有完全了解信息技術的全部內容和應用,而且往往還停留在網絡游戲和不良視頻傳播的層面。
教師在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之前,要及時地告訴他們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方式,并不斷地明確網絡安全應用標準。借助網絡媒體的廣泛應用,人類能夠和不同的群體進行互動與交流,從而加深了相互之間的情感。由于手機的廣泛應用,人們基本上可以通過一部手機來實現和別人的交流與互動。在校園里,有一個屬于教師、學生、家長的媒體交流群。通過媒體交流群,教師可定時向學校和家長推送一些有關道德教育的知識和信息,提升孩子的品德能力和道德能力。但是,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和隱私保護意識不強,教師要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宣講會、座談會等,準確地了解學生當前的心理健康狀況,以便更有效地抓德育,教學的關鍵就是提升校園德育課堂的質量與效率。
在新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是德育教學過程的主導者。所以,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觀念陳舊,就不能正確引導學生的發展。所以學校要更注重教師的文化素質培養,對教師開展專門培訓,并在教學活動中不斷開展學科質量檢查,保證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繼續掌握并提升學科素養。教師應本著自愿的心理,在學校組織的課程中積極求教。學校可針對不同專業的特色,對教師開展不同的專業知識培養。學校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培訓教師素質,如參觀其他學校、吸取其他學校的教育方法等。經常對教師素質開展巡查,使教師認識到不足之處,然后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從而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學帶頭人。
在新課程的教學思想下,教師必須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學生還年幼,對很多問題還缺乏準確的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設身處地替他們考慮,用心去關懷他們。新時代的小學生,愛的教育相比于體罰來說,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不同的學生會遇到不同的學習問題,身為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發展,還要從學生的實際感受出發,深入地分析學生出現問題的原因,通過對癥下藥幫助學生克服困難,使學生能正確地認知自我,努力克服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能朝著夢想的方向不斷前進。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雖然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但家庭教育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因而在引導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也要重視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共同守護孩子的成長,讓我們的孩子茁壯成長。
小學德育的主要方法就是榜樣示范法,簡單來說就是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把簡單、通俗的道理融入榜樣事件中,使學生在良好、規范的事例中逐漸樹立起正確的行為準則意識,養成良好的道德規范,進而不斷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由于教師是小學生在學校接觸最多、對其影響最深的教育者和引導者,在學生心中教師具有崇高的地位,因此,教師就成為孩子們日常模仿的對象。教師的言行、習慣和態度等都會時時刻刻影響著他們的發展,并對其身心健康成長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因而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注重言傳身教,在日常工作態度、情感表現和言行舉止等方面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如著裝規范、語言文明、態度積極向上等,將德育滲透在榜樣示范中,在潛移默化中推動小學生良好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的形成。
例如,教師在檢查班級衛生的過程中,發現班級的衛生不干凈,紙屑亂扔、垃圾不扔、黑板不擦。如果這時教師直接批評學生,那么學生的心理就會受到影響,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但是如果教師以身作則,彎腰去撿地上的紙屑,學生就會模仿教師的行為,把地上的紙屑都撿起來扔在垃圾桶里。從此以后,學生肯定不會亂扔垃圾了,而且看到地上扔著的垃圾他們也會撿起。有時候,教師需要改變處理事情的方式,以身作則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更能讓學生記憶深刻。
班級在學校而言是個小集體,而集體環境又會影響個體的品德。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創造良好的教學心理環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形成融洽的課堂教學環境,這樣既保證了學生的快樂學習,又促進了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視學生之間的協同教育,如讓學生分組開展練習,使他們懂得怎樣善待別人,怎樣在人際交往中幫助別人,營造融洽的學習氛圍,這樣可以在學生中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也有助于他們的學業。
班級是一個小群體,學校是個更大的群體,要努力做好校園文化工作。完善對學生的心理教學設施,建立專業的學生心理診所,并聘請專家為學生開展心理測評,以實時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況。為學生制訂健康、快樂的學習制度,進而緩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壓力,也更有助于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動物園、水族館、圖書館等都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同時蘊含了大量的教育資源。就博物館來說,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各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異彩紛呈,在這其中不乏各種各樣的德育內容,能為小學生開展德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博物館中的教育類型很多,如在博物館中的教育活動:解說員介紹博物館收藏的藏品,專家通過專題講座傳授一些通俗易懂的基本知識,引導學生觀看一些與道德品質相關的戲曲節目和歌曲等,有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家庭安裝了網絡設備。但是,網絡卻不同于生活中的其他地方,它是虛擬的,而并非可見的。所以學校在通過發展網絡信息技術提高學生道德水平的同時,還應杜絕對不良互聯網內容的引入,以防止對小學生的德育工作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家校之間應該結合起來,共同擔負起引導小學生正確應用網絡技術的職責,以促使他們的健康成長。同時學校也應該通過對家長開展適當的網絡安全知識教育與訓練,或者進行親子網絡作業,以引導學生在父母的監護下合理地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
教師通過在互聯網平臺上公布德育的相關事跡與案例,可以引發每一位父母的高度重視,在互聯網平臺上,給父母提供一些建議,包括“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讀書”的建議等,將有助于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教師可以告訴家長如何和孩子進行交流,從而避免父母與孩子的沖突,在家校合作過程中,教師要聆聽家長的建議以及提出更好的建議,從而更好地達到家校共育的效果,實現對學生的德育,促進學生的發展。
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技術越來越普及,改變社會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有著相應的問題,尤其是對還沒有成熟的孩子來說。所以,學校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品德教學中,應當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應用網絡能力和意識,以便更好地實施德育工作,為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提供幫助與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