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戀秋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重慶 402160)
課程評價在整個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既是教學、課程設計與實施的終點,又是教學、課程設計與實施繼續向前發展的起點。可以說,課程評價是整個教學系統工程的結構支點,是教學體系的基礎。相對于傳統的紙質化課程評價形式,結合現代網絡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網絡課程評價系統更順應時代的發展。因此,現代課程評價體系幾乎依托于課程評價系統。
國內外已經對課程的評價十分關注,產生了很多有價值的評價標準。如ASTo制定的對網上課件和多媒體課件認證的標準、MELOT制定的多媒體課件評估標準及EduTeeh的課程平臺評價模型等,都給出了明確的評價指標體系。同時,我國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也有專門的課題組進行課程評價標準的研制。
依托復雜的數學公式構建評價模型盡管能夠科學地反應評價結果,但是沒有把訪問者上所積累下來的大量信息(如用戶的訪問日志、注冊信息、答疑信息、考試成績、作業情況、交流信息和學習進度等)進行分析利用。同時,目前的課程評價系統大多僅僅注重紛繁評價指標的羅列,甚至達到三級評價指標,繁雜的評價體系導致評價主體在評價過程的厭煩情緒,導致部分評價主體把評價過程作為任務來完成,而忽略了評價的真實性,最終導致評價結果有偏差;另外目前大部分課程評價體系注重課程的終結性評價而忽視課程的過程性評價。
現行的高職院校課程評價體系主要存在以下問題:評價指標體系繁瑣,制定不夠科學;評價指標注重“量”,而對“質”的關注不夠;評價對象過于單一,沒有考慮對教學主體進行評價;評價不公開、不透明;評價方式過于陳舊,沒有結合現階段流行的移動互聯技術;結果不反饋,考評結果沒有被合理利用;考評過程枯燥,沒有相應考評激勵機制的配合。本文研究的課程評價系統具體解決以下主要問題:
在評價方法上,基本屬于“指標—量化—判斷”模式,強調考核指標體系的行為化和可測性,注重數量化的測定結果,強調考核的客觀性和精確性。忽視了質性考核和評價主體的感性,評價主體易產生厭煩情緒,從而造成評價結果難以真實反映課程客觀狀況。
課程評價只注重終結性評價,忽略課程的過程性評價;評價體系設置過于簡單;評價指標設置過于繁瑣;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評價方式單一,沒有結合現階段學生常用的方式如QQ、微信公眾號等;部分評價系統無法在手機上完成課程評價;只注重學生對課程的評價,缺乏其他主體對課程的評價。基于這樣的思想,對課程評價系統進行研究開發與實現。
基于前面對課程評價系統現狀的分析得知,本課程評價系統所解決的問題,均是各高職院校在課程評價過程中所面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研究的課程評價系統,應用于高職院校課程評價管理工作,將解決高職課程前期、中期和后期中所面臨的評價困難,使教學管理督察能夠及時制定課程要求細則,教師能夠發現課程教學中的問題,學生能夠找到課程學習中的弊端,家長能夠了解子女的學習近況。通過對平臺評價的數據分析,教師能夠提高課程管理水平和課程教學效果,高校能夠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以致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而且本課程評價系統具有較強的通用性、實用性和全面性,必將得到各高職院校、合作企業和學生的青睞,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考慮現階段課程評價體系的問題,基于課程的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結合相關資料設計并建立課程評價體系標準,以該評價體系為基礎開發課程評價系統并實現如下功能:
實現教務處專家對課程總體設計的評價;
實現學生對每次課程的評價及最終課程的總體評價;實現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自評;實現教師對課程教授的自評;實現教師對學生課程表現及作業的評價;實現學生家長對學生課程作業的評價;實現教師、學生、家長的在線交流;實現在線積分商場功能;實現手機端訪問;基于各類評價課程評價結果,客觀真實反映課程教授情況。
最后以本校課程評價為基礎,通過評價平臺收集評價數據,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目標。
課程質量評價活動的開展,依賴于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根據前期收集的相關專家的觀點并結合同類院校的做法,然后通過統計向有關教師和學生發放問卷信息,根據所有這些信息的匯總、設計、制定了一套課程評價指標體系,如下圖所示。

圖1 系統評價體系結構
該評價體系從課程內容和課程結果兩方面,分別從理論、實訓、實踐和教、學、練3個維度進行評價。評價人員分別為教務處專家、課程教師、學生和學生家長,四個主體。根據不同主體的評分,最終匯總生成課程的評價結果。通過對每次課程的內容和結果的評價,這樣能全面、直觀地反映出每次課的課堂教學質量,能夠很清晰地看出教師在每堂課的教學設計、課程內容及課程教授方面的問題、學生在課堂學習、實訓情況方面的狀況,同時學生家長也能了解子女在學校每次課的學習情況,各評價主體可重點對得分較低的部分進行修改和完善。該體系不僅體現了課程的終結性評價,同時體現了課程的過程性評價。
結合上述課程評價體系,為了實現網絡課程評價,其中主要的是為學生、教師、學生家長及院系管理人員開展課程評價,同時又需要提供一個交流和管理的平臺,以便教師和院系管理人員能及時發現課程設計和教學方面的問題及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或提供的建議。學生能夠發現課程學習方面的情況并能和家長及時交流,以解決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方便各級管理部門和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課程學習情況及課程的開展情況。因此,本平臺主要用戶對象為三類:教師、學生、家長和教務處專家,主要模塊包括:
1.課程發布模塊: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實現教師對課程的發布、查詢及課程實訓任務的布置。教師可以根據每次課程的具體內容發布本次課程的相關信息,可以設置是否有實訓任務、學生是否提交實訓作業等。該功能模塊的使用權限只對教師發放。
2.課程評價模塊:此模塊是本平臺的核心模塊。主要功能是實現課程評價,包括教務處專家在開課之初對課程設置的總體評估;學生在開課之初對所學內容、要求的總體評價;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即每次課程結束后對自己教學過程的自評;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對自己學習情況的自評;教師對學生本次課學習及課程作業的評價;家長對學生作業的評價。并實現彼此線上交流功能。
3.統計打印模塊:主要功能是實現學校各級教學管理部門對相關課程的各項評價指標的查詢,并根據各項評價指標統計出該課程的最終評價結果。可以方便利用該平臺提供的功能找到或統計出所需要課程評價的內容,對于查詢和統計的結果,可按需要選擇適當的格式進行瀏覽或打印。
4.系統管理模塊:主要功能是對平臺內所有教師、學生注冊信息、課程評價信息等進行維護、更新;包括對系統用戶及課程評價進行規范管理,包括新用戶、新課程的添加、已存在用戶的刪除、注冊用戶權限的設置與修改以及注冊用戶有關信息的查詢等。該功能模塊的使用權限只對學院管理員開放。
結合上述課程評價系統中缺乏激勵機制的缺點,為了增加評價過程的趣味性,考慮開發完成在線商場以輔助。其主要功能是教師通過該平臺發布兌換商品;同時,通過課程評價系統中教師對學生的課程學習評價及家長的評價,學生用戶會獲取相應積分,通過該平臺的積分兌換功能完成在線商場的兌換,以達到相應的激勵機制。
結合移動互聯技術,通過現階段網絡比較流行的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方式,通過HTML5移動前端開發和界面設計,完成課程評價系統的移動端移植與開發。評價主體可以通過手機訪問課程評價系統并完成課程評價。
高職院校課程教學評價系統1.0版本于2018年上線,針對重慶財經職業學院2016級、2017級和2018級全院學生,使用該系統對《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教學評價,使用學生7 000余人。2018年該系統獲得全國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三等獎;2019年該系統2.0版本正式上線并應用于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JAVA程序設計》等專業課程評價;2020年該評價系統向永川松溉職中和永川職教中心兩所中職學校推廣使用。課程評價系統的趣味性深受學生的喜愛,評價系統的多維度結合解決了學校教務系統課程評價難、評價不客觀、評價維度少等難題,受到學校的肯定,根據系統統計結果,使用主體的滿意度達到100%。
基于高職院校開發的課程評價體系既滿足課程評價的科學性、真實性,同時又要滿足評價主體的趣味性和實用性。評價體系不能僅對單一的評價對象得出結論,需要結合多個評價主體。基于這樣的思想,本課程評價系統的特色與創新主要體現在:
1.評價系統通用性強:本課程教學平臺是基于微軟.NET平臺開發,通用性強,可以搭建在任何版本的windows和Linux服務器上;同時兼容性高,可以在任何操作系統上的瀏覽器上訪問,甚至可以在平板或手機等移動端上訪問;系統數據庫實用性好,支持多種大數據分析工具進行統計整理同時方便數據移植;課程系統資源占用小,方便搭建;課程教學平臺四級權限管理方便,各個職能端管理系統清晰明了,簡單易懂。
2.評價主體多維度:改變傳統課程評價系統只基于學生主體進行評價考核,充分考慮評價過程的時效性,基于評價過程的不同時間段,考慮不同評價主體,課程評價主體包括課程制定前期的教務處管理人員,行業企業專家;執行中期的學生主體;以及執行后期的教師及學生家長。通過多維度評價更能反映課程評價的真實性。
3.評價趣味性高:評價系統與商場充分融合,課程評價系統中植入商場,學生評價主體的課程作業通過教師和家長評價獲取相應積分,積分可在評價平臺中的在線商場兌換相應獎品。通過商場融入體現評價平臺的實用性,簡化傳統評價體系繁瑣的評價指標,融合90后主要學生評價主體特征,充分體現評價過程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同時保證了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同時增強了學生主體評價的積極性、趣味性及學習的認真性。
基于web技術開發的高職院校課程評價系統,系統界面設計簡潔、評價過程方便,評價主體易于接受。通過學生、教師、專家、教學管理部門、家長等多維主體進行評價,體現評價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評價系統融入商城概念,提升評價過程的趣味性。該系統以重慶財經職業學院為主體,對課程評價系統進行測試與實施。通過對《計算機基礎》《JAVA程序設計》等基礎課程實施教學評價,該系統評價結果真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評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