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宣化第六中學 唐巖寧
根據當前國家對教育的新要求,在新課改政策的實行過程中,對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的重視程度都有了提升,無論是在理論方面還是在實踐的角度分析,將問題教學法融入到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授課的過程中,其意義巨大,那么如何正確運用問題教學法是人們當前首要研究的問題。
問題一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褒貶不一,例如:“問題少年”中問題一詞是貶義詞,“你提出的問題很好”中的問題可以算是褒義詞,而在本文中提到的問題是指學生在有限的能力范圍之內,通過不斷地產生學習疑問,然后通過各種方式解決產生的疑問,獲得問題的答案。而問題教學法就是將教材的知識點通過問題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在尋求,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技能,進而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日常的教學中,開展活動都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通過開展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智力,更好地學習新的教學內容。而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問題,并且在設置問題時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以及目的性。
首先,對教學主體提出問題。現如今,學生是當今時代教學的主體,而授課教師在授課前已經對教學問題進行了更加精妙的設計和較為細致的挑選,最終確保這個問題能夠對學生起到幫助作用,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所以問題的提出要以學生為主體,一定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并且具有幫助學生發展的成長性,讓學生在問題中學習。而教學方式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當今時代的影響下,認識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觀,不同時代下面臨的問題也有所不同,這些在教學中提出的帶有目的性的問題,都是學生為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而提出的。
例如:教師在進行講解《公民的合法權益》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積極提出問題如:“當學生不在家的情況下家長私自翻看學生的日記這樣做是正確的嗎?大街上有些人隨意給別人拍照并將照片打印出來以供自己宣傳是對的嗎,如果不對侵犯到了什么權益呢?在學生沒有取得良好的成績時教師進行體罰學生是對的嗎?”教師將一系列的問題拋出讓學生自行進行思考并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中教師將這節課的知識點隨之進行講解。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的地位。
其次,提出的問題具有目的性。問題的提出都是幫助學生通過思考以及探索解決矛盾,所以授課教師在制定教學問題時,要緊扣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難點以及問題的難易程度,同時在進行提問時要抓住主要矛盾,要針對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進行提問,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針對性。
例如:《誠實守信》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中之一,授課教師在進行授課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備課,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設計適當的教學問題,授課教師可以提問,如:“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做過失信于人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家人或朋友有沒有對你做過失信的事情?”“如果有人對你做了失信的事情,你會有什么樣的感想?你應該怎么辦?”等等。
如何才能使學生融入日常的教學,并認真思考授課教師提出的問題,完全取決于授課教師所選用的教學方法,同時,學生的學習狀態也反映了教師的授課質量。一個優良的教學問題,不僅可以提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主動思考同時可以提出疑問的能力,并且可以針對教學問題進行更加細致的思考和解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課上授課教師提出相應的問題之后,保證學生能夠擁有足夠的信心和足夠的時間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方法被人們稱為問題教學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將課堂的教學內容通過問題的方式聯系在一起,同時能夠很好地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讓學生充分融入課堂之中,認真思考教師所提出的教學問題,對比傳統的教學方式,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效果更加令人滿意,可有效避免學生因枯燥而失去學習動力。因此,在課堂教學時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參與。
例如: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事先準備好的短片播放給學生進行觀看,當視頻中的小女孩因為看到感人的電視情節而哭泣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這說明了什么?”,以此來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讓學生始終保持集中的注意力。
所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傳遞知識內容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都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授課教師通過備課、設計教學問題,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而學生在接受教師授課內容時,根據授課教師所提出的教學問題進行思考,使大腦得到充分地利用,并積累學習知識、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由此,教師在提出問題時要注重過程的啟發性,在提問時要根據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學生本身的思維方法準備一些具有啟發式的問題,啟發學生自主地進行思考并可以獨立的完成任務。這一問題的提出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以往機械式學習的方法,所以問題教學法對教學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開放性答案是指同一個問題擁有多個固定或不固定的答案。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而言,其教學問題的答案與學生心理特點有直接影響,而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好奇的年齡段,開放性的答案正好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并且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見解,問題教學法很好地將學生融入日常的教學之中。
例如:教師可以在進行課程的講解過程中向學生提出問題:“在一次學校組織大掃除時,有的同學認為應該讓全班同學都參與其中,因為他認為勞動時,人多力量大,就會把工作做得很輕松,也就會很快地完成工作,表示只要人多就一定會完成得很好,然而有的同學卻認為其觀點不正確,認為人多時,都等著別人去做,因而不會有效率?!痹谶@個問題提出后讓學生積極發言表示出自己贊同的觀點,并說明贊同的理由,由這個開放性問題的提出,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同時也可以讓平時害怕回答錯誤的同學進行回答,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因此,在設置問題時,答案的開放性也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
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體現著道德與法治的相關內容,無論是人們的思想方面,還是生活實踐方面等等,都離不開道德與法治的體現。
(1)教學內容的廣泛性和德育性。
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內容中不僅含有道德方面的內容,還有心理方面的內容,同時還包含法律和國情方面的知識內容,所以說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知識面非常廣,并且具有時政性。在十九大政策實行之后,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新課改政策大力實行,而新課改中提出要重視學生的德育性。想要有效培養學生的德育性,可以通過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有效培養,雖然在其他課程中也涉及到德育的相關教育內容,但道德與法治將作為德育教育的主要課程,責任非常巨大,同時是無可替代的存在。
(2)教學過程的特殊性和艱巨性。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方式與其他學科相比,其教學方式與眾不同。其他學科講述的是學生在認知方面的知識內容。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是關于德育性和智育性方面的內容。因此在進行教育教學過程中著重強調教師的方式方法。
良好的教學情境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教學的基礎條件。將情境教學融入課堂之中,可以讓學生體驗身臨其境的學習環境,可以促使學生更好的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融入情境教學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加喜歡這門學科,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建立了良好的溝通關系,讓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的課堂中進行學習。
(1)通過問題教學法,挖掘教材的價值。
教材是日常教學當中不可缺少的教學工具,這種教學工具不僅教師可以使用,學生也可以使用。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將重點放在學生成長、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等方面,同時也利于教師進行日常的教學。針對當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的編寫而言,其內容更加符合現代人的教育需求,也更貼合實際情況,所以教師可以建立更加符合教學內容的情境,更深層地挖掘教學內容。
(2)利用多媒體建立問題法教學。
多媒體是當下主流的教學工具之一,其優勢是可以更加直觀生動的教學,所以授課教師可以將教學中的圖片和視頻資料提前輸入多媒體教學工具之中,同時在學生觀看教學視頻時將教學問題融入其中,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教學情境之中,達到抓住學生注意力的目的。
(3)利用事實創設問題情境。
歷史是被記載下來的往事??梢酝ㄟ^建立歷史問題進行情境教學,這樣更加具有說服力。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同時具有獨特的歷史內涵,其中感人的故事非常多,如果將這些歷史故事融入到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之中,可以很有效地提升課堂氛圍。
(1)問題的設計要求。
第一,針對性、啟發性。利用問題教學法教學時,要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教學重點、啟發學生興趣和能力設計問題。
第二,新穎有價值。問題要更加符合生活,問題的形式要千變萬化,只有新穎的教學問題才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進行思考。
第三,問題難易適中。如果問題的回答范圍過大,就會使問題難以回答。反之,如果問題回答的范圍較小,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起到了阻礙的作用,所以對于教學問題的選擇要針對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能力,設計教學問題,避免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問題提出的主體。
第一,教師提出問題。在日常教學中,如果教學問題是由教師提出,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其原因是教師的人生經驗比學生更加豐富,并且更加熟知和理解教學內容。教學問題由教師提出的作用比學生提出的作用更加大,那么教師在授課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備課,綜合多方面的因素,提出設計教學問題,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第二,學生提出問題。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隨時向同學或老師提出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這些問題更具有真實性,教師要提高重視度,并及時給予指導和解決。
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建立一個融洽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可以提高師生互動的概率,同時也是解決問題較為好的方式之一。教師很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因為教師的人生經驗相對豐富、解決問題的思路相對較廣、方法較多,如果由教師指導學生解決問題,那么解決問題的過程將會非常順利,但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建立一個良好的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使授課老師與學生的地位平等。這樣才能真正建立師生之間的良好溝通形式,并且在溝通過程中,教師要多多利用鼓勵的方式,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第二,教師給予學生更加充足的解決問題的思考時間。雖然日常的教學時間非常有限,但也應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且給予學生充足的信心,如果在思考過程中遇到阻礙,教師要及時進行指導。
第三,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也會提出很多問題,作為授課教師要及時進行有效溝通并解決問題,也可以通過讓其他同學進行解答的方式解決該問題的難點,最后由授課教師進行補充和總結工作。
綜上所述,當今社會的教育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將重點放在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針對當前常用的問題教學法而言,即使問題教學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教學優勢依然存在,并且更加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所以深受學生與教師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