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華剛 羅會宇 崔靜


新鄉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意見》,提出了建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1344”工作方案:其中“1”指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人才培養總目標,“3”指持續推動學院發展、教師隊伍建設和學科建設三個轉型,第一個“4”指積極構建辦學、教學、科研和學科四個模式,第二個“4”指打好學習型干部隊伍建設、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改革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建設、馬克思主義學院標準化建設四張牌。“1344”工作方案推動新鄉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緊跟時代步伐,在建設“強馬院”的道路上不斷開拓新局面,并形成了科學有效的實踐路徑。其中,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實踐教學便是該院落實“1344”工作方案中的一項亮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善用“大思政課”。需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融通,現場體驗與虛擬實踐相呼應。實踐教學是本科生思政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深化理論教學、提升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鄉醫學院于2011年探索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2016年創設“思政杯”主題實踐教學展演,根據《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的文件精神,于2018年開設“思政杯+”實踐課程(36學時、2學分)。在實踐教學改革探索中,“思政杯+”實踐課程曾經兩次獲評河南省優秀思政工作品牌,獲評社會實踐類省級一流本科課程,被推薦參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并且出臺了《新鄉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杯+”實踐課程教學實施方案》。
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目標設定。思政課實踐教學緊扣新鄉醫學院高水平醫科大學辦學定位和醫學類及相關專業建設特色,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現實、整合資源,構建課堂、校園、社會“三位一體”的大思政實踐格局,旨在培養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優秀醫療衛生專業人才。其中,知識維度上,希望深化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知,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內涵;能力維度上,希望培養學生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認知、研究、理解和服務社會,強化批判思維、提高協作能力、孕育創新精神、深化自我賦能;價值維度上,希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法治觀,在親身實踐中樹立家國情懷,砥礪擔當精神,涵養醫者操守。
圍繞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基本目標,學院通過問卷調查、專家咨詢和小型研討等方法,總結梳理了目前思政課實踐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經過研討,將下列三個作為首先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一是解決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不平衡”問題,促進思政教育與醫學教育同向同行、與社會服務深度融合;二是解決理論認知與實踐躬行“兩張皮”問題,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實現思政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解決聯系實際與主動探求的“內驅力不足”問題,激發學生深入基層參與實踐的內生動力,實現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雙向統一。
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理念設計。思政課實踐教學本著“實踐教學活動化、活動實施課程化”的設計理念,以“思政杯+”實踐課程為引領,以實踐教學活動為抓手,聯合學校宣傳部、團委、教務處及相關二級學院,整合課堂、校園、社會以及網絡空間的思政實踐資源,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課”育人格局。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設計初衷在于,通過豐富實用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最新成果,尤其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導醫療衛生專業學生涵養大愛大德大情懷,發揮專業優勢服務社會。
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施方案。圍繞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基本目標,根據學生重專業、輕思政、斥說教、樂參與的特點,基于“思想認同—政治認同—價值認同—行為轉化”的規律,共設置了2個板塊、8個單元活動,分4個學期逐級實施。
一是規范“思政杯”展演板塊。共4個單元,每單元8學時,分初賽、預賽和決賽。(1)“健康中國”主題演講(一年級上):圍繞“同心戰‘疫’”等主題組織演講比賽,傳承新醫精神、勇擔醫者使命。(2)“紅色中國”作品創作(一年級下):自由組團創作主題微視頻、模擬報刊等作品,傳承紅色基因、賡續革命精神。(3)“創新中國”原理探究(二年級上):自由組團策劃方案、實施活動,闡釋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的理論創新和理論魅力。(4)“美麗中國”舞臺展演(二年級下):自由組團自編自導自演情景劇、話劇等,展現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美起來的美好圖景。
二是固化“+”活動課程板塊 。共4個單元,每單元7學時。(1)醫心悅讀(一年級上):閱讀紅色經典和醫者仁心系列圖書,開展讀書沙龍,為主題演講提供理論和語料支撐,讓課程“厚”起來。(2)醫路行走(一年級下):參加實踐基地現場教學,走訪鄉親、名醫勞模,搜集紅色故事,為作品創作提供靈感和原型支持,讓課程“實”起來。(3)醫情調研(二年級上):圍繞“家鄉的醫療變遷”“健康扶貧”等主題設計問卷、實施調研,為原理探究提供現實依據,讓課程“活”起來。(4)醫學服務(二年級下):開展導醫服務、下鄉義診和防疫抗疫、急救知識進社區等健康宣教服務,為舞臺展演提供鮮活體驗,讓課程“動”起來。學生參加的校內其他部門組織的或者校外機構組織的思政主題實踐活動可根據《課程學時認定辦法》進行認定。
另外,新鄉醫學院充分挖掘豫北紅色資源優勢,積極與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基地、紅旗渠干部學院等單位加強溝通合作,充分發揮本地紅色資源的育人功能。經過多年探索實踐,形成了適應教學需求的整套教學大綱、教案、講稿、課件,并將精品實踐活動錄制成視頻光盤,相關優秀學生作品也逐步通過學院的公眾號等平臺進行展播。
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教學評價。課程已開展“思政杯”展演7屆,學“習”讀書會12期、2屆競賽,行走課堂10期,社會調研12期,醫學服務8期,參與學生計3萬余名,學生滿意度達98%。“思政杯”主題展演等3個子項目獲河南省高校思政工作優秀品牌,校外實踐活動獲得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基地、紅旗渠干部學院和任莊扶貧點等的高度認可。
近五年,在校學生申請入黨的比例大幅提升,發揮醫學優勢、服務社會的熱情持續高漲,善行義舉和志愿服務蔚然成風,王云等20名學子防疫抗疫行動獲得社區(居委會)的表彰,收到感謝信15封,王冰一等人的抗疫幫扶事跡被《人民日報》、“學習強國”等主流媒體報道。
在實踐教學的探索中,還有三方面的工作有待推進。一是實踐教學成果總結推廣做得不夠及時、到位,需要進一步梳理總結經驗,形成實踐教學成果總結推廣機制并由專人負責。二是實踐教學的線上平臺建設相對滯后,需結合實際加大投入,加快虛擬仿真體驗平臺的建設。三是實踐教學效果反饋數據收集不夠全面、分析不夠深入,需持續健全實踐教學活動“前—中—后”反饋機制,及時總結分析。
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使命在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盛世中國,用沉浸的氛圍、體驗的方式、真切的行動,引導學生感恩前輩的付出、感知理論的深刻、感悟真理的力量,捍衛堅貞信仰、篤定高遠志向、扛起時代大任,將家國植入心底,將人民藏于心間,邁開堅實的步伐,將仁愛撒遍人間。對于思政課而言,理論是發展的、現實是變幻的,改革也將永無止境,新鄉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將一如既往,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的路上一往無前、砥礪前行。
(作者單位:新鄉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階段成果”,項目名稱:研究生思政課程認同及提升的理論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1SJGL049Y。
責編:向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