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南夏墅中心小學 鐘薛鋒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語文學習也是如此。課前預習是一種寶貴的學習態度,是一種良好的學習行為,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部分。小學生處于學習習慣養成教育階段,更應該從小培養其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培養其優良的預習能力,提高其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新統編語文教材以單元整體教學為基本編排思路,這就要求學生的課前預習不能僅僅著眼于單篇課文的預習,而要樹立單元意識,立足單元整體進行整體性的課前預習,這無疑對小學生的預習方法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對教師的課前預習指導提出了更大挑戰。本人認為,單元意識下的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指導,要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課前預習需要有正確的目標與方向,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以單元導語的形式,將單元學習目標條分縷析地呈現出來。學生在單元意識下的整體預習框架下,首先就要通過讀單元導語的形式,來思考所預習單元的學習重點,從而指導單元預習的學習行為,確保預習方向的正確性。基于統編教材單元教學中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雙線并行的編排理念,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單元導語分析,明確單元學習目標的過程中也要從此兩者入手來預習。
人文主題是單元學習中所體現的人文道德情感,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集中體現,反映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下語文學科的德育價值。大單元的人文主題都以簡短、優美、富有內涵與詩意的語言標注于單元首頁的左上角位置,如四年級上冊的單元導語是“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宋]陸九淵)”通過對本導語的分析,明白該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學貴有疑,即要有善于思考與質疑的學習品質”;又如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導語為“民間故事,口耳相傳的經典,老百姓智慧的結晶”,通過對本導語的分析,明白該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激發學生對民間故事的熱愛”;再如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導語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通過對本導語的分析,明白該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國家情感、民族精神”;等等。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讀懂單元導語,了解所預習單元的人文主題,為更好地達成單元人文教育、德育教育的目標做好鋪墊。
語文要素集中體現為單元學習的知識、能力、方法與習慣等,是學生通過一個單元的學習所需要達到的語文知識技能層面目標。每個單元的首頁右下角都條理清楚地羅列出本單元學習在閱讀、習作表達等方面的基本學習目標。如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語文要素在該單元首頁呈現得十分清楚:在閱讀層面,要求學生體會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在寫作表達層面,要求完成學生搜集資料,介紹一個地方的表達任務。又如,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語文要素從三個層面進行了明確:閱讀層面,要求學生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內容;口語交際層面,能就名著中的人物和情節進行師生交流;習作層面,要求學生學習寫作品梗概。通過對單元學習目標的分析,了解所預習單元在語文要素方面所需要重點學習與理解的知識,讓學生能夠帶著明確的學習目標來進行單元整體的預習。
單元整體教學下的語文課前預習,不是以一篇課文為預習單元,而是要著眼于整個大單元的學習內容來進行課前預習。統編教材每個教學單元都有3~4 篇課文,相較于單篇課文的課前預習而言,單元意識下的課前預習需要對單元各篇課文,甚至各個學習板塊的知識都要進行課前預習,因此預習的學習量比較大,單元閱讀的預習指導不求深入閱讀,只需要學生在預習中達到兩方面要求。
根據課文體裁與內容的不同,采用或朗讀或默讀的方式,在15~20 分鐘的時間內閱讀完整個單元的三四篇課文,做到對課文內容與情節的大致了解,需要做到用簡單的話說出課文的基本內容與主要情節。如在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這個以民間故事為學習主題的教學單元中,在單元教學的課前預習階段,讓學生將本單元的三篇課文《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一)》《牛郎織女(二)》通讀一遍,了解兩個民間故事的內容情節,通過高度概括、轉述,嘗試就這三篇課文的故事情節進行簡單的概述。通過通讀單元課文,了解將要學習單元的基本內容。對于閱讀課文后的口語交際:講民間故事、習作:縮寫故事、語文園地和快樂讀書吧:從前有座山的幾個學習板塊的內容,學生無需投入太多時間預習,大概了解一下本單元的學習內容與訓練目標即可。
單元預習是自主學習的重要渠道,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要讓學生通過預習來掃除課文閱讀和理解中的“攔路虎”,借助課文中的注釋、生字表,并通過查閱字典、查詢書籍等方式,來清楚單元預習中的閱讀理解障礙。如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收錄了《文言文二則》《月光曲》《京劇趣談》三篇閱讀課文,學生在單元預習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借助課文的注釋來閱讀理解《伯牙鼓琴》和《書戴嵩畫牛》這兩篇文言文,掃除字詞理解的障礙,做到能夠讀通課文并能說出文章的大意。在《月光曲》的課文預習中,在閱讀基礎上借助生字表并查閱字典,對課文中“入場券”“微波粼粼”“恬靜”等字詞的拼讀和意思進行學習;在《京劇趣談》的閱讀預習中,借助家庭電腦,搜集京劇的基本信息,了解京劇的歷史、表現手法、行當分類、唱腔分類、特有名詞等等,通過課外資料的補充,讓學生對京劇有更多了解,更好地學習課文內容。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預習也要將動口、動腦與動手結合起來,借助批注式閱讀方法,圈畫批注課文閱讀中的重要語言知識點,并將預習過程中的思考、質疑與發現寫在課文空白處,真正做到讓預習“有痕”。單元整體預習,信息量大,記憶和靈感稍縱即逝,更需要以批注式閱讀來“留痕”。
批注符號是借助圈、橫線、波浪線、三角形等符號來標記重要閱讀信息的工具,能發揮強化注意的閱讀效果,能讓學生提高對課文重要信息的關注和重視。在單元意識下的大單元課前預習中,預習的內容較多,更需要圍繞預習問題來進行有目的性閱讀,圈畫出課文中的關鍵詞句,體現預習的思維過程。
以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單元課前預習為例,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為“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那么在《人物描寫一組》中《摔跤》《他像一棵挺脫的樹》《兩莖燈草》和《刷子李》這幾篇課文的預習當中,教師指導學生分別就四篇課文中主要運用的人物形象描寫方法找出來,并將這些人物描寫方法在課文中體現的詞語、句子圈畫標記出來。如《摔跤》一課中,圍繞小胖墩兒和嘎子的摔跤動作描寫得淋漓盡致,動作描寫是表現嘎子靈活、機敏形象的重要手段。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用鉛筆圈畫出課文中“閃身、叉著腰、蹦來蹦去、塌著腰、合了襠、三抓兩撓、鉤、別、摔”等表現人物行動機敏的詞語,在課文空白處標識“動作描寫”;同樣,將《他像一棵挺脫的樹》中體現祥子健壯結實的外貌,如“圓眼,肉鼻子,兩條眉毛很短很粗,頭上永遠剃得發亮”等語句畫出來,在旁邊寫上“外貌描寫”,感受祥子挺脫精干的人物形象。這樣,在單元課文的課前預習中,將課文中的重要語文要素內容標記出來,將預習中的思維用筆表現出來,加深預習的學習理解。
統編教材中經常運用“閱讀泡泡”來開展閱讀指導,課前預習中,學生將自己的生成性預習思考、發現第一時間記錄下來,以“閱讀泡泡”的形式標記在課文所在位置。仍以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預習為例,通過對《摔跤》課文的閱讀,學生對動作描寫有自己的學習體會,在課文插圖處用“閱讀泡泡”寫上自己的學習體會:“動作描寫能將人寫活,關鍵在于動詞的使用,在用詞上需要認真斟酌。”在《他像一棵挺脫的樹》的預習中,在課文插圖旁寫上自己的閱讀感受:“肖像描寫能讓描寫對象躍然紙上,要將整體描寫與局部細節描寫結合起來,要做到對人物的細致觀察。”……將學生閱讀過程中的發現、心得體會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真正做到讀思結合,實現了讓預習“有痕”的效果。
學生通過對新授單元內容進行課前預習,所要完成哪些任務、完成的效果如何,要讓學生自己有客觀的認知。教師可以借助預習單,一方面以問題的形式為學生的預習指引方向,另一方面通過預習單中的自我評價,讓學生對自己單元整體課前預習的效果有理性的感知,在預習單的幫助下讓學生掌握預習的方法,提高預習的實效。
在指導學生開展單元預習的過程中,教師借助預習單呈現預習問題,讓預習問題引導和驅動學生的預習活動。如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預習單中,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如下預習任務:
(1)將下列生字詞進行注音。颯(),脂(),撣(),黏(),埋(),澎湃(),琥珀(),斕(),鈍(),裔(),衍(),棲(),癌癥(),疾(),鯤鵬(),穹(),聾(),攝(),碑()……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琥珀是怎樣形成的?
(3)有什么證據表明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變成了飛向天空的鳥兒?
(4)什么是納米技術?我們身邊的納米技術有哪些?納米技術的用途有哪些?
(5)中華民族的千年航天夢是如何一步步實現的?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取得了哪些舉世矚目的成就?
……
通過一系列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關的預習問題,引導學生借助閱讀課文、查閱資料等完成預習任務,做好新單元學習的知識鋪墊。
在預習單中設置預習自評,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單元預習成效,并敦促學生更好地完成預習任務。如在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長課文閱讀教學單元的課前預習中,教師在預習單末設置一欄學生預習自評:
(1)《小英雄雨來(節選)》預習中,你默讀課文的時間為______ 分鐘;通過預習,你知道為什么稱雨來為“小英雄”嗎?A.能,b.不能;
(2)《我們家的男子漢》預習中,你默讀課文的時間為______ 分鐘,如果要給每個部分換一個小標題,你能做到嗎?A.能,b.不能。
(3)《蘆花鞋》的預習中,你默讀課文的時間為_____ 分鐘,你能用自己的話講講課文說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嗎?A.能,b.不能。
(4)通過對本單元長課文閱讀的預習,你認為長課文閱讀應如何讀?寫出三個方法。
學生根據教師的問題進行客觀的自我評價,反過來驅動他們對自身預習中的不足進行改進和提升;教師根據學生的自評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側重,有利于提高預習效果。
總之,學習是學生知識自主建構的過程,自主學習能力是最為核心的學習能力。預習作為一種重要的自主學習方式,是落實“先學后教”的基礎,能為新授課內容打好知識基礎。單元意識下的小學語文課前預習,對學生的預習習慣、方法與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指導,樹立單元整體意識,合理分配各板塊預習的時間分配與任務比重,教給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提高單元課前預習的效果,為單元整體教學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