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二十四中學 張瓊霞
“功夫在詩外”出自宋代詩人陸游的詩句,該詩句的大致含義是,如果想要學習寫詩,就需要在詩歌、書本之外的方面多下功夫。提高寫作詩歌水平如此,將其進一步延伸、擴展到語文閱讀教學方面,亦是如此。核心素養視野下語文能力涉及面較廣,包含聽說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等,其中閱讀能力是語文綜合能力發展的基石。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階段,我們可以按照閱讀活動開展形式對閱讀的方式進行分類,將其分成課外閱讀以及課堂閱讀。課外閱讀活動受到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時間,評價方式難以定性、定量等因素影響。在日常教學中,面對應試考試的壓力,課堂語文閱讀活動主導性的地位更是無可撼動,這就導致課外閱讀開展的空間和時間極其有限,老師教學閱讀可供自由支配的范圍比較小。面對這樣舉步維艱的閱讀教學困境,老師應該更加積極地去踐行新課標的教學理念,重新認知語文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從而有效銜接課內外閱讀,系統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首先,以往語文課外閱讀活動在開展的過程中,因為閱讀內容范圍過于廣泛,且其所受到的制約性因素也十分的繁雜,導致課外閱讀長時期被放置到漠視乃至忽視的地位。這是因為老師深受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學過于功利化,中考成了初中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風向標,考什么就教什么,所以學校在設置課程教學活動時,常會以該指揮棒為重心進行學科教學任務的分配,語文課堂教學的時間會變得更加倉促,老師大量時間花在注重基礎語文聽說寫能力的強化訓練上,而忽視了語文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
其次,課外閱讀方法缺乏指導,雖然一些老師能夠認知課外閱讀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價值,也會間接性地鼓勵、支持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但是站在總體的立場上來分析,老師的這種支持和倡導仍舊會滯留在強調方面,并不會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具體深入的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長時期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學生不能明確哪些書適合自己閱讀,怎樣去閱讀課外書籍等。整體課外閱讀的效果極差,無法真正落實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最后,學生還會受到自身及家庭因素的影響,在閱讀認知方面存在選擇性的問題,學生的課業壓力也會比較大。一些學生會為了追求減壓,過分地去追求娛樂化、快餐化的閱讀,這類閱讀形式根本無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水平,甚至還有一部分學生會認為課外書籍就是一類閑書,毫無作用。
在新課標的引領下,“7至9年級的學生必須要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其課外閱讀總量不能低于260萬字,每學年需要閱讀2至3部的名著書籍,學生需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看報習慣??梢詰脵z索、制作卡片等方式去讀書,課外自讀每學年的字數不能低于80萬字,給學生推薦適宜的課外閱讀書目”,這些規定的推行和落實,都能夠凸顯出現行教育制度對于語文課外閱讀的重視,因此開展課堂閱讀訓練活動不僅十分重要的,也是閱讀活動的前提條件。課外閱讀能夠促進老師語文閱讀的教學教法更新,帶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能力優化。
在新課標的帶領下,老師不但需要注重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同時還需要教會學生掌握課外閱讀的技巧和方式。課外閱讀就是課堂閱讀的延伸,能夠起到鞏固課堂閱讀效果的目的,二者相輔相成,彼此影響。利用課外閱讀的方式,強化課堂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可以在課內獨立地解決各類問題,鍛煉學生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提高學生人文修養水平,培養學生整體語文學習能力和素養。因此老師要以課堂閱讀為契機,充分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和愛好,培養他們掌握課外閱讀實施及落實的技巧和方法,立足課內,發展于課外,使得課堂內外成為一個良性循環的有機整體。
首先,老師需要在課外閱讀課程資源上,給予學生大量和大力的物質支持,如借助學校圖書閱覽室或者超星智慧閱讀平臺,將該設施設置的效益更好地發揮出來,讓學生有好書可讀,有好書可以借鑒,有資源能夠利用。推薦優秀書籍,設置班級的圖書角,最大化利用班級內的圖書資源,給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搭創出優質的資源平臺。鼓勵學生,讓學生均能夠自主地去閱讀書籍。
其次,老師需要分析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心理發展特征,以培養興趣愛好為主,針對性地開設培訓活動,對學生閱讀方面進行指導,及時處理學生反饋的存在的課外閱讀問題,把控住學生的閱讀疑點、難點,以學生的閱讀能力成長進步為目標,有的放矢地開展閱讀指導活動。
最后,在課程設置方面,學校應當適當增加語文課外閱讀的課時,讓老師和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間變得更充裕,在時間方面,保障課外閱讀活動開展的有效程度,配合新課標實施,對課外閱讀教學活動在課時安排以及資源配備方面進行支持和幫助。
學生通過閱讀能夠更好地感知作者寫作的意圖以及文章所傳達出的情感,體會作品隱藏的信息,從而啟迪自身的思維。在課外閱讀教學活動開展階段,老師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整體課堂的教學成效,就需要多和學生進行互動,創設出適宜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感知作者所抒發出的情感。在創設閱讀情境時,必須要讓課內和課外閱讀的內容保持緊密的連接狀態,營造出輕松的課堂氛圍。同班學生會在語文知識基礎能力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在構建教學氛圍的過程中,老師需要綜合性考慮不同學生的身心發展訴求,注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照顧學生的感受,針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設置教學情境。此外,老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還需要合理調用自身的語言表達方式,使其構建的情境極具感染力,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品悟情感。通過營造課堂氛圍,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深度思考文章的含義,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情感體驗感受。
想要構建一個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課堂,老師就必須要妥善地設置閱讀教學目標,以其教學目標當做老師開展各項教學工作的方向,供給學生作為閱讀參考,實現其預期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同時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細化分類教學目標。在設置教學目標時,必須要分析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以學習為基準,把學生課外閱讀狀況和學生能力融合在一起,綜合性地考量整體語文閱讀教學的情況,不可隨意、盲目地去設定高要求的課外閱讀教學目標。在布置完學生閱讀任務之后,可以通過開展閱讀成果展示會、閱讀基礎知識競賽、摘抄美文分享、交流讀書心得體會等方式,用不同評價機制檢測不同閱讀層次的學生,采用競爭比賽的方式,激勵促進不同梯度的學生都能獲得訓練和提高。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其身心發展并不是十分成熟,缺乏一定的辨別能力,所以不能清晰且完整地認識學習的目標。因此,老師在進行閱讀指導時,必須要扮演好自身的組織者角色,多和學生進行互動,以學生興趣愛好為基準,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選擇閱讀內容的過程中,需要遵守指導性的原則,要能夠反饋出學生的生活及心理訴求,選擇能夠切合少年閱讀心理特點的書籍,有規劃、有目標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內容的溝通。比如初中可以選擇一些情節比較曲折的,故事性強,成長哲理類的淺易散文,比如安徒生童話、張曉風散文等。興趣有了,再從閱讀內容到閱讀方法技巧點撥。把課內的教學內容遷移并延伸到課外閱讀的內容,構成一種相互補充、彼此相連的關系。
老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還應當將其和學生的實際生活連接在一起,學生通過聯系自身的實際狀況,從這些優秀的課外讀物當中汲取有經驗的思想,“文章合為時而做”,積累更為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這不但會對學生社會實踐能力以及思想情感方面提供助力,同時還會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最后,老師指導課外閱讀要著眼于大語文觀,將各個學科的內容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借助多媒體等一些先進的技術,完成各項指導任務,這樣學生不但可以閱讀人文方面的書籍內容,同時還可以幫助其接觸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了解其他學科的門類,在總體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水平。
語文老師自身的教學能力會對閱讀課堂教學的效率形成至關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一個老師的專業素養較高,那么其實際的教學能力水平也就會越高,學生也能夠在老師身上獲得更為豐富的語文知識,掌握完整語文技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因此,老師必須不斷充實自己的課外閱讀修養,學習更為先進的教學理念,并將新教材以及新教學方式引入到其中,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的涵養。老師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構建極具特色的教學風格以及教學方式,創新閱讀教學模式,將有效的課外閱讀教學法引入到其中,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尊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的閱讀興趣變得更加的高漲,從而調動起學生參與閱讀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掌握老師所傳授的閱讀技巧,得到屬于自己的閱讀方式,感受文章所傳達出的情感以及魅力。
首先是分層次、多角度性的評價。由于初中階段學生的閱讀水準良莠不齊,所以必須要在評價時堅持公正合理的原則,了解學生的閱讀狀況,綜合考慮各類影響評價性因素。對于各類不同的個體,老師要合理設定分類的標準,保障其評價標準設定的適宜性,例如學生的閱讀水平較高,那么就可以適當提高學生閱讀書目的難度,不能完全將課外閱讀約束在初中生必讀書目方面,要讓學生對書本內容有自己新的理解。若學生閱讀能力較差,那么可以讓這部分學生以必讀書目為主,適度地去增加閱讀的內容,讓學生分享自身喜歡書籍的原因以及閱讀感受。課外閱讀教學成果形式極具多樣性,其可以是讀后感點評,也可以是批注摘抄等,所以老師不能單一地依據學生成果的數量來評估學生最終的讀書效果,應當以具體的內容質量進行點評。
其次,要進行分時段、多主體性的評價。老師可以調動家長和學生的力量,一同去督促學生,評估學生選擇書目閱讀的時間是否恰當以及閱讀計劃的完成度。學生要懂得反思自身的閱讀,結合他人所給出的意見,制定出更適合自身發展的閱讀計劃和目標,并且在設計測試習題時,老師要以多的主體性設計方式為主,控制好題目難度的系數,以閱讀測試習題來測量出學生的讀書水平,鼓勵表揚學生,這樣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就會變得更強。此外,老師還需要結合學生課堂的閱讀效果反饋,在課后進行總結和反思,將閱讀教學經驗總結、歸納、整合,從中汲取失敗的教訓,調整并優化教學方式,養成良好的教學反饋習慣,創新評價觀念,應用多元化的方式,綜合性地評定學生課外閱讀獲取知識的狀況,幫助學生逐步積累語文知識,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啟發性地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優化整體語文課堂教學環境。
課外閱讀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體系當中尤為重要的分支結構,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同時其也是學生個性特長的形成路徑,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活動的能力。利用課外閱讀,讓學生更好地享受并感受讀書的快樂,學校、家庭等需要保持通力合作的狀態,讓課堂和課外閱讀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優化實施閱讀教學活動,強化學生閱讀的興趣及熱情,實現理想化的語文閱讀教學目標。參考文獻:
[1]陳香蓮.運用“六步法”,有序推進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活動的實施[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7):49-51.
[2]閆立宏.當前初中語文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下),2019,(06):46-47.
[3]李萬剛.農村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指導策略的實踐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19,(05).
[4]車景華.關于初中語文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探究及思考[J].課外語文,2013,(14).
[5]楊永輝.淺談初中語文課外閱讀延伸的有效途徑[J].新課程(中),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