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利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將枯燥、單調的文字轉化為生動、形象的音頻、視頻、圖片等內容,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和靈活性,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挖掘多媒體技術的特點,將其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意識,活躍課堂氛圍,使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本文通過分析運用多媒體的重要性,進而提出小學語文教學運用多媒體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媒體;語文教學;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08-00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15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一些語文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還存在著誤區,這些問題使小學語文教學困難重重。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增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愛上語文課。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深入吸收教材內容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仍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枯燥,單調的講解只會增加語文知識的抽象性,增加學生理解和接受的難度。多媒體技術和語文教學的融合拓寬了語文教學的渠道,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有助于學生的深入學習。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把語文知識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變枯燥為生動,降低語文知識的學習難度,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吸收、理解教材內容。
(二)有助于豐富語文思維結構
傳統的語文教學一味地向學生灌輸語文知識,只注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主要靠死記硬背和反復抄寫,沉重的學習負擔使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不高。而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增強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它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向學生展示了書本中所描繪的美好世界,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多媒體技術聲像聚集、動靜結合,可以對學生進行多種感官的刺激,從而更好地開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的思維結構變得嚴謹和靈活。
(三)有助于塑造學生審美意識
小學語文教材是一個美麗的“萬花筒”,其中包含著形形色色的知識和場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對語文教材的解讀主要靠教師的口頭講述,學生很難想象教材中描繪的情境,使得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不夠深入。而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為學生創設逼真的教學情境,把單調的書面文字立體化,塑造一個想象的空間,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之中,通過看、聽、想等方式,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讓學生形成清晰的感知、理智的思索、動情的描繪,感受文字的優美,使學生的審美意識得到升華,進而產生學習語文的欲望。
二、利用多媒體增強小學語文教學趣味性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創設情境是小學語文教學常用的手段,既能夠改善課堂教學的環境,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增強了語文教學效果,給學生帶來更多的體驗機會。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動畫、音樂等方法,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打開學生的思維大門,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描繪的情境之中,實現情為境而生,境為情所設,讓學生帶著滿懷的熱情投入語文學習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動畫情境,把教學內容以動畫片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打造高效語文課堂。音樂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課文的情感基調,利用音樂創設教學情境,用音樂觸及學生的心靈,引領學生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從而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向學生提出系列化的課堂問題,指導學生發現問題、探討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使學生對語文的印象更深刻。
(二)通過多媒體突破教學重點
在語文教材中,有一些語文知識晦澀難懂,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這時語文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直觀地看到知識的本質和不同知識間的聯系,從而降低學習難度,突破教學重點。在小學階段,識字寫字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資源輔助識字教學,在大屏幕上展示漢字的動畫版,以及漢字包含的小故事,幫助學生掌握漢字的表音、表義規律,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還可以運用動態的筆順書寫來加深學生對筆順的記憶,使學生寫出的漢字更加規范和標準,提高學生的書法能力。作文占據著語文的半壁江山,在作文教學時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寫作情境,展示豐富的寫作素材,彌補學生認識和生活的差距,把作文教學和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寫作時有話可說,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也增添了作文教學趣味性。在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聲畫并茂、視聽結合的優勢,把晦澀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形象、可感的視頻或圖像,建立起文字和客觀事物的聯系,化難為易。
(三)利用多媒體制作教學課件
高質量的多媒體教學離不開教學課件,優秀的教學課件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要注重每頁內容的設計和布置,文字、圖形的大小要兼顧到后排同學。可以插入多種動畫效果,調動學生的感官,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插入的動畫不宜過多,不要影響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教師在課件中插入的輔圖要有深意,引發學生對課件內容的關注,可以是學生熟悉、喜歡的生活事物,也可以是學生喜愛的卡通形象。小學語文教師在制作課件時還要注重版面色彩的搭配,要求色彩柔和、清晰、不刺眼,既要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也要讓學生看得清楚。可以聽取學生的意見,這樣制作出來的課件會更有親和力和感染力,促使學生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感。在課件中,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加入適當的聲音,對一些重要知識可以使用聲響效果加以突出,也可以在問題設計處插入掌聲,當學生回答問題時給予鼓勵,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四)加強多媒體與網絡的融合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語文教師講授的內容都是按照考試大綱的要求設計的,沒有創新和拓展,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在新時期,多媒體和網絡的融合拓展了語文教學資源,滿足了學生的多元需求,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網絡具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從網上去搜索、查找相關資料,培養學生廣泛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多媒體和網絡的融合拓展了語文教學模式,出現了個性化學習、交互式學習等全新的教學模式,無論是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還是從平常練習、考試等,都可以因人而異、因需而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從網絡獲取學習資源,并帶到課堂上與其他學生一起分享。隨著網絡的引入也為師生提供了新的溝通環境,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網上為學生批改作業、解答疑問,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利用網絡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五)遵循多媒體輔助教學規律
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之中,給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不僅革新了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而且也有效地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但是,在現實教學中,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盲目追求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中過度使用多媒體,對多媒體具有較強的依賴性,甚至用多媒體取代了教師教學,使得多媒體偏離了輔助教學的軌道,對語文教學起到了適得其反的作用,將語文教材全部轉換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使學生產生視覺疲勞。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一定要認清多媒體的作用,時刻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遵循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規律,把握好多媒體使用的時機,多媒體教學不能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宰,更不能代替課堂教學活動。小學語文教師要學會合理利用多媒體,當遇到教學的重難點時,可以使用多媒體降低學習難度。當知識點淺顯易懂,學生自學或由教師稍加指點就能理解的內容,就不要使用多媒體,使用了反而會浪費課堂時間。
三、結語
總之,多媒體技術的巧妙運用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開創了良好的前景,增強了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時代的發展需求,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優化多媒體教學手段,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打造更加高效的語文課堂,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高華.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狀況研究[J].中華少年,2017(14).
[2] 鄭鳳玲.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J].教育科學,2016(6).
[3] 劉建軍.淺談小學語文趣味課堂教學[J].大觀周刊,2012(36).
[4] 陳鵬飛.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小品文選刊,2019(4).
[責任編輯 竇伊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