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兵
摘 要:語文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更多的關注。通過有效的閱讀教學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在落實語文核心素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但當前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現狀暴露出諸多問題,呈現出明顯的“低效化”,嚴重制約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教師可以此作為切入點,對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進行簡要地分析,并提出具體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08-008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40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才能借助閱讀教學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落實已經成為一線教師關注的重點?;陂喿x教學的內涵,學生可在閱讀中獲得知識、積累語言、陶冶情操,最終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做好閱讀教學反思,明確其中存在的問題,深入貫徹語文新課改的精神,重視閱讀教學,創新和優化閱讀課堂教學方案,使得閱讀課堂教學更有生機、活力,最終促使學生在主動閱讀中,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一)閱讀教學目標不明確
閱讀目標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依據,也是進行教學評價的重要參考標準、依據等。但在具體的閱讀課堂教學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師雖然已經有意識地開展閱讀教學,但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致使閱讀目標不夠明確。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常常出現迷茫的現象,閱讀沒有針對性,難以實現有效閱讀。
(二)閱讀教學方法不夠靈活
新課程背景下,為了真正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結合閱讀內容,靈活選擇多樣化的手段開展閱讀指導。但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對教學手段研究不夠,依然傾向于“講解式”的閱讀教學模式,將閱讀教學重點集中在知識講解中,難以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致使閱讀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課外閱讀拓展不夠到位
新課改下明確提出了“資源意識”,旨在打破語文學科的限制,充分利用各種課外資源,拓展小學生的閱讀視野,使得學生在多樣化的閱讀中達到既定的閱讀教學目標。但在具體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由于閱讀課堂時間有限,且教師對新課標研究不夠深刻,致使閱讀教學常常局限于語文教材中,并未對其進行拓展和延伸。這致使學生的閱讀面十分狹窄,難以真正滿足語文核心素養下的閱讀教學要求。
(四)教學評價單一無效
在調查中發現,當前小學語文教師在對閱讀教學進行評價時,與語文新課程背景下的要求依然存在很大的距離。具體來說,部分教師在評價時,局限于小學生的閱讀成績上,忽視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力和思維的發展;還有的教師在評價時所用的語言比較單一,難以真正發揮教學評價的激勵性。這些教學評價方式難以真正發揮教學評價的激勵、診斷、導向價值[1]。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策略
(一)轉變閱讀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作為閱讀教學活動的實施者、組織者和引導者,自身具備的教學觀念直接決定了閱讀教學的行為和方向。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背景下,為了實現閱讀教學模式的創新,首先,應從傳統的“知識本位型”閱讀教學理念下解放出來,結合語文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關注學生閱讀能力、思維發展等,更好地契合語文核心素養和新課改的要求。其次,教師應摒棄傳統的“滿堂灌”閱讀教學手段,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靈活選擇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再次,還要將閱讀課堂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成為學生閱讀活動的引導者。最后,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還應關注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制定層次化、針對性的閱讀目標、內容等,真正實現所有學生的共同發展。
(二)科學制定閱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閱讀教學活動的結果,能夠對教學活動進行引導、控制,能夠促使閱讀教學朝著既定的方向順利開展。
首先,符合新課程標準設計目標。語文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容,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閱讀目標,確保三個閱讀目標之間相互融合、相互滲透。例如,在《匆匆》的閱讀教學中,為了將“三個維度的閱讀目標”結合起來,將知識與技能層面目標設定為:理解課文中的“跨過”“溜走”等詞的含義,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據此展開聯想,體會時光匆匆、悄無聲息的流逝。如此一來,真正將“三個層面閱讀目標”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目標的同時,也展開了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實現了能力層面的目標,最終在學習中明確了時間的寶貴,實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的目標。
其次,指向學情設計目標。新課改下確定了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核心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诖?,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堅持這一原則,精準把握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心理、思維發展能力等,制定出與其“認知發展區”相契合的閱讀目標。否則,一旦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閱讀教學目標設置得過高、過低,都會制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例如,在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如果將閱讀目標設定為“認知并學會生字、能夠精準說出偏旁部首、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復述文章的大意”等,這些目標設計的難度比較低,難以達到既定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求[2]。
最后,閱讀目標要清晰具體。以往,教師設計的閱讀目標常常是一個粗略的框架,如理解文章中關鍵的詞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學習文中的表達方法等。這些閱讀目標具有極強的概括性,缺乏實踐性的指導?;诖?,為了真正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將閱讀教學目標進行細化,確保其能夠清晰地體現出目標分層、具體的操作方法、具體的教學目標實施等。例如,在“匆匆”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對閱讀目標進行了細化,設定為:“精準認讀和拼寫:蒸融、空虛、凝然、赤裸裸、挪移等詞匯;以此為切入點,體會文章的語言技巧;展開聯想,體會作者珍惜時間、傷感時光匆匆的情感?!?/p>
(三)開放式閱讀資源,拓展閱讀內容
語文核心素養下明確提出了“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原則,并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提出了更加明確、更加具體的要求。教材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參考,雖然是最佳的閱讀資源,但并不是唯一的閱讀教學資源。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延伸和拓展,是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關鍵。基于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和改進:
首先,結合教材上的內容,對閱讀資源進行拓展。因為課外閱讀作為整個閱讀教學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教材上的閱讀教學內容互為補充?;诖?,教師拓展閱讀面時,應結合具體的閱讀內容,選擇與教材上閱讀內容相契合的課外閱讀材料進行補充和延伸。例如,在老舍《北京的春節》閱讀中,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就結合閱讀內容,將莫言的《過去的年》、豐子愷的《過年》、逢春階的《晃動中的春節》作為課外閱讀內容。如此一來,真正實現了課內、課外閱讀的有效融合,也促使學生在課內+課外閱讀中,拓展了自身的閱讀面,并在廣闊的閱讀中對“春節”形成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提升了閱讀效果。
其次,靈活運用“1+N”的閱讀模式。為了拓展閱讀內容,教師還必須要摒棄傳統的單篇閱讀教學模式,靈活借助“1+N”的閱讀模式,引導學生在多篇閱讀文本和材料中,循序漸進提升自身的語文閱讀能力。例如,在指導學生對《少年閏土》開展閱讀時,就以“人物描寫”為關鍵點,給學生補充了《三國演義》《紅樓夢》等片段閱讀材料,指導學生在綜合閱讀的過程中,感受不同的“人物描寫”手法。如此一來,學生可在多篇閱讀材料的分析中,對魯迅先生的“人物描寫”手法形成深刻的認識。同時,也促使學生完成知識積累,循序漸進提升了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
再次,推薦課外閱讀書目。在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時,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自身對課外書的篩選能力比較薄弱,對課外書選擇的題材、內容、思想等方面不甚了解。面對這一現狀,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價值,結合小學生的年級特點、興趣愛好等,科學推薦課外閱讀書目。
最后,加強課外閱讀指導。為了強化課外閱讀教學效果,教師還應加強課外閱讀方法指導,指導小學生在日常擬定課外閱讀計劃,做好閱讀筆記,借助摘錄、寫心得、提要等方式進行,還可以指導小學生及開展課外閱讀座談會,指導其圍繞閱讀材料中的某一個人物或者情節進行交流和討論,真正提升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3]。
(四)靈活選擇閱讀教學方法
閱讀教學方法是為了實現既定的閱讀目標、閱讀任務,教師和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行為方式。在具體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的閱讀教學手法,直接決定了閱讀課堂教學質量。以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始終束縛在“教師單項灌輸”的模式下,致使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不盡人意,暴露出諸多問題。因此,為了滿足新課程下的閱讀教學要求,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結合語文閱讀目標選擇閱讀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為閱讀教學目標而服務。因此,教師在選擇閱讀教學方法時,必須要緊緊圍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選擇針對性的閱讀教學手段。例如,如果閱讀目標設置為掌握新知識,就可以選擇講授法;如果閱讀目標設定為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就可以采用朗讀法;如果閱讀目標為培養小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就可以采用圈點勾畫的閱讀方法。
2.靈活運用多種閱讀教學方法。閱讀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任何一種閱讀教學方法都具備優點和不足。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必須要結合具體的閱讀內容、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等,靈活選擇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方式。例如,在《晏子使楚》的閱讀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對“晏子與楚王三次交鋒時的人物形象”有深刻理解,可結合小學生喜歡表演、喜歡游戲的天性,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使其對人物形象、人物內心分析的更加透徹。如此,通過角色扮演式的閱讀教學模式,契合了小學生的心理、生理需求,使其熱情飽滿地參與到閱讀學習中。小學生唯有走進人物角色中,才能將其活靈活現地演繹出來。因此,將角色扮演植入到閱讀教學中,可增加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程度,真正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再比如,在《彩色的非洲》閱讀教學中,由于小學生之前并沒有真正去過非洲,單純地通過課文內容很難感受非洲的景色之美。面對這一現狀,教師就可以采用直觀、形象的閱讀教學手段,融入現代信息技術,借助圖片、視頻的方式,給學生展示一些有關非洲的景色等,使得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感知下,真切感受到非洲的景色之美,對文章內容形成深刻理解。
又如,在《夾竹桃》的閱讀教學中,為了落實語文核心素養下的閱讀教學目標,教師可結合閱讀內容、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出一系列的問題群:季羨林為什么如此喜歡夾竹桃?季羨林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而寫的這篇文章?為什么在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并未寫到夾竹桃?季羨林的語言風格是如何體現在文本中的?如此一來,通過教師設計的層層遞進的問題,致使學生在思考中逐漸加深了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落實了語文核心素養下的閱讀目標[4]。
3.結合文體選擇閱讀方法。閱讀教學內容決定了閱讀教學手段,教師必須要結合具體的閱讀內容,選擇最佳的閱讀方法。首先,針對記敘文,由于其結構比較嚴謹,語言文字形象生動,情感和思想都蘊含在語言文字中,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結合此特點采用針對性的閱讀教學法。例如,在《竊讀記》的閱讀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感受文字背后蘊含的思想情感,應給學生創設閱讀情境,引導學生在特定的閱讀情境中,感受作者的心境。接著,又采用了圈點、勾畫、批注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方式,完成深層次閱讀。
其次,詩歌閱讀教學。詩歌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詩歌的特點,如語言凝練簡約、節奏鮮明、富有韻律等,為了引導小學生在閱讀中了解詩意、體會詩詞的意境,就可以借助情境法、配樂朗讀法等,引導學生在針對性的閱讀教學中,走進詩詞的意境中,產生身臨其境之美,最終增強詩歌的理解。例如,在《江雪》的閱讀教學中,就借助了配樂朗讀和展示圖片的方式,給學生創設了閱讀情境,促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增加了詩詞的理解。
最后,說明文閱讀。說明文是一種重要的文體,基于其結構嚴密、邏輯性強的特點,教師可以采用更加直觀的閱讀教學手段,借助圖片、視頻的輔助,強化閱讀教學效果。例如,在《松鼠》的閱讀教學中,在講述到“清秀、閃閃發光”等特點時,就可借助一定的圖片、相關視頻輔助手段,強化閱讀教學效果。
(五)優化和完善閱讀教學評價
教師的教學評價具有極強的導向性、激勵性。通過有效的閱讀教學評價,教師可對閱讀課堂進行有效診斷,對閱讀教學方案、教學手段進行重新審視,并以此為制定下一節閱讀教學的重要依據。同時,有效的教學評價,還是強化學生自信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為了實現這一點,應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優化和改進:一方面,堅持多元化評價原則。從閱讀評價的標準上來說,不能局限于學生閱讀考試成績上,還應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思維發展、閱讀能力的發展等,確保閱讀評價標準能夠將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精準、客觀地反映出來。從閱讀評價的主體上來說,不僅僅要實施教師評價,還應給學生增加評價的“話語權”,引導小學生在自我評價、互相評價的過程中,取長補短,真正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
另一方面,以學生發展為導向開展評價。小學語文教師在優化教學評價時,還應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導向,結合不同學生的閱讀水平,實施不同的評價標準,使得所有學生都能夠在針對性的評價標準中明確自己的進步情況、不足之處,最終明確前進和努力的方向。另外,在以學生發展為導向的閱讀評價中,還應堅持激勵性的評價原則,借助鼓勵性、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持續強化學生的內在閱讀自信心。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背景下,重視閱讀教學、優化閱讀教學,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基于此,面對語文核心素養下的閱讀教學要求,教師必須要立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從傳統的閱讀教學觀念中解放出來,豐富和拓展閱讀教學內容,科學設計閱讀教學目標,多角度選擇閱讀教學方法,完善閱讀教學評價模式等,循序漸進地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落實語文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趣味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1(9):6.
[2] 葉梅枝.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知識窗(教師版),2021(8):40.
[3] 張小琴.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創新[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1(9):79.
[4] 羅小莉.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J].新課程,2021(34):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