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鴻,程顏苓
摘要:食管癌是消化道的惡性腫瘤,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是降低食管癌死亡率的關鍵因素。目前食管癌的診療方法有超聲內鏡(EUS)、CT、MRI及正電子發射斷層現象。但是檢測方法各有優勢和劣勢。EUS能清晰診斷腫瘤浸潤深度和淋巴結轉移情況,且對食管癌進行分期。另外,EUS可用于放化療后的評估和輔助疾病的治療。本研究對食管癌的超聲診斷及應用進展進行綜述。
關鍵詞:食管癌;超聲內鏡;臨床分期;診斷
中圖分類號:R73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郾3969/j.issn.1001-0270.2022.01.15
Ultrasonic Diagnosis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Esophageal Cancer
CHI Hong1, CHENG Yan-ling2
(1.93792? Hospital of? PLA; 2.Ultrasound Department, Rehabilitation and Recuperation Center of Tianjin, Tianjin, China)
Abstract: Esophageal cancer is a malignant tumor of the digestive tract. Early detection,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are key factors in reducing the mortality of esophageal cancer. The curr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for esophageal cancer include endoscopy (EUS), CT, MRI an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However, each detection method ha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EUS can clearly diagnose the depth of tumor invas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stage esophageal cancer. In addition, EUS can be used for evaluation and adjuvant disease treatment after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This study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Esophageal cancer;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Clinical staging; Diagnosis
食管組織因為沒有漿膜覆蓋,主動脈、支氣管、心臟及肺等容易直接受到侵犯。另外,由于食管具有豐富的淋巴管組織,食管癌的轉移首先是局部淋巴轉移,其次是臟器及遠端淋巴結轉移[1]。雖然食管癌的早期是淺表型癌(依據腫瘤浸潤深度,可以分為粘膜下癌和粘膜內癌),但臨床確診時為進展期。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療后生存率并不高,臨床患者主要表現為吞咽食物時有異物感及胸骨后疼痛,若腫瘤發生轉移或者侵犯鄰近器官,患者會出現明顯的吞咽困難、疼痛及周圍相應的器官不適[2]。我國食管癌的發病率位于惡性腫瘤的第6位,死亡率為第4位。男性食管癌患病率與死亡率高于女性[3]。隨著我國飲食習慣的改變,食管癌的發生率呈現提高的趨勢,且與地域有一定的相關性,多發生于經濟落后、居住條件較差、食物較差的環境[4]。近5年早期食管癌的生存率為70.00%,中晚期的生存率僅為15.00%,可見早期相關檢查的重要性[5]。采用根治性手術治療效果并不理想,且創傷性較大,縮短患者生存時間。腫瘤侵襲胸段食管、心臟、主動脈等會造成手術難度,增加手術失敗風險。及時評估食管癌患者分期及淋巴結轉移及對鄰近組織的侵犯情況,可以有效降低手術失敗的風險和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6]。目前臨床診斷食管癌的主要方法有X線鋇餐、消化內鏡、CT等,近年來超聲內鏡(EUS)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食管癌的診療,這些檢查方法有各自的優缺點[7-8]。另外,由于患者早期癥狀不明顯,就診時一般已經發展為中晚期。因此,早期診斷和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對預后生存評估有著重要意義。目前對于食管癌檢查,臨床比較認可的是EUS檢查。EUS檢查可以發現患者淋巴結形態、內部回聲、邊界是否清晰及周圍組織的關系等。由此,本研究對超聲內鏡在食管癌的診斷及應用方面做一綜述。
1 EUS概述
EUS 是超聲探頭和內鏡結合的一種技術,通過內鏡圖像觀察食管粘膜病變,通過超聲觀察食管壁的形態改變,準確定位食管壁的層次關系,檢測癌腫和周圍組織的結構[11],根據病灶回聲強弱的情況,判斷是否出現食管癌。王百惠等(2019)[12]研究表明,EUS食管癌的圖像通常顯示低回聲或者不均勻回聲,患者病變管壁增厚及肌層消失或者斷裂。EUS可以清晰觀察到食管壁結構層次、有不規則低回聲腫塊、腫瘤浸潤程度,進行手術前TN分期。EUS利用超聲波回聲的特性能準確地判斷出腫瘤侵犯的深度,并且對T期的亞分期病變有較高的準確性[13]。EUS可以依據淋巴結大小、形態及回聲的特點,判斷是否有周圍淋巴結轉移[14]。研究發現,EUS對食管癌術前TN分期診斷的準確率為90%左右[15]。
2 EUS在食管癌T期診斷中的應用
食管癌的CT和胃鏡檢查,不能清晰地識別出食管壁結構和食管癌患者T1、T2、T3期的病變,無法給予患者合適的治療方案,在檢查過程中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造成結果差異較大[16-17]。EUS能清晰地顯示食管壁結構,為治療食管癌患者提供準確有效的信息。相關研究表明,通過EUS 檢查的準確率高于單獨使用CT檢查,從而改變臨床對患者的管理方案[18]。
EUS 能對早期食管癌患者進行T1a期和T1b期的診斷,為治療提供較好的診斷信息。食管癌T1a期和T1b期分別采用內鏡粘膜下剝離術和內鏡粘膜切除術。郜玉蘭和曹夢(2020)[21]提到EUS聯合CT可以選擇內鏡粘膜剝離術,盡量少采用內鏡粘膜切除術。李杭等(2019)[22]發現EUS對T1a 、T1b的靈敏性和特異度均為85%以上。在早期食管癌患者病灶難以確定的情況下,可以采用EUS聯合粘膜下生理鹽水注射的診斷方法,進而提升診斷的準確率。因此,鄭永勝等(2019)[23]發現,EUS可以有效區分T1-T4期食管癌的病變。高亞東等(2019)[24]提出食管癌T3期腫瘤超聲變現為低超聲,超聲微流顯像能有效避免外膜內小血管的干擾。王方等(2019)[26]研究提示,雖術后新型輔助化療和放療(CRT)后腫瘤已經完全緩解,但是EUS仍不能利用食管壁結構層次和不均勻回聲反映出T分級降級,產生的原因與治療后的食管壁結構扭曲有一定的關系。
3 EUS在食管癌診斷中N期診斷的應用
EUS可用于觀察食管癌周圍組織淋巴結大小、轉移情況、邊緣情況等。轉移淋巴結標準為食管外低回聲淋巴結短徑≥1cm,且轉移淋巴結成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明顯。EUS檢測淋巴結轉移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0%和70%以上,提示EUS能準確辨別出淋巴結轉移[27]。唐丹等(2019)[28]研究發現,EUS能準確檢測到淋巴結數量和食管癌腫瘤T3/4期的不同指標,證明了EUS可以提高食管癌N分期的準確性。趙聰選等(2020)[29]認為,淋巴結短徑判斷的臨界值存在一定的爭議性,如果短徑大于5mm被認為是良惡性的臨界值,那么被判定為陽性的淋巴結會很多,因此提出短徑10mm以上的淋巴結被認定為陽性淋巴結,且淋巴結形態呈圓形、不均勻回聲且質地堅硬。相關研究表明,EUS 成像無論是檢測較小轉移淋巴結,還是敏感性和準確性均高于常規內鏡,因此EUS 成像在臨床診斷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價值[30]。
4 EUS在食管癌診斷中M期診斷中的應用
目前EUS尚無法對腫瘤進行M分期,M分期主要依賴于CT、MR和其他檢測。相關研究表明,EUS分期對食管癌粘膜下層和固有肌層診斷率較低,但是對食管癌侵犯管壁外膜層和鄰近器官的診斷率較高[31]。
5 EUS在食管癌治療中的價值
EUS除用于食管癌分期的診斷外,在食管癌治療過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價值。X線鋇餐是顯示食管粘膜病變的最傳統診斷方法,但是對于食管癌腫瘤轉移和浸潤等情況不能準確顯示[32]。CT對5mm以下的早期食管癌病灶無法確定。劉盼盼等(2019)[33]研究表明,術前EUS下鈦夾定位的準確性高于傳統方式,且術中能夠依據標記夾的安全距離選擇合適的位置和吻合方式,因此術后切緣的轉陽率低于傳統方式。劉金奇等(2019)[34]研究表明,食管鋇餐I期食管病灶長度小于EUS下肽夾定位,因此切除上緣的距離較近則轉陽率增加。表明EUS下鈦夾定位更有利于切除病灶。陳恩立等(2020)[35]研究表明,對晚期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難,采用EUS引導下碘125粒子置入術,患者未出現胸痛、發熱、出血等并發癥。章曉彬和王中林(2019)[36]發現縱膈鏡手術經EUS可以獲得食管癌局部浸潤和淋巴結轉移情況,為食管癌患者制定更加具體化和科學化的治療方案。魏海波等(2019)[37]研究表明,超聲診斷食管癌淋巴結轉移對臨床具有指導意義,創傷性較小且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EUS能早期診斷食管癌,提升診斷食管癌的準確率和病變范圍,能清楚顯示食管壁結構、上腹部淋巴結、鄰近器官,較為準確地對TN進行分期,為臨床治療及預后提供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 1 ] 張司敏,韓彤亮. 經食管超聲心動圖診斷先天性主動脈瓣四葉式畸形1例[J].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9,21(6):474.
[ 2 ] 楊慧萍,朱夢佳,王淋. 食管癌及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中醫臨床研究概況[J]. 中國民間療法,2021,29(13):122-125.
[ 3 ] 李筱,張靜,向慧敏. 血清長鏈非編碼RNA LNC00993聯合MMP-2和CEA在食管癌診斷和預后中的研究[J]. 川北醫學院學報,2019,34(1):121-125.
[ 4 ] 李東航,耿慶,張霖,等. 上消化道微生態與食管癌的研究進展[J].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20,27(1):90-96.
[ 5 ] 唐曦平,劉愛群,劉立義,等. 胃鏡檢查在下咽癌共病食管癌中的重要性評價及其臨床特點分析[J]. 中國癌癥雜志,2020,30(8):626-623.
[ 6 ] 李虎,王華. 胸腔鏡與傳統開放手術對行食管癌根治術患者的臨床療效,并發癥及中遠期生存率的影響[J]. 癌癥,2020,39(1):48-53.
[ 7 ] 王百惠,宋艷君,王秀娟,等. 超聲內鏡輔助下內鏡黏膜下切除術對食管癌前病變患者腫瘤標志物及應激反應指標的影響[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9,19(19):3661-3664.
[ 8 ] 周云飛,鄭君. 胸腔鏡聯合超聲內鏡治療食管平滑肌瘤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響[J]. 中國醫學裝備,2019,16(8):58-61.
[ 9 ]曹孟昆,朱曉雷,耿國軍. 食管癌術前預康復的研究進展[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20,20(12):73-78.
[10] 張健鋒,耿靜,倪潤洲,等. 超聲內鏡彈性成像對胃癌術前淋巴結分期的診斷價值[J]. 江蘇醫藥,2019,45(7):656-659.
[11] 蘇法,楊莉芳. NBI放大內鏡聯合超聲內鏡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中的診斷價值[J].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9,24(1):91-93.
[12] 王百惠,宋艷君,王秀娟,等. 超聲內鏡輔助下內鏡黏膜下切除術對食管癌前病變患者腫瘤標志物及應激反應指標的影響[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9,19(19):3661-3664,3605.
[13] 趙歡,姚萍. 內窺鏡超聲對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變的診斷價值[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9,35(1):25-28.
[14] 高海鋒,趙秋劍,高自穎,等. 超聲引導下淋巴結細針抽吸活組織細胞學檢查聯合抽吸洗脫液中甲狀腺球蛋白檢測對甲狀腺乳頭狀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價值[J]. 腫瘤研究與臨床,2019,31(10):675-678.
[15] 藺軍平,李政,尹泚,等. 超聲內鏡在食管癌臨床TN分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9,33(10):78-80.
[16] 王士旭,柯巖,王貴齊. 人工智能在早期食管癌內鏡診斷中的應用及進展[J]. 中華腫瘤雜志,2021,43(3):289-292.
[17] 劉小玉. 窄帶成像放大內鏡結合盧戈氏染色對食管癌癌前病變及早期癌診斷的應用價值[J]. 陜西醫學雜志,2020,49(9):1185-1187.
[18] 蘇淼,楊艷雙,田志穎,等. 超聲內鏡與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診斷價值研究[J].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9,27(6):431-435.
[19] 鄭曉東,張衛民,侯建彬. 超聲內鏡在食管癌多學科綜合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9,29(19):109-113.
[20] 王瓊育,李標,李凡,等. 食管癌根治術患者化療期間肺部感染的影響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9,29(1):81-83.
[21] 郜玉蘭,曹夢. 早期胃癌內鏡粘膜下剝離術前評估[J].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20,25(10):1316-1320.
[22] 李杭,潘志堅,武偉,等. T1a~T1b期胃癌患者發生脈管浸潤的風險因素及預后分析[J]. 中華全科醫學,2019,17(3):367-369,387.
[23] 鄭永勝,雷天霞,楊煒琳,等. 放大內鏡窄帶光成像聯合內鏡超聲對早期食管癌浸潤深度診斷的準確性分析[J].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9,36(10):761-763.
[24] 高亞東,屈亞威,劉海峰. 放大內鏡與超聲內鏡對早期食管癌浸潤深度診斷價值的Meta分析[J]. 重慶醫學,2019,48(1):98-101,105.
[25] 馬生茂,黨繼芳,張華,等. 不同手術入路對食管癌切除患者的淋巴結清掃及治療效果影響[J]. 河北醫學,2019,25(3):664-667.
[26] 王方,賈軍,楊穎,等. 淋巴結轉移率與食管鱗癌根治術后預后及術后輔助化療的關系[J]. 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9,18(6):549-555.
[27] 邢鈴,王田田,孫波,等. 內鏡超聲檢查在肝門部膽管癌診斷和術前評價中的作用[J].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21,38(8):624-627.
[28] 唐丹,儲誠浩,梁帥兵,等. 新輔助放化療聯合手術治療T3N+/T4Nx期直腸癌的臨床研究[J]. 臨床腫瘤學雜志,2019,24(3):242-246.
[29] 趙聰選,于韜,王文慧,等. EBUS-TBNA超聲內鏡對縱隔腫大淋巴結良惡性的鑒別診斷價值[J]. 現代腫瘤醫學,2020,28(3):473-477.
[30] 李媛媛,陳靜,劉薇. 超聲內鏡實時組織彈性成像對食管癌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價值研究[J]. 中國內鏡雜志,2019,25(3):63-68.
[31] 姚毓洲,張耿坤,李采霞. 常規內鏡和色素內鏡對早期食管癌,胃癌及癌前病變的診斷價值研究[J].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20,25(5):674-676.
[32] 熊偉堅,許曉峰,嚴德星,等. 食管鋇餐造影結合CT對食管癌放療后近期療效的評估價值[J].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9,24(6):679-681.
[33] 劉盼盼,邢同印,黃穎,等. 內鏡下鈦夾聯合尼龍繩鏈式縫合食管癌術后巨大吻合口瘺一例[J].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9,36(8):608-609.
[34] 劉金奇,陳明,李增軍,等. 結腸鏡下鈦夾標記直腸癌放療前定位臨床應用[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9,26(16):1208-1212.
[35] 陳恩立,王娟,趙靜,等. 125I粒子支架置入治療中晚期食管癌效果和安全性meta分析[J]. 介入放射學雜志,2020,29(8):788-795.
[36] 章曉彬,王中林. 影響食管癌患者手術預后的因素分析[J]. 江蘇醫藥,2019,45(3):304-306.
[37] 魏海波,邱博,田紅霞. 超聲內鏡指導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來源于固有肌層胃黏膜下腫瘤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9,18(3):3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