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日娜
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進行國際漢語教學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體現中華民族精神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國際漢語教學不僅可以令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得到培養,同時還可以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對漢語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促進師生關系更加融洽。但是當前的國際漢語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課堂活動的實施時,經常出現課堂紀律混亂、活動操作復雜等情況,國際漢語教學質量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诖耍疚膶H漢語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從活動的選擇、設計、展開、評價等方面對教學方法的優化策略進行了細致探索,希望本文觀點能為國際漢語教學的改進與創新提供些許思路和借鑒。
關鍵詞:國積漢語;課堂教學;方法研究;增強策略
引言:漢語言博大精深,其承載了中華文明傳統文化和的人文精神。且漢字屬于方塊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也使得漢語學習和其他外語截然不同,外國學生經常因為漢語語法表達靈活多變、聲調陰陽不一等感概“漢語難學”。此時若是國際漢語教師恰好是一位不拘言笑、嚴肅認真、缺乏幽默感的教師,那么學生就更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甚至產生放棄漢語學習的想法。因此,漢語教師必須注重使用適宜的教學方法,不斷探索先進、高效的教學模式,如此一來才能更有助于國際漢語的教學,增強漢語在國際社會的推廣。
一、國際漢語教學概述
國際漢語的教學對象是以其他語言為母語的國家或民族的人,即對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對象進行教學。國際漢語的學科名稱曾經飽受爭議,不過當前有一種觀點得到了較為廣泛的認可:用“國際漢語”作為學科名稱不僅體現出漢語走向世界的現實,同時學科內涵也得到了一定的闡述,且“國際漢語”這一名稱與道德說教相關性較小,名稱偏向中性,契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庸之道,用其為學科命名,實乃最佳之選。為“國際漢語”學科教學指引正確的方向,我國特地出臺了《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這一綱領性文件從語言交際能力的角度出發,提出了針對國際漢語教學的具體目標,即:國際漢語教學應在培養學生漢語技能、豐富學生漢語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將學習目的進行強化,令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從而不斷改進學習策略,增強教學有效性,使學生的漢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達到標準。國際漢語的學習離不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合理開展是學生學有所成的必要基礎,可以看到無論是教材編寫、課程設計還是課后評價其實都是圍繞著課堂教學這一中心展開的,國際漢語教學課堂展開實踐也是對語言規律、學習規律和認知規律的集中體現。但是當前國際漢語教學課堂的展開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學成果不夠理想,許多漢語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實施上仍然有所欠缺,因此,本文對影響國際漢語教學質量的問題和因素進行了深度剖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改進增強策略。
二、影響國際漢語課堂教學質量的問題和因素分析
觀察國際漢語課堂教學的開展現狀,可以看到傳統漢語課堂采用的教學方法通常分為以下幾種,分別為:講解語法、句子釋義、詞匯分析、文章結構梳理、文體風格闡述、寫作技巧分享,也有教師會在課堂中納入邀請學生演講以及課堂演示環節。這些都是十分平常的教學方式,在傳統應試教育中被大量使用,但很難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生學習欲望,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學習積極性難以得到充分調動,課堂氛圍較為沉悶,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體現,課堂參與度不高,久而久之,課堂上的話題越來越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質量大打折扣。另外,在這樣的被動學習中,學生內心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經歷的課堂教學越久,就越不愿意融入課堂活動,教師的課堂活動設計往往也存在一些問題,某些活動可能過于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沒有兼顧課堂交際活動的展開,活動的實踐性和擴展性得不到保障。因此,影響國際漢語課堂教學質量的問題和因素大致可以分為兩方面,分別為:教師因素、學生因素。前者包含的因素有:1.課堂形式的新穎程度不夠;2.對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學習能力的了解能力不足;3.教學活動未能有效激發學生興趣;4.對學生情緒狀態的關注不夠;5.缺乏對學生心理發展的正確認知。而后者包含的因素有:1.難以擺脫畏難情緒的影響;2.主觀能動性不強;3.對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認知不深刻;4.容易在課堂中產生學習疲勞。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國際漢語教師必須基于課堂不斷探索更加先進、高效的國際漢語教學方法,如此一來才能為學生的漢語學習提供有力保障。
三、基于課堂的國際漢語教學方法改進策略
1. 豐富教學方法,改進傳統教學模式
漢語教師應該注重教學方法的豐富和創新,秉持語法原則、交際原則和文化原則對學生展開教學。在注重對學生漢語基礎能力培養的同時,還要加強學生對語言結構和語境的感知能力,讓學生明白語言結構的多樣性可以造就同一含義的多種表達方式,另外,教師還應對漢語的文化背景進行必要的闡述,增強學生語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識,兼顧對學生語言靈活性的培養。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杜絕沿用傳統教育中單調、枯燥的教學方法,要明確學生主體地位,將學生作為課堂活動的創造者,在教育理念和教學實踐之間找好平衡點。
2. 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國際漢語教學
互聯網是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互聯網催生的各類現代化信息技術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當前,信息技術已經普遍被使用在了各行各業中,教育行業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取得更加高效的教學成果。在國際漢語教學過程中,漢語教師應該有意識加強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發揮出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巨大優勢。作為一種動畫與音頻相結合的教學載體,現階段的信息技術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場景演示和情境創設方面的助力,甚至還可以通過人工智能與學生進行交互。當前國際漢語教學存在實踐機會少、學生不敢開口說漢語的情況,此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具有交互功能的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讓學生獲得更多開口說漢語的機會,通過初期與軟件設備的交流互動克服不敢開口的心態。這樣一來,國際漢語的教學效率就能得到有效增強。
3. 增設擴展型實踐活動
教師在進行擴展型實踐活動的設計時需要梳理好理論與實際的關系,秉持理論聯系的教育思想對活動的具體內容、環節、過程進行構造。同時教師還應確保實踐活動內容的趣味性和新穎性,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令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這就要求國際漢語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的情感體驗。另外,教師還可以將各種民俗活動引入到課堂實踐活動中,比如相聲、京劇、二人轉、小品等,培養學生對中華傳統節目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對漢語學習的熱情,從而增強國際漢語的教學成果。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國際漢語教學中應用科學、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探索新型、優質的教育途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必須意識到當前影響國際漢語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和問題,對過去課堂氛圍活躍度不夠、教學方法單一、缺乏拓展實踐活動等現象展開分析,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用豐富教學活動、引入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增強教學多元化以及增設拓展性實踐活動等方法為學生創設優質的學習環境,加強學生國際漢語學科的學習效果,令漢語在國際社會中更好地傳播。
參考文獻:
[1]許琳,世界漢語漢語國際推廣的形勢和任務[J].世界漢語教學,2007(2).
[2]朱志平江麗莉馬思宇,1998-2008十?對外漢語[J].?京師范大學學報,2008(5).
[3]倪崗.中學整本書閱讀課程實施策略[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3.
[4]黃會興.開卷有益:整本書閱讀與研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