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華
孩子的學習過程應該是主動地接受信息,并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主 動地理解、加工、消化,并主動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和體系的過程。 知識在組合過程中需要孩子復習舊的知識,從而深化對舊知識的理解, 與此同時,為新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孩子新舊知識的聯(lián)結,知識經 驗的豐富,對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好處,從 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比較高的水平。如何學生自主學習建構知識 體系,是我們值得思考的話題。走進小學語文課堂,提高學習效率, 讓學生會學語文、愛學語文,運用“情境式教學法”是非常有效的, “情境”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靜靜悄悄,在不知不覺中走進文本世界, 建構語文知識,學出語文畫面感。下面,我就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 境教學法教學的策略簡單談一談。
一、營造學習氛圍
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缺乏趣味的傳授知識往往難以讓學生持久學習,生對于枯燥的學習很難產生興趣,所以,教師必須營造濃濃的學習 氛圍來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之中。對于孩子,我們教師要抓住他 們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恰如其分的學習環(huán)境來學習,把握語文學習的基調, 讓學生在適宜的學習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投入學習,落實語文要素和人 文主題,在語文學習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品行和健康的 人格。
營造學習氛圍是老師教學基本功的體現(xiàn),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教 師可以通過生動的語言來敘述,調節(jié)課堂學習的學習氛圍;也可以通 過音樂渲染來烘托學習的感受;還可以讓學生匯報展示,對要落實的 目標有更全深透的理解掌握。為了學習氛圍創(chuàng)設得真切而有深度,我 們除了在學習的形式上豐富一些,還要注重自主學習的內涵式發(fā)展, 引導學生查閱學習資料,做好課前的預習,做好課后的延伸學習,了 解當時的時代背景、文化背景,讓學生真正的走進學習情境,走近作 者,這種做法有利于學生后續(xù)、自主學習。 營造學習情境,要貫穿教學始終,又要張弛有度,我們所采用的 方式方法一定要對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做到精心設計,不可泛 泛使用,畫蛇添足。
二、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
教材中有許多文章敘事性強,角色分明。如果只為了了解文章的 基本內容,進行一定的語言文字訓練,那么學起來就會變得比較枯燥, 久而久之,語文課堂會變得枯燥起學生不會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語 文課也就自然缺乏了語文該有的味道。我們要把握課型的特點,因文 定教。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體驗式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走進文本,身臨 其境感受文章的情景,體驗文中的情節(jié),在表演中深入文本,感受文 章表達的情感,在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中感受深度學習的樂趣與收獲。教師 在教學中不要怕麻煩,精心預設,體驗式學習雖然相對耗費教師備課 的精力,讓學生親身投入到學習情境中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創(chuàng)境激 情會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特別在參與表演中還原場景,能夠 加深體會。 例如,在教學《西門豹》一課時,學生在讀文之后對于文章的基 本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完成了課后習題,對于文章表達的主旨也會 比較準確地把握,如果完成了這兩點就算完成了語文學習,這節(jié)語文 課就顯得比較單薄,語文課不應該這樣上。因為語文學習方法單一, 語文目標沒有真正落實。我們學習這篇課文要落實的語文要素之一就 是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如何達到這一學段的復述要求?怎樣實現(xiàn)梯 度化教學?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讓學生熟讀課文、背誦課文落實復 述課文這一目標可不可以?可以,但不是好的方法,耗時,而且不利 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效率自然不會高。我們有意識地讓學生扮演文 中的角色,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表述來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在表演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學生靜態(tài)地猜想與 動態(tài)地體驗式參與所產生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設身處地地感受會讓 學生從自身的角度,從自身的心理特點出發(fā),生發(fā)出孩子這一年齡段 的感受,這種理解感受才是學生最真實的感受。這也避免了教師的講 解代替學生的分析理解。 走進課本表演文中的角色,一定要在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 進行,不能為表演而表演,否則學生的表演是機械的,不會有好的效 果。只有觸動學生的心靈,孩子才能在具體的場景中與主人公產生共 鳴。效果良好的表演情境會在孩子內心扎根,讓孩子熱愛語文,穿越 語文。
三、創(chuàng)設朗讀情境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教學目標貫穿于整個小學語文階段, 在不斷的訓練體驗中感受母語的節(jié)奏與豐富的文化內涵。對于學生朗 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僅要在讀的形式上加以重視,更重要的是要在朗 讀技術與藝術層面加以指導。不能為了讀而設計讀,應當讀出內心的 體驗,讀出自身的理解,讀出生命的情感世界,讀出生活的五彩斑斕。 在創(chuàng)設讀的情境時,不論是對一個詞語,一個句子還是一篇文章,都 要帶著情感去讀。 例如,面對一個紅紅的蘋果,我們如果只是平淡的讀出“蘋果” 的名稱,聽者也只是簡單的知道了這個事物是蘋果,除此之外聽者沒 有獲取更多的信息。如果我們帶著一種喜愛的感受來讀,表達出一種 親切、喜愛的感情來讀這個詞,那么會給我們截然不同的感覺,我們 通過豐富的情感表達讓人感受到蘋果好吃,喜愛蘋果等感受,能夠自 然而然聯(lián)想到曾經吃蘋果的場景,酸或甜的滋味又重新回味口中。同 樣,當加上修飾限制成分,變成一個短語或句子的時候我們帶著內心 喜愛、贊美的語氣來讀時,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為了烘托氛圍,我 們可以配上音樂,在音樂的襯托下情感的表達效果會事半功倍。另外, 教師的語言功力要加強,要提高感染力,在動情的描述中激發(fā)學生表 達的張力,教師要發(fā)揮好牽引作用。 再如,提高學生朗讀的水平,我們不能停留在聲音的高低長短層 面,通過手勢的起落表現(xiàn)朗讀的抑揚頓挫,這是一種暗示性教學。我 們要盡量激發(fā)孩子獨特的內心感受,通過各種感官相互配合來提高朗 讀的效果。當我們遇到高興、欣喜的事情的時候,內心是愉悅的,內 心愉悅時我們的表情自然會面帶微笑的,反之一樣。我們應該把這種 自然、真實的狀態(tài)融入到朗讀之中,所產生的效果是凸顯的。生活中 的例子很多,比如打電話時,我們帶著怒氣所傳遞的信息對方是不會 感動快樂的。 在指導朗讀時,評價至為重要。評價不能用含糊的評價語,例如 讀得不錯,太好了,真棒等詞語。要把評價點中重心下移,到底好在 哪,為什么好要做到具體化指導,只有具有針對性的評價才是最有效 的。
四、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語文來源于生活,我們學習語文不能孤立地學習語文課本知識,只是了解課文內容,掌握字詞等,學會這些不能說是學會了語文,這 不是我們追求的語文課。葉圣陶先生提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所以, 不論是上什么類型的語文課,我們都不能局限于一篇課文的學習,要 通過一篇課文學會一類,舉一反三,在語文學習中學會學習,發(fā)揮好 教材的例子作用。語文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在語言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語 感,練就母語運用技能,通過生活化的語文學習,讓語文和生活不再 剝離。 如何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值得每位老師思考。例如革命題材的文章, 距離孩子比較久遠,如何讓孩子近距離,深刻感受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艱 苦歲月,深切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可讓學生課前搜集 學習資料,觀看相關影視資料,了解政治背景,初步感受戰(zhàn)爭年代, 戰(zhàn)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精神,通過過去和今天生活的對比,感受 今天的幸福,要倍加珍惜。對于學生愛國情懷的教育,僅僅通過一篇課文是不足以 實現(xiàn)的,要鼓勵學生閱讀相關的書籍,豐富認知,真正全面了解戰(zhàn)爭 年代的艱辛不易。 對于神話題材的課文,通過對故事情節(jié)的了解,對作者生平的了 解,對當時那個時代的了解,我們能夠感受古代勞動人么對美好生活 的向往,對夢想的追求,體會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品味神話故事 所表達的中心思想等等。
再如,科普說明文,我們要結合時事來教學,讓學生緊跟時代步 伐,讓學生明白文字記載的科技發(fā)展就在我們身邊,是真實的,飛天 不再是神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千年圓夢在今朝。
五、創(chuàng)設育人情境
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工具性解決了語言文 字的運用,人文性則提升了孩子品格修養(yǎng)。在智育得到良好培養(yǎng)的同 時,我們要提高孩子的人文熏陶,精神層面的培養(yǎng)是文化培養(yǎng)的核心, 即立德樹人。 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與育人密切相關,而語文學科則是更為廣闊, 更為豐富的。我們要善于從語文教材中提取育人因素,讓孩子從中汲 取精神營養(yǎng),懂得美與丑,善與惡,假與真,是與非。讓正能量流進 孩子的血液,讓愛與責任得到傳承。 例如,在執(zhí)教王冕的《墨梅》這首詩時,我們要抓住關鍵詞“淡 墨”“清氣”等詞語來教學。這是作者的“畫中梅”“心中梅”,為何 是淡墨?淡墨代表了什么?為什么是“清氣”而不是“香氣”?通過 了解王冕的生平,了解王冕在官場的失意表現(xiàn),我們知道,王冕之所 以畫梅不用彩墨用淡墨,用清氣而不用香氣是另有意圖的,淡墨、清 氣表明了王冕是一位不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高潔之士,他為人正直, 愛憎分明的品格流露于凝煉的詩句之中。全詩構思精巧、淡中有味, 曲中有直,我們要引導孩子,在人生的成長道路上,要學習王冕的高 風亮節(jié),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總之, 在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有效提高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讓學生會學語文,樂學語文,語文學習變得不再枯燥,不再單薄。創(chuàng) 設語文教學情境,提高語文學習效率,豐富人文情懷是我們不懈的追求。